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院筑起学生温馨的“家”
2011-10-23李波刘青曾帅
■ 文/本刊记者 李波 刘青 见习记者 曾帅
贵州民院筑起学生温馨的“家”
■ 文/本刊记者 李波 刘青 见习记者 曾帅
2011年2月16日,寒假还未结束,从河南老家返校参加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集训的“珍珠球”队队员丁伊斋,在花溪某超市制止一名男子的扒窃行为后,被扒手刺中两刀,由于及时治疗,所幸并无大碍。丁伊斋的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的行为得到广大市民和学校的充分肯定,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彰显了贵州民族学院学子挚烈的社会责任心及宏扬正气、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
民族教育进课堂思想教育进头脑
“丁伊斋有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是他个人崇高品德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和学院的教育密不可分。”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义坤告诉记者。
作为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贵州民族学院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民院精神深深烙在每个师生的脑海。
“民族院校,就是要培养好学生,使他们今后更好地服务好少数民族地区,维护好民族团结,发扬好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唐建荣说。
多年来,学院坚持加强学生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宗教政策的教育,让民族教育进课堂。新生入学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习惯》必修课程,让各民族的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同时贵州民族学院先后成立了8大科研院(所、中心),贵州省9个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学院,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矩阵。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学院坚持“三联系”制度,要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必须明确联系到班集体,联系到学生宿舍,联系到学生。9位校领导和全校116名处级干部联系了125个班级和125间学生寝室。同时,要求做到“一个总支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学院在学生公寓专设学生辅导员的房间,安排各系辅导员进入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专门负责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活动话团结
散落在校园各处的风雨桥、鼓楼等少数民族建筑,既显示出这所院校的与众不同,也让在校学生感受到“家”的氛围。
据学院宣传部部长周俊介绍,下一步学院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及十一月火把节等重大节日,将在新建的广场举办少数民族活动月,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搬进校园,让民族学生在学校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在民族活动中增进团结。
今年,贵阳将举办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学院正积极为开幕式的表演做准备,同时,花炮队与珍珠球队正在紧张备战,争取赛出好成绩。
尊重民族习惯,细节彰显关怀
在全校1.8万学生中,70%以上学生属少数民族学生。为了尊重各民族的习惯,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需求,学院开设了清真食堂及专门窗口。有时,为满足部分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食堂一直开到凌晨一二点。
学院约30%的学生属贫困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尽可能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向他们提供帮助。目前,学生得到各类奖学金及帮扶资金的覆盖面可达50%。同时学院设立爱心超市,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以解学生燃眉之急。
陈光鹏,经济管理200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布依族学生,幼时烫伤,留有顽疾,考上民院后,因家境贫寒,有两次不得不辍学。学院得知情况后,帮助他完成助学贷款,并免费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2007年,他被评为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正是因为学院处处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学生以学校为“家”,学校以学生为荣。
学生党员素描
姓名:谭佳
院校:贵州民族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荣誉:获贵州民族学院“十佳导游之星”称号及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职务: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旅游管理一班宣传委员
爱好:写作、声乐、主持
值得自豪的事:连续担任学院文艺晚会、比赛主持人
人生理想: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编辑/黄莎莎、霍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