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2011-10-26郭宁虎

支部建设 2011年13期
关键词:李林傅作义华侨

■郭宁虎

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郭宁虎

编者按: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我们搜集整理了一批在我党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名人故事。追思党90年的漫漫征程,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铁锤和镰刀是用生命锻造,党的旗帜是用鲜血染红。有谁知道,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志士儿女写下多少可歌可泣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为了党旗献出鲜血或做出贡献的人们,我们拨开尘封的历史,颂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激励后人创造更大的辉煌。

李林

华侨骄女 巾帼人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有多少海外的中华儿女踊跃加入,印尼归国华侨李林就是其中一个光辉的代表。她作为一名抗日队伍中罕见的跃马持枪的女指挥员,把满腔热血都抛洒在晋西北的战场上。有诗为证:

木兰辞吟,万里戎行;北疆胡马,南洋椰风。

华胄胥溺,图强打拼;解民桎梏,扫倭膻腥。

侨乡立志,边塞犁庭;死事壮烈,血沃山青。

上媲古美,下启侪今;金城所致,赤县升平。

今我雄立,世界之林;追昔芳魂,悲慨交萦。

终岁不磨,报国激情;峨峨贞石,永世勒铭。

李林生长于荷属东印度,回国上中学、大学,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平鲁建立游击队,成为有名的女政委。

李林,原名秀若,1916年出生,祖籍福建,生长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爪哇的一个华侨商家。因当局禁止华文教育,她上华侨小学时听老师秘密讲过祖国的壮丽山河与悠久历史,再目睹荷兰殖民者压迫华人以及排华现象,滋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李林14岁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华侨处境艰难,她随母亲回到厦门进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翌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她参加了抗日救亡游行。后来,李林到杭州中学和上海爱国女中就读,“一·二九”学生运动时又冒着租界印度巡捕的殴打声泪俱下地宣传救国。

1936年夏,李林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在校内阅读马列书籍,并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12月间的一次大游行中,她主动要求担任民国大学的队伍旗手这一危险任务,高举红旗引导大家,被冲来的警察打得头破血流仍不放手。经过考验,地下党组织于同年末吸收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李林被组织派赴山西,参加国民师范军政训练和牺盟会的工作。作为抗日前夕在国统区公开组织起来的第一批女兵,她扛着与自己一样高的步枪投入训练。不久,还担任了女兵连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组织上安排李林到后方太原工作,她却激愤地要求去前线“亲手血刃敌人的头颅”。于是,她身背三八式步枪,与中共雁北特委的几个同志进入平鲁。此地旧县政府官员已经逃走,日军还未到达,听说有共产党来打鬼子,城里男女老少都涌到街头欢迎红军,有些老汉竟下跪叩头。李林扶起老人,跳到长凳上举着步枪,慷慨激昂地号召大家跟着共产党走。当地民众第一次看到女兵并听李林讲演,非常激动,不少人要求跟李林走,游击队很快就建立了。不久,平鲁游击队又被编为八支队,李林担任了政治部主任,支队从日军手中夺回偏关等7座县城。行军时,李林总是骑马跑在队伍的前面,大家习惯地称她为“女政委”。

在晋绥边区,李林曾在野战部队骑兵连当过半年教导员,又在根据地负责过十几个县的民运工作,组织过几期干部培训班,每逢日军扫荡还直接组织指挥战斗。她对敌伪无比仇恨,亲手枪毙过大汉奸;对民众则充满感情。她虽然出身华侨富商家庭,本人又是大学生,却与农村穷苦姐妹打成一片,拜了许多“干妈”和“干姐妹”。

李林在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苦难岁月中,更加认识到“海外孤儿”的处境,激发起无比旺盛的救国热情。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的海外儿女踊跃回国投身其中。牺牲于雁北战场的李林,不仅是著名的巾帼英雄,还是华侨革命者的光辉代表。几百年来,曾有大批华侨到海外谋生,其中下南洋者最多,至清末便数以万计。当年,腐败的中国政府无力护侨,海外华侨倍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欺压,也常遭所在地的歧视。这种“海外孤儿”的处境使近代华侨急切盼望祖国强大,并往往以莫大的激情支持乃至投入革命和救亡运动。李林回国后,在上中学时所写的作文《读〈木兰辞〉有感》中,便提出“不平倭寇誓不休”,老师看后也很激动,竟破例打了105分!当年的华侨支援国内抗日,大多是捐款捐物,像李林这样抛弃了优裕生活主动到边塞直接参加战斗的,确属突出事例。她能有这种思想境界,是把救国宏愿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相结合的结果,生动地显示出共产党人正是最先进的思想代表。

