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1-10-25李画画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应用型课程体系

□文/李画画

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李画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结合当前中国外贸发展及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企业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许多学者给予了关注和研究。特别是1994年原国家教委全面启动和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研究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带动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热潮。尔后,我国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反复强调要“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加大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各大高校都设立了国际贸易专业,但很多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从企业的用人角度出发,培养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及需求量。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表1)

(二)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能力要求较高,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技能。比如,进出口成本的核算能力、进出口交易的磋商能力、函电写作能力、单据制作能力和信用证的审核能力等。从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来看,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做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是从事外贸工作的首要条件。

另外,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很多企业认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主要欠缺的是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由于缺乏一定的交流水平和沟通技巧,导致专业技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工作效率低下。其次,企业对从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也比较重视,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大异于书本的描述和老师的讲解,由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脱节,遇到实际问题刚毕业的新员工不知所措。

表1 外贸企业主要岗位的需求状况(23个企业的加总)

三、中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企业需要的是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大学毕业生一踏入企业就能进行独立的操作,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而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即使有些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但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很难独立开展业务,这也是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较弱。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社会实践经验很少,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新生力量较多,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在教学中也无法将实践操作技能融入课程,即使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都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以致在以后的工作中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不强烈。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比较特殊,学校很难建立起自有的实习基地,只能校企联合。但国际贸易专业的涉外性较强,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大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以及接受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意愿并不强烈。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不能成比例;另外,一些企业不清楚校企合作的相关细节,以致没有合作的意向。

四、基于企业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教育而使学生最终达到的人才规格。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本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管理、会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从事外贸活动必需的专业操作能力,如进出口成本的核算能力、进出口交易的磋商能力、函电写作能力、单据制作能力和信用证审核能力等;在素质方面,应具有一定的思想、专业、文化和身心素质。结合以上分析,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体现在职业岗位的应用性;能力结构的全面性;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三方面,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我们要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探索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三)改进人才培养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采取如下的措施:基本理论、重点难点由教师课堂讲授,较灵活的内容以教师引导为主,带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课余时间开展前言讲座,将本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及时介绍给学生。对于业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内外联动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来制定核心课程体系,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实用为原则,以工作任务为指导,将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能力测试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五)加强校企合作。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必须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由企业的专家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做指导,对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指导学生教学和实习。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1]董伟统.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2]肖扬.国际贸易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商贸,2010.23.

[3]李振东.关于新阶段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qx0902139),主持人:李画画

C96

A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