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报道看日本传媒的操守
2011-10-28和静钧
文/和静钧
从地震报道看日本传媒的操守
文/和静钧
新闻背景
2011年3月,我国云南盈江、日本本州东海岸相继发生地震,后者甚至引发海啸。面对频发的天灾,人性的坚强和相互的守望,令人感叹。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克服未知的困难。
公共传媒不同于其他大众传媒,不同于以盈利为逐利动力的纯商业媒体,它是一国和一国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维系着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毁灭性地震、毁灭性海啸、灾难性的核泄漏、数千次余震……在数十小时之内,灾难重重叠叠袭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东北地带。在这危急时刻,人们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正如《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所言,日本公共传媒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从震后到现在,日本公共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专业主义。以日本最大的公共传媒N HK(日本广播协会)为例,主播们始终保持镇静的面容,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坚强。画面上没有出现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们呼天喊地的镜头,也没有第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式报道。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经历了地震之后发出感想:(日本)电视台的新闻特别平静,我觉得无可挑剔,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却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
NHK是日本影响力很大的新闻单位,作为侧重于公共属性的传媒,始终保持着“我的方式传播”的媒体第一价值,即便在大灾难来临时也不曾改变。
第二个价值就是做到“及时”、“实时”地快速播报最新消息,一经确认,则反复轮流播放。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N HK正开始播放对官房长官的采访实况,当获悉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第1号机组有可能爆炸后,马上中断画面,转而反复播放核辐射时的生活指导及相关避难信息,每隔几分钟就提醒民众注意安全。包括共同社、时事社及其他媒体,都在及时地从各个角度呵护着生者的安全和对逝者的尊重,显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三个价值就是力求信息全面。NHK轮流使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等五种语言,这就考虑到了受众中可能有非日语观众。日本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把辐射量每小时1015微西韦特的准确数据传播出来,并告知“这相当于普通人一年可以承受的辐射量”,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说“影响不大”,塞给受众完全不知所云的消息。
公共传媒不同于其他大众传媒,不同于以盈利为逐利动力的纯商业媒体,它是一国和一国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对内就是“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者,对外就是国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大使。日本大灾,全球垂泪,这与日本公共传媒真实呈现了日本真面貌不无关系。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