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三个行省

2011-10-23史继忠

当代贵州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贵州省云南贵州

■ 文/史继忠

第十三个行省

■ 文/史继忠

在西南用兵,贵州因其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5世纪初,贵州以全国第十三个行省的身份登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舞台。

明代贵州省图。今天,贵州省疆土面积比明代建省时扩大了将近一倍。

人们常说“贵州建省较晚”,这样的言论以讹传讹后,反却让人信以为真。但当我们查阅《明史》时,发现在明代十三布政使司中有贵州,才知贵州是第十三个行省。

“行省”的建置始于元代,当时掌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关是“中书省”,因为元代的疆域十分辽阔,许多地方的事务中央无法直接管理,于是划分几大片区,设“行中书省”以代行中书省的职权,从此才有了“行省”的设置。

元代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明朝建立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并将省一级行政机关改成“布政使司”,于是在北直隶(北京附近)和南直隶(南京附近)之外,设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司,前十二个布政使司皆是洪武九年(1376年)所建,而贵州布政使司建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故为第十三个行省。

贵州建省是明代政治格局上的重要一着。元朝被推翻以后,蒙古人退回大漠,控制长城以北广大地区;东北也未在明朝掌控之中,分为“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部;天山南北仍由察合台后裔统治,“地大者称国,小者止称地面”;西藏教派纷繁,存在几个互不统属的地方政权。明朝直接统治的区域实际上只是元代版图的半壁河山。

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明朝决定集中精力经营南方,开发西南被提上议事日程。云南“僻在遐荒”,唐建南诏国,宋建大理国,元亡后仍在元朝所封梁王的统治之下,自恃地险路遥,不肯投降,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等率30万大军远征云南,主力自湖广(今湖北、湖南)经贵州直捣云南,偏师自四川经黔西北堵云南出口,逼梁王在曲靖决战,数月平定云南。当时让朱元璋最担心的是,如果贵州不能巩固,大军一退,云南又成“孤悬”,“虽有云南,亦难守也”,于是沿驿道编立卫所,在“贵州”(今贵阳)建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居中控制,称为“贵州都指挥使司”。

以军事为先导,控制了交通要道和土司,并于永乐十一年废除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改设思州、黎平、新化(后并入黎平)、石阡、思南、铜仁、乌罗(后并入铜仁)、镇远八府,加上贵州宣慰司及安顺、镇宁、永宁(今关岭)三州,建立贵州省。省会设在“贵州”,故称省政府为“贵州布政使司”,于是,专指贵阳一地之名的“贵州”变成了省名。

贵州在明代建省,这是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论土地,当时贵州的面积大概只相当于现在的一半;论人口,军民加起来不过百万;论赋税,在十三布政司中以贵州最少,全省赋税“不如江南一大县”;论社会,大部分属土司地区,尚处于封建领主制阶段。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贵州并不具备建省条件,而战略地位的重要又使它必须建省。

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在《黔记》中写道:“盖贵州乃古罗氏鬼国,地皆蛮夷,山多箐广,流水涵渟,土无货殖,通计民屯仅十四万石,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处,官戎岁给仰于湖广、四川两省,盖非都会之地……我朝因云南而从此借一线之路,以通往来。”贵州建省的主要原因是“开一线以通云南”,可巩固云南边防和西南地区的开发。自此以后,云贵高原迅速开发起来,云南再也没有出现像南诏、大理那样“自雄一隅”的状况,西南各省连成一片。

如此看来,贵州建省是历史的必然。自明代贵州建省以来,无论全国行政区划如何变动,贵州都始终保留省的建置。清代改湖广为湖南、湖北,改南直隶为江苏、安徽,从陕西分出甘肃,在东北建吉林和黑龙江,贵州省依然不变。民国年间,改直隶为河北省,增加辽宁、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青海、新疆、西康、台湾等省,29省中仍有贵州。现全国有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贵州仍作为一个省区而存在,疆土面积与清代贵州省相同。

(编辑/ 李姗、田旻佳)

猜你喜欢

贵州省云南贵州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贵州,有多美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