APP下载

各军事强国军民融合的探索实践及启示

2011-10-30李波李响

中国军转民 2011年1期
关键词:渐进式承包商军民

■文/李波 李响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在军队总体规模大幅缩减的趋势下,如何实行高效、有序的装备保障,是世界各国军队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世界各军事强国除了强化军队自身装备保障能力外,还积极运用民间资源实施装备保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做法和机制。

美军军民融合的有关做法

1、在依法规定军民经营配额比例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承包商保障的比重。

美军规定,仓库级维修至少50%利用建制内的机构保障,承包商支援最多在50%的范围内运作。在不突破配额比例的前提下,自2001年起,美空军广泛运用承包商进行装备保障,并不断加大承包商装备保障的比重。如美空军运用承包商保障的机型几乎覆盖了现役主战飞机。

2、实行渐进式采办方式,规避装备研制方面的风险。

渐进式采办是一种分批交付的采办方式。从2000年开始,美国防部提倡优先采用渐进式采办方式,取代过去一步到位采办方式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国防采办方式的重大改革。2000年后,大部分采办项目开始采用渐进式采办方式,包括“联合攻击战斗机”、陆军“未来作战系统”、空军F-22A“猛禽”战斗机等大型采办项目。2006年,美国相关部门抽样调查九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其中有六个项目选用渐进式采办方式。渐进式采办方式的成效:一是加快了武器装备研制和作战能力交付进度。如“联合攻击战斗机”采用渐进式采办方式,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首架飞机下线。二是降低了项目风险,防止进度拖延和成本超预算现象。如美军2000年启动的“小直径炸弹”项目、2004年启动的B-2雷达现代化改造项目在启动时技术成熟度达到100%,在2006年审查时没有出现进度拖延和成本超预算。三是增强了装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如“全球鹰”无人机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先后进行过四次较大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四是扩大了竞争范围,增强了竞争力度。

3、大量运用高素质承包商雇员进行战时装备保障。

美国运用民间力量保障作战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18世

纪。承包商在战争中担负着大量的运输、建筑基地、仓库、港口和道路以及几乎全部医疗保障工作。越南战争期间,美军50%以上的直升机维修保障由承包商完成,仅1969年就约有2000名承包商雇员活跃在越南战场。海湾战争中,美军与76个承包商签订合同。约9200名承包商雇员在伊拉克参加装备保障。陆战的“五大件”武器中三大件,包括M1系列坦克和M113步战车、“基奥瓦”直升机、“陶”式反坦克导弹和“爱国者”防空导弹均为承包商维修保养。据统计表明,在美陆军实施的某项目中,有4.4万名承包商工作人员,其中伊拉克方向有3.8万人,其余在阿富汗方向。据美国权威部门统计,在西南亚地区的承包商人员中,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了80%。列居首位的是武器装备专家,综合管理和项目管理专家,重型机械装备机械师,处置弹药、爆炸、有毒物质等专业人员也占据比较大的比例。

俄军军民融合的有关做法

1、积极推行军工企业股份制、私有化。

在俄罗斯航空工业、电子工业、通信器材工业部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分别为75%、73%和59%。武器和造船工业有58%的股份制企业国家持有“金股”。火箭-航天工业部门,只有25%的企业实行股份制,且国家持有“金股”。另外,俄罗斯对军工企业推行集团化、专业化,整合了10个一体化的军工集团公司,并通过增加订货、提供出口保障金和进行国际融资等手段,对国防工业进行大力扶持,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加强装备发展的宏观指导。

俄罗斯通过制定武器装备中长期发展纲要,加强对装备发展的宏观指导,先后制定了三个规划,每个规划时间跨度为10年左右。普京政府2006年10月批准的第三个武器装备中长期规划——《2007~2015年武器装备发展纲要》,总拨款数额达1900亿美元,其中63%用于采购新型信息化装备。

3、坚定地实行“国防订货制”。

这是俄军军民融合保障之路最坚决的做法。此举始于20世纪90年代。俄陆续颁发了《国防订货法》、《国防工业法》和《俄联邦国有企业法》。依据这些法律,国防部向军工企业采办军品时,实行竞标制,让多家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并引进激励机制,对完成国防订货任务好的军工企业给予一定

程度的免税和其他优惠政策,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制”转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订货制”。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引入不仅调动了军丁企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国防部门选择的灵活性和余地。

4、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重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俄罗斯的一贯做法。俄认为国

家安全利益需要军队和地方有关单位大力发展、经常交流和共同使用军民两用技术。如“格雷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就在逐步实现军民两用,并向国外用户提供导航信息服务。在军地通用技术装备的保障方面,俄罗斯也在尝试依靠地方完成。如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俄军多次与地方相关单位进行装备保障联合演练。

