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建议*
2011-10-27陈长坤
陈长坤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湖南长沙400075)
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建议*
陈长坤
(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湖南长沙400075)
结合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在生源、师资及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情况,对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该类型专业在培养研究生以及学科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学科专业组建及发展的特征,并从生源专业、项目设置、导师合作、院校政策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为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多学科交叉;研究生教育;消防工程;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各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社会上各种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促使了很多人员突破了原有学科间的壁垒[1],不断地交叉、融合,进而催生了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强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交叉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2]。
然而作为新兴出现的交叉学科,一方面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特性,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但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一般都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传统学科所具有的厚实基础与人才优势。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如想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专业的优势,形成有利于交叉学科衍生与发展的新机制,进而提高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就必须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为此,本文结合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在生源、师资及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新兴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相关的改进方法。
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特点分析
(一)研究生生源特点
表1 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研究生本科专业情况
表1给出了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2006年至2010年研究生的本科专业情况,该系目前拥有消防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两个硕士点。可以看出,该系2006年入学研究生均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学生,而且全部属于保研生或调剂生,所拥有的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生源均严重不足。2007年后,由于国内各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加,消防工程专业生源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也存在少量安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其它专业学生,呈现多专业分布特征。2008年至2010年后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则占主要比例,但各年的实际人数均低于招生名额,生源仍然不足。而即使本科专业为消防工程,由于这些学生也源自不同院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消防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各学校的自身行业优势和特点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各有所长[4,5]。
根据以上数据说明,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生源不足,本科背景呈现明显地多专业分布特征。一方面,人们对交叉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就业等认识不够,难以主动去学这些新兴的陌生的交叉学科;同时交叉学科相对应的本科教育还不完善成熟,由于研究生生源不足,报考率较低,导致招生中非自愿的调剂现象普遍,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差异较大。
(二)师资结构特点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力量,其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及培养方法,是决定交叉学科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交叉学科专业的规模小,同时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指导老师少,大部分指导老师本身只专长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表2、表3分别给出了2010年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研究生导师和作为学科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的青年博士教师(非导师)的专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来自与消防科学相关的某一个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工业自动化、建筑工程、结构力学以及工程热物理等,呈多学科分布特点。
表2 2010年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导师专业情况
表3 2010年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青年博士教师(非导师)专业情况
一方面,新学科的组建需要这么多相关专业的教师,这样更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专业的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对于学科方向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擅长于对矿井、隧道、易燃易爆危险源等方面的安全评价与消防管理;而工业自动化专业的教师擅长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建筑、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等方面知识;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专业教师则擅长于工程结构抗火、建筑防火设计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而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教师则擅长于消防中的火灾、燃烧、传热等相关知识。这种学科的交叉特性表明导师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科研团队。
(三)培养方案设置特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院校的资源配置和研究生培养主要还是以现有的成熟学科、专业为基础,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也难以脱离其所依托的传统学科的影响,需要利用所依托学科的人才、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条件,进而通过吸收补充其它相关专业人才而不断发展与壮大。但传统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式和师资队伍学科方向上一般都比较明确与成熟,而新兴交叉学科生源与师资队伍具有多专业交叉特征,使得其培养方案的设置也必然需要考虑这些特点,以适应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含有所依托传统专业内容的特征。
表4给出了中南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及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在研究生培养方向上安排了火灾、消防规划与管理、结构防火、安全评估、探测报警及灾害控制等方向,这些与表2中相应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相关。而课程设置方面则主要包含有土木、安全、传热燃烧、智能传感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设置选修课、限选课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本身的本科背景与研究方向选课。与其它学校相比,中南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土木建筑知识的教学科研方面具有优势[4]。
表4 中南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
二、新兴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与传统专业相比,新兴交叉学科集聚了大量交叉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潜力与优势,但由于学科发展的时间不长,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各种设备、人才的累积沉淀还不够,各种培养机制、发展模式、教学方法,还得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下面将提出适合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1)针对生源不足问题,应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相对应的本科教育,鼓励和吸引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的报考,应积极接受其它相关专业的调剂生。为了确保交叉学科各专业学生能够尽快融入新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在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应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方案。从教学上完善其学科知识、从科研上保证研究生的创新条件、从就业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2)建立适合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发挥交叉学科专业教师、学生的多学科专业分布的特点与优势,提倡协同培养模式,按一定的研究方向或依托一定的研究课题建立导师培养小组,学生合作组等方式,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也可设置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生自主合作的项目,通过导师指导、研究生具体负责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多种知识、多种人才、多种方法、多种研究手段交叉与融合,达到光靠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团队目标;
(3)院校应加大在政策与经费上对新兴交叉学科的扶持与培育,一个学科的成长与壮大不仅需要所在学科的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奋斗,也需要学校与学院在招生政策、人才引进、实验平台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等多方面对这些专业进行适当倾斜,以鼓励这些专业发挥更大的潜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可吸引更多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新学科的建设中去。
三、结语
(1)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生源不足,本科背景呈现明显地多专业分布特征,应鼓励和吸引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的报考,应积极接受其他相关专业的调剂生;
(2)交叉学科专业的规模小,指导老师的专业呈多学科交叉分布特点,导师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科研团队,因此应提倡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模式;
(3)院校应该加大在政策与经费上对新兴交叉学科的扶持与培育,使专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交叉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
[1]张于贤,郭旭,于明.—个适于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2):102-104.
[2]何刚,陈孝扬.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
[3]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2009,24(5):511-517.
[4]李耀庄,姜学鹏,徐志胜.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85-86.
[5]陈发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50-453.
2010-12-01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0jg01)
陈长坤(1977-),男,福建福安人,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