李林出身于华侨富商家庭,却甘愿到苦寒的晋绥边区,是少有的第一线作战部队女指挥员。

抗战开始后,出身于热带华侨富商家庭的李林便进入苦寒的晋绥边塞,生活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当地没有袜子穿,还要经常和衣露宿野外,到冬天她的光脚便冻得肤裂血流。刚到晋北时许多人认为女同志不适宜搞军事,李林却率所部游击队编入八路军一二○师,主动要求担任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她过去没有见过马,为了战斗需要她专门练习骑术。不久,她就能驯服很暴烈的马。有一次,缴获了一匹东洋大马,别人认为不好对付,李林却能很快把它调教好并骑上奔驰。在战斗中,冒着烟的手榴弹落在面前,她马上拾起来扔出去,还鼓励新战士说:“敌人专打胆小的,越害怕,越挨打。”这给男同志以极大鼓舞,大家常说:“人家教导员是个女同志,那么年轻,打起仗来谁能比!”一二○师师长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当时,国内许多进步报刊如《中国妇女》、《新中华》、《新华日报》等都把李林作为归国华侨和女共产党员的典范来宣传。

1938年秋,师政委关向应考虑到女同志在野战部队确实不方便,说服李林去边委担任宣传部长,并兼管地方武装。李林当选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委员。贺龙曾劝她留在边区政府所在地兴县,李林却坚持回雁北前线,率领地方部队和民兵参加战斗。

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李林主动率一个骑兵排吸引敌人。当战马战死自己负伤日军围上来时,她把最后剩下的子弹射向自己的头部。

1940年4月,日军纠集伪蒙军对雁北实行新的“扫荡”,李林随第十一专署机关、群众团体、后勤部门和干训班等上千非战斗人员机动。4月26日,大队人员在西平台村被敌人包围,村中又只剩下政卫连、骑兵连(实为一个排)等很少的战斗部队,在危急关头,李林向地委武装部长提出,自己率骑兵连向东冲,掩护机关向南突围。部长同意这一方案,却要李林随大部队走,李林不听劝阻立即上马,率领几十名骑兵呐喊着冲出。他们一行掀起的冲天烟雾,果然吸引了敌主力东去,大队人马趁机向南冲出了包围。李林率领的骑兵排遭敌人前堵后截,经反复冲杀,被日军的机关枪火力压在一个沟下。在最后关头,李林把公文包塞进岩缝,叫身边14岁的小通信员记住所藏地点,然后要他沿沟跑出去。李林率剩下的同志击毙了敌人的两名机枪手,跃马奋力冲出沟,日军从四面围来,李林所骑的马也中弹身亡。李林多处负伤,倒地后,仍用驳壳枪和小手枪左右开弓射击,直到最后把所剩的子弹射进自己的头部。她的遗体当晚被小分队从坡地上上找回,数千军民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中共中央妇委也从延安发来唁电,称赞她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傅作义

最大的心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生于山西荣河县(今并入万荣县)一个小康农家。6岁入私塾。13岁入运城中学。15岁入太原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参加太原起义。1912年,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三年后入保定军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由排长、营副、团副、营长、团长节节晋升。1927年,任晋军第四师师长,以坚守涿州三个月而闻名。后又在阎锡山部下任方面军总司令、绥远政府主席。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领导绥远抗战。1937年以后在山西、绥远与日军作战八年。1947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在北京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同年,赴绥远促成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府委员、水利部长,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病逝。

傅作义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中厮杀,以用兵灵活和善于守城扬名。他所领导的绥远抗战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

傅作义从15岁起便入陆军小学习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在辛亥革命前夕加入了“少年革命先锋队”,随即参加太原起义。他在军校学习了八年,毕业后在阎锡山军队中很受重用,九年便从少尉升至中将师长,在军阀混战中打出了名气。1927年,他率部队奇袭占领涿州后,在张学良率奉军以十倍兵力围攻下坚守三个月,创造了近代战争史上的奇观。

1933年,日军突破长城威逼北平,傅作义率部赶赴怀柔与敌第八师团恶战,阻住其疯狂推进。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傅作义停战撤退,傅作义气愤说:“我不撤,日军先撤我才撤”,后经反复劝说,傅作义才同意两军同时后撤。1936年,傅作义在绥远率部奋起抗日,战斗规模虽不大,却因敢于主动出击在全国引起轰动。这一义举也激励了张学良、杨虎城,是促成西安事变的因素之一。毛泽东盛赞傅作义并派代表联系,称绥远抗日是人民抗日的先声。