英、日、德军民融合的有关做法

1.英军推行“全系统、全寿命”装备保障管理体系。所谓“全系统”,即国防部对装备采办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使其能够从全军角度对装备进行系统筹划,从而结束了英军三军装备保障各自为政的历史。“全寿命”装备保障始于1998年开始推行的“精明采办”改革,目的是将装备保障从需求确定到研制、生产、采购、列装和保障的全过程纳入管理范围。这些措施有效地避免了“拖进度、降指标、涨经费”的现象.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益。2007年4月,英国防部将国防采购局与国防后勤局合并为国防器材局,形成了更加科学的决策、管理、实施多层次管理体系。

2.二战后,日本军工企业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不得不采取军民合作的方式,由地方企业负责生产。像三菱重工、日本制钢、日本电气公司等地方企业都参与了90式坦克的研制生产。

3.同样,德国战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均由地方企业承包商、地方科研院校承担。在一些大企业中.军品与民品的生产结合很好,但也存在垄断性大于竞争性的问题。在国防技术与采购局下达的任务中.88%是直接选定厂商,只有12%的项目采取选择性招标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

启示一:必须牢固树立“互利双赢”的思想理念

军民融合最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融合。

外军的实践证明,“互利双赢”不仅是军民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军民融合装备保障必须坚持的理念。美军运用承包商进行装备保障的做法,很好地实现了“互利双赢”。在海湾战争期间,仅美陆军就节省了约7万人的保障兵力,同时76家承包商也从合作中获得不小的利润。美军不仅在利用民间承包商方面有着上百年的传统,而且在和平时期也注重承包商市场的培育,一直与军工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从而使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得以良性发展。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要坚持成本效益标准,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变战时重视、平时轻视,用时热情、过后冷漠的做法,使其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还要保留住一支平时能研制和生产、战时能抵近保障的专家型技术人才队伍,确保战时军民融合装备保障的有效运转。

启示二:军民融合的重点是搞好相互衔接、取长补短

从装备研制到战时装备保障,军用及民用体系都有这样那样的长短,军民融合的重点就在:扬长避短、相互衔接。从美军的实践看,利用承包商进行装备保障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技术保障资源雄厚。特别是那些新列装、技术性复杂的装备。二是保障力量反应和部署较快。两次海湾战争中,美陆军的建制内保障力量分别用了200天和158天才到达战区,而承包商只需15天就能到达战区。三是成本相对较低。从整体情况看,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高新技术装备保障、通用装备保障等领域,民间保障的比例较大且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它们发挥在技术、资源和反应快捷、灵活方面的优势。因此,应加强对军民各种保障力量的衔接性、互补性研究,使装备使用的全过程、作战各阶段都能实现强有力的保障。

启示三:坚持以“作战需求”牵引军民融合不断发展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装备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作战需求。这是军民融合的切入点和检验标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进入“战后”阶段时,面对防不胜防的简易爆炸装备的威胁,美军急需大量的防地雷反伏击车。正是这一作战需求带动了军民融合甚至是国际市场。据悉,先后有九家公司的九种基本型号参与该装备的竞争,从而使美军在较短的时间

内购置到2.2万辆防地雷反伏击战车。2008年年初,雷声公司接到美陆军两份价值达1820万美元的维修合同,为驻伊美军的41套雷达系统和9套“鹰眼”立架式传感器系统提供保障,以满足美军在伊拉克战场“持久监视”能力的需求。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对军地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军方不仅要善于发现军事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密切关注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与成果应用情况,力求应用最新科技成果解决现实中的各种作战需求。地方企业与部门在努力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和未来军事行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做好科研成果“民转军”的相

应准备工作。只有军地双方都瞄准战场,才能在解决战场难点、热点问题上齐心协力,实现互利双赢。

启示四:科学预见,努力规避军民融合中的风险

军民融合装备保障,既有利益,也存在风险。2002年5月和2004年2月.美军先后取消了“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和“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研发项目。两者的预算分别为110亿美元和390亿美元。尤其是“科曼奇”项目不仅已经耗费了69亿美元,而且因军方单方面取消合同,还要偿付承包商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总计11.3亿美元的违约金。这一情况启示我们:一是要加强未来国际形势和作战环境的宏观预测,以免在装备发展上犯方向性错误。无论是“十字军战士”和“科曼奇”下马,还是后来“猛禽”的停产,共

同之处都是原来的设计初衷已不能适应未来战场的变化。二是要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风险的预见,采取渐进式、全寿命等管理方式,努力减少军工企业研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拖进度、降指标、涨经费”现象。“科曼奇”的案例正是这种现象最典型的写照。五角大楼估计“科曼奇”直升机每架造价是1200万美元,计划订购1200架,但历时21年,“科曼奇”还是无法进入全速生产状态,而且单价已经涨到了5900万美元,原有预算只够采购650架,迫使军方不得不“忍痛割爱”。三是要在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进行果断调整,避免越陷越深。在“十字军战土”和“科曼奇”案例中,军民双方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庆幸的是军方果断叫停,而且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在了非战争军事行动更急需的项目研制上,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之举。

总之,世界军事强国在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中的做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不能照搬照套。关键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之路。

猜你喜欢

渐进式承包商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9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