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收入阶层在隐性通胀压力下走向贫困
2011-10-25叶檀
□叶檀
中产收入阶层在隐性通胀压力下走向贫困
□叶檀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大蒜价格已突破前期高点,大蒜只是一个缩影,多数居民不得不面对高涨的房价房租、教育费用以及果蔬等。
在货币高涨的时代,如果你不是投资家,很有可能从中产收入阶层滑向贫困阶层;如果你是个勤劳的工薪阶层,没有从事投资,你的生活水准必然出现大幅下降;如果你是个善于观察风向的投资者,你就有可能成为先富一族。
以1978年为基准,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25元,年平均工资为615元,如果家庭某个成员达到这个职工工资水平,可以养活一个家庭。而2009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900元,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是3726元,如果以3000元来衡量在北京51.25元的购买力水平,则是58倍。而中国的CPI累计仅为5.7倍,如果你的月薪增长5.7倍,达到每月292.125元,你不仅养不活家人,也养不活自己,这时候你就是工资不到最低保障线的赤贫阶层。
要从中产收入阶层成为穷人非常容易,只要家中有人得重病,或者企业破产,或者你什么也不想,只是循规蹈矩在工厂做工领工资,生活水准就会步步降低。成为投资者则幸运得多,很多投资者在股市中财富飙升。
如此鲜明的对比说明中国进入了资本时代,以投资为致富之源,而长时间不征收资本利得税的结果是,鼓励了幸运的或者有背景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大规模套现。通过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财富转移,幸运的投资者与有背景者得利,而从事实业的人与中产工薪阶层失去甚多。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收入失衡。
有越来越多的人抛弃艰难的实业而涌入投资市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如此激励机制是不可思议的,也是短视的。
有人将货币超发美其名曰货币深化,即原来不在市场定价的资产如土地、如国有资产在市场获得重新定价,因此财富突然增加,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撑。很不幸,隐性通胀与资产泡沫的存在,证明资产定价偏高,成为滥发货币的导火索,而工薪阶层生活质量的下降证明成本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但是中产收入阶层中中下阶层占了68.5%,这些人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替补。
(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