1937年11月初,日军兵临太原,阎锡山问部下谁敢守城,别人都不出声,傅作义拍案说:“太原城我守!”他所率的三十五军经过苦战此时不足5000人,却要面对数万强寇。傅作义布阵时发现周恩来还在组织转运物资未离开,马上派人连夜护送周恩来出城。次日晨,日军围城并发起猛攻,傅作义督军坚守了三天,城墙多处被炮火轰塌,日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冲入。阎锡山想拿傅作义作替罪羊,蒋介石却表扬了傅作义,从此傅作义脱离阎锡山转往河套地区。

1940年初,傅作义率部以灵活的战术重创包头附近的日军,击毙敌警备司令日本皇族水川一夫(退役中将),并收复了五原城。

傅作义曾与共产党建立过较密切的关系,曾请延安派干部到他的部队搞政工,还让他的弟弟去延安抗大学习。

上世纪30年代,傅作义曾与共产党建立过合作关系。他熟悉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是在绥远被捕的中共中央原秘书长王若飞。傅作义第一次提审王若飞时,被王的见识和精神所感动,便顶住国民党特务机关要解送王到北平的要求,把王留在绥远狱中,并从薪水中每月拨钱为王若飞改善生活,还多次在深夜秘密接王谈天下大事。王若飞出狱后,在抗战期间常以老朋友身份去看傅作义。

抗战初期,傅作义阅读了大量毛泽东著作,邀请中共派百余名干部和大批进步青年到他的部队来,将他们派到从军部到连队的各级任政工人员。他还让自己的弟弟到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蒋介石加强反共攻势后,派特务来主管政工,傅作义出于利害关系将中共干部送回延安,行前秘密宴请并表示还要合作。

1948年秋,傅作义与蒋介石一起讨论战事,蒋得知宋美龄的外甥因走私被追究,马上飞返上海解救。傅当即感叹蒋介石私心高于公务。他又见四大家族之腐败无可救药,便又研读起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并让自己的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与共产党联系,想以华北实力派地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而我党此时已不可能接受这种条件。不久,解放军包围北平,20万守军傅系部队不足3万,其余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傅作义凭借其威信决定接受和平改编,古都北平由此免遭战火而和平解放。

傅作义的思想转变,有民主党派请他加入,他一概回绝,他表示后半生最大的心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傅作义加入人民阵营后,思想经历了一个苦闷的转变过程。此前,中央宣布傅为全国43名战犯之一。北平解放后,傅便函请指定法庭前去候审。毛泽东却请他到西柏坡,见面后便肯定他在抗日和解放北平时立有两大功。同时,毛泽东还说将平津战役中俘虏的傅部军官全部释放回绥远,在那里参加起义便可按起义待遇安排工作。此后半年间,毛泽东与傅作义长谈7次,有一次竟达一整天。傅的思想完全转变,动员在绥远的老部队也起义。因国民党特务造谣称傅以失去自由,毛泽东便让他亲往绥远现身说法。许多人担心傅此去可能不返,毛泽东却用人不疑,还批15万块大洋给部队作慰问金。傅非常感动,到绥远后冒着被特务暗杀的危险,说服部下将领起义,并带他们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

全国解放后,傅担任了自称是“有职有权”的水利部长。有民主党派想请他加入,他却说:“我什么党派也不加入,如果我能有进步,工作做得好,我愿意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后半生的心愿!”可惜因“文革”爆发,这一心愿未实现。1974年初,傅作义病情危重,周恩来抱病到医院看望,又传达了毛泽东评价他有大功的话。已不能言语的傅作义含着激动的泪水频频点头,最后带着宽慰离世。

傅作义一生生活简朴,总穿同士兵一样的衣服,人称“布衣将军”。对共产党由佩服工作作风,到立场转变。

傅作义的一生,走过曲折的道路。他出身于一个由贫苦转为小康的农家,从小便想改变乡村疾苦。后来,他喜欢看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当军长和战区司令时,还积极学习英语和水利知识。他早期佩服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品质,却不赞成共产主义和阶级斗争,在学习八路军时也宣称对共产党只能学习作风而不能学习立场。出于这种立场问题,在中国两种力量决战中他曾选择蒋介石而不选择共产党。傅作义在军中也宣传为人民服务,曾在辖区丈量过土地并限制地主收租。他在北平被围时完全可以飞走,接受和平改编也不是完全出于无奈,而是他思想开始大幅度转变的结果。解放后,傅作义在和平统一事业和国家水利建设中的勤奋努力,表现了他在思想上由爱国主义进而转向拥护社会主义,这也是一个爱国将领最值得称赞的归宿。

傅作义冒雨视察淮河工程时与民工谈话

猜你喜欢

李林傅作义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李林栽芋
习 惯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