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减排呼唤道德自律

2011-10-27蒋桂芳

创新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自律道德

文/蒋桂芳

节能减排呼唤道德自律

文/蒋桂芳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2011年是“十二五”开启之年,节能减排的指标已经下达,“十二五”的节能减排指标较“十一五”相比看似有所下降,其实完成难度更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不仅需要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他律手段的制约,更需要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合理性、有益性、价值性之后的自我约束,是主体的一种自愿、自主、自觉活动。因此,节能减排需要道德自律。

节能减排呼唤道德自律

首先,节能减排的生态道德性需要道德自律。节能减排直接对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自然是没有思维活动的存在物,当人类对它采取了不道德的行为或者自以为是的随意性行为时,它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立即发泄、表现不满甚至仇恨的情绪,因此人们会觉得怎样对待自然都无所谓,更感觉不到这种行为的不道德。其实,人与自然是完美、和谐的整体,缺少任何一种生命都将打破原有的良性循环而失去平衡,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出现的极端天气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保持生态平衡作为生态道德需要人类自身的道德自律。

其次,节能减排的自为性、公益性需要道德自律。节能减排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科学性的要求,它也是价值性要求,更是道德性要求。因为节能减排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为了每个人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与体现,带有普惠性、公益性、社会性、人性,无论从个体还是群体的角度都带有自为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节能减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有价值的、是需要的,都应该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与自觉行动。道德自律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它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它的动力来自于自为性,当人们普遍认识到节能减排的自为性以后,就会把它和合理性、有益性、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就会自觉、自愿地坚持节能减排。因而,道德自律适合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道德自律。

第三,节能减排的长远利益性需要道德自律。对于企业而言,节能减排增加了企业近期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近期利益,但是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使人类有了持久的生存空间。如果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实施节能减排,人类的生存问题岌岌可危,更别说眼前利益了。因此,只有保护好长远利益才可能有永久的眼前利益。而这个问题用他律是无法解决的。道德自律是针对道德他律而言的,当他律无法奏效时,我们应该考虑自律。无论使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要求企业节能减排,都是强加的他律,是外在的制约与监督。他律对于企业主体行为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主体一旦为了自身眼前的利益不愿意遵从他律的制约与约束,不能转化成自律,不但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反而使资源浪费与过度排放的行为变本加厉。只有当节能减排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与道德评价即道德自律,才能最终有效地甚至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因而,要从根本上杜绝人们的不端行为,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是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自律。

第四,节能减排的自我利益性需要道德自律。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对于个人而言,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存在要不要节能的问题,而一旦节能就意味着省自己的钱,所以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自我利益性。对于公民的日常行为而言,节能减排既不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也不能用妨碍他人利益的说法阻止他,因此,只有依靠道德自律。依靠道德自律对随心所欲的行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监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第五,节能减排的持续性、长久性需要道德自律。节能减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人们持续坚持。外在的行政干预、法律制裁等他律具有时段性,暂时性。而道德自律具有永久性、长期性、持续性,一旦人们树立了节能减排的自觉意识,并纳入自己道德规范体系中,成为一种道德底线或者成为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时时刻刻以节能减排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人越多,节能减排越具有可持续性,节能减排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不仅需要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他律手段的制约,更需要道德自律。

节能减排中道德自律实现的途径

道德自律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道德自觉约束。道德自律是社会环境、社会教育、社会关系与个人道德意识、道德习惯等相互作用的产物,道德自律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因此,要使节能减排成为道德自律,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把节能减排纳入到道德规范之中。没有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也就谈不上道德规范的自律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律,必须先立律,必须有律可循。节能减排的行为结果是还我们一个美好的生活、干净的环境,因此遵循节能减排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反之,就是缺德。如果不纳入到道德规范中,人们就不会把浪费、随意排放、污染看成缺德行为,良心也不会受到谴责,更不会自律,显然节能减排需要纳入道德规范中。为此,我们不仅强调生态道德的重要性,还必须把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理念纳入到个人品德之中,成为评价一个人品德的社会道德准则之一,与个人品德的诚实、诚信、谦虚、善良等一样成为全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与道德理念。

