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的“盘县模式”
——盘县“一发展,两支持”活动综述

2011-10-23袁国中李朝晖谌贵璇

当代贵州 2011年28期
关键词:盘县村级矛盾

■ 文/袁国中 李朝晖 本刊记者 谌贵璇

统筹城乡发展的“盘县模式”
——盘县“一发展,两支持”活动综述

■ 文/袁国中 李朝晖 本刊记者 谌贵璇

初秋时节,走在六盘水市盘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盘县,这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大县,长期以来,由于境内大企业多、大项目多,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跃升贵州乃至中国西部的经济强县,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剧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大量新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剪刀差”,盘县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近几年来,盘县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5%,2010年达21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6802元提高到17500元,总量和人均都实现了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09亿元,年均增长21.37%。工业产值由96.3亿元增加到354亿元,增长2.68倍。

然而,经济高速发展加速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大量新矛盾新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在盘县尤以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些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顺延至诸如城市管理的“整脏治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其他领域,导致部分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满意度不升反降,致使测评排名居于全省县(市、区)靠后位置。

盘县断江镇花木树村村委会向群众宣传征地拆迁各项政策措施。(毛启林/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盘县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如此巨大的反差?盘县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全面的反思中,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意识到,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出现“剪刀差”的主要症结集中在基层基础的薄弱,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老百姓对基层组织信任度严重缺失。

为彻底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盘县决策层根据盘县的实际,决定把“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向村(居委会、社区)延伸,在村一级开展“一发展、两支持”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记者了解到,“一发展”即发展村级特色经济、“两支持”即支持境内企业发展,支持境内大项目建设。“‘一发展,两支持’既紧扣了‘三个建设年’活动的主题,同时又给每个村级组织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盘县找到了一个切实有效的载体。”盘县党政负责人这样评价。

平关镇石脑村村民何魁飞告诉记者:“我在合作社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这都得益于我们村开展的‘一发展、两支持’活动。”

以石脑村为例,村“两委”根据自身优势,带领全村村民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做促农增收致富的排头兵。如今石脑村在种、养殖业上取得了可喜成绩,种植有瓢儿菜、辣椒等20多个蔬菜品种的大棚达到140多个,每天运到红果县城及云南富源等地的蔬菜就有4吨多,村民尝到了“一发展、两支持”的甜头。

如今,盘县通过“一发展、两支持”活动,搭建适合村级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筑牢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促使村级组织承担起推进发展的第一责任,在矛盾纠纷的“出生地”早发现、早化解,有效阻止矛盾纠纷的蔓延和扩大,有效避免更多负面情绪的出现,从而形成心平气顺、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强化“三个抓手”赢得广大群众信任

要实现“一发展,两支持”的目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没有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就根本不可能有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

以什么来赢得群众的信任?盘县采取了三条措施,也可以说大规模地开展了三项活动,分别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赢得群众信任;发展特色经济,巩固群众信任;维护群众利益,强化群众信任”。

以真诚的服务赢得群众信任,这是落实“一发展,两支持”发展目标的基础。

为建立群众对村“两委”的良好信任关系,盘县在全县村(居、社区)组织中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真正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随叫随到,随到随办”的便民利民格局,极大地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从而赢得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大山镇大河村制作了便民利民服务卡,向群众明确告知代办事项和村干部的联系方式,干部随叫随到,事情随到随办,除了涉及现金,几乎都可以代办,而且实行记实登记,限时办结,这一做法受到群众广泛称赞。

要巩固老百姓的信任,干部必须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帮助村级发展特色经济,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

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积极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各乡镇积极帮助辖区内的村级组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准产业、找准市场,最大限度地拓展致富渠道;村级班子更是以极其饱满的热情,脚踏实地带领老百姓落实各种致富措施。

洒基镇磨嘎村的干部为了降低农户种植、养殖风险,凡是引进品种都先带头实验,效益明显了才号召农户大规模生产。平关镇石脑村成为水源地保护区后,任何与污染有关的行为,包括可能产生面源污染的农业生产都被严厉禁止,部分群众不理解,镇、村干部就进村入户,对群众展开“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教育,并积极帮助解决贴息贷款引导群众转变发展方式,村干部每人集资10万元入股成立了胜境农业科技服务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联合全体农户集中力量发展绿色蔬菜种植,现已发展大棚蔬菜220亩。

如今的盘县,499个村(居、社区)个个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个个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个个有自己的致富路子,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你追我赶的村级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很多村纷纷依托矿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运输业、加工业等。其中,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已达26个。

拆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大问题,而盘县大企业多、重大项目多、重点工程多、矛盾积累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这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检验盘县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盘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除了采取即拆即补、早拆有奖、拆迁安置同步、拆后服务到位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行之有效方法之外,他们还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勾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极大地强化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对各级干部的信任。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方能实现共享多赢

在活动中,盘县广大干部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走千家、进万户,在谈心中了解疾苦,在交心中征求意见,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思、所需所盼,增强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调处矛盾纠纷时,各级干部都十分注重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和依据法律、尊重民俗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引导企业、群众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为最终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前,‘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农’工作的诸多难点不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社会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就不可能切实维护‘发展、团结、奋斗’的大局,也不可能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更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所以,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必须并重。这是我们破解‘剪刀差’最深切的体会。”盘县有关负责人说得很恳切。

村级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村级组织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纵使他们有三头六臂也做不了维护稳定和加快发展的“火车头”。只有建立牢不可破的干群互信关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构架稳固的和谐关系,也只有这种稳固的和谐关系,才能促进地方、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发展。

“老百姓也不愿意闹,事情明明就摆在那里,你装着没看见,不闹才怪!很多矛盾就是因为干部作风不脚踏实地惹出来的、拖出来的。提前解决问题是减少矛盾的‘捷径’。”这是记者在盘县采访时不少基层干部的肺腑之言。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盘县基层干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开展思想教育,特别是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工作做在了矛盾纠纷产生之前,这些措施有效消除了诱发矛盾纠纷的因素,使得矛盾纠纷大为减少,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问题更多地与经济问题、利益问题相联系,更应该用经济手段加以调整,而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或行政命令压服。只有设身处地地考虑失地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法,引导农民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促进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赢得群众支持,才能实现共享多赢的可喜局面。”盘县有关负责人如是说。盘县的实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孟丰林)

猜你喜欢

盘县村级矛盾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爱的矛盾 外一首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