其次,把节能减排的社会价值观、生态环保世界观渗透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中去。道德自律的形成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真正形成环保的世界观、节约的人生观与节能减排的社会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最终落实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做到节能减排,并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行为监督与约束。

第三,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企业家的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而当下企业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坚持节能减排。如果一个企业家放弃自身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去考虑人类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主动花高昂的代价实施节能减排,那么他绝对不会见利忘义、不会急功近利、不是贪婪之徒,我们也就不会担心他的产品质量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商品信誉问题等等。这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能永久占有国内市场,同样能打开并永久占有国际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支持,要赢得长久的发展,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第四,强化生态道德教育。加大网络、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危机的危害性和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的紧迫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提高整个民族的生态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应对环境危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五,强化节能减排的道德实践教育。我国的道德教育往往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而实际上道德实践教育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的道德理论教育。人们通过节能减排的实践更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行为与生存环境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在节能减排中的不足,并纠正不足与失误,使自己的环保意识与环保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第六,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奖惩力度。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奖惩力度,可以促进与强化道德自律。把已经主动进行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企业与个人列入到大力奖励的范围,既让他们感受到节能减排行为的无上光荣,又给社会树立了节能减排的典范与旗帜,也树立了节能减排的道德榜样;对拒不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与个人狠狠惩罚,让他遭受重大损失,并进行舆论批评,成为反面典型,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不会再坚持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了。

节能减排的持续性、长久性需要道德自律。节能减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人们持续坚持。

节能减排需要道德自律与他律共同发挥作用

节能减排需要道德自律,并不是否定或排斥他律的作用;相反,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需要他律与自律共同发挥作用。自律与他律都很重要,任何重自律轻他律或者重他律轻自律的做法都是片面的。自律与他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节能减排自律离不开他律。因为自律是后天形成的,更不存在环保领域的自律,自律的程度也有高有低,没有他律作为标准,自律很难实现。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从内心深处的认同与信仰,是自己给自己的立法,自己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因此,道德自律,其实是外在的他律内化的结果,主体通过自律达到了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统一。就人的本质而言,每个人都是生而逐利的,没有他律作为标准,人们的逐利行为通常认为是合法的、正当的。就企业而言,企业的领导是人,考核领导的方式靠的是业绩即盈利的多寡,加之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就决定了企业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为了降低成本转嫁污染、为了降低成本放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造成污染严重、环境破坏、能源浪费。因此,我们必须先通过他律比如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制度的、机制的等手段,制止这些错误行为,然后再用环境道德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从而促使他律转化为自律,并不断自觉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实现以后节能减排的目标。

其次,节能减排中他律更离不开自律。

任何外在的社会性他律,只有最终内化在人们心目中,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成为个体自主自觉的活动,这样的他律才有效力,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因此,自律是他律的最高实现形式。事实上,任何他律都来源于道德规范、道德理念和价值判断,即他律需要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为补充。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不仅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而且资源也将支撑不住,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这才提出了节能减排,以及落实节能减排的各种措施。而节能减排中他律没有规定的或者规定不到位的,还要靠道德自律来补充。

第三,从规范的效果来说,道德自律比他律更为有效。正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如果以政令引导,用刑罚规范,百姓因害怕法律等制裁而不去干坏事,但并不认为这样做可耻;结果出现当人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不怕任何制裁时我们就无计可施了,就像马克思所说资本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死都不怕了,我们又该怎么办?但是,如果用道德教化,以礼教约束,百姓认识到有悖于公德、有悖于公益、有悖于生态环境的事是不道德的、可耻的,从而自觉遵从法律、行政等方面的约束做到节能减排,甚至创新节能减排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做到节能减排。

总之,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都能自觉自律并接受他律,就一定能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自律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