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合唱作品研究

2011-10-23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乐谱和弦旋律

蒙 海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

简论合唱作品研究

蒙 海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

一首合唱作品演绎的是否准确到位,通常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指挥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忠实于原作,全面仔细地研究作品是把握好作品的关键。“指挥的工作在台下”,对作品研究得越深,就越能达到作品的本质。

合唱;作品研究;指挥

作为一名指挥,不管是进行作品的排练还是演出,都必须熟悉掌握作品的所有细节,也即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研究才能进行相关的工作。合唱指挥家马革顺说:“对作品不了解或不熟悉,就很难指挥别人,也不应立即指挥别人。”只有深刻研究作品,熟悉作品全部,才有可能把握作品的内涵,成功诠释作品。对合唱作品的研究,这里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作品乐谱对指挥的重要性

(一)乐谱是指挥工作之本

这一点毋庸置疑。排练或演出最终是要表现作品,乐谱是作品的最初呈现形式,是静止在纸上的音响,作品的一切内涵都通过乐谱传达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乐谱就是种子,指挥通过与合唱团的合作播种,才使它开出艺术之花。

(二)乐谱是指挥工作的“宪法”

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揭示音乐作品的重要原则是忠于原作。作曲家用音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体现在乐谱上,指挥只有通过对乐谱的研究,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音响构思和塑造的音乐形象等。只有这样,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才能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不按“宪法”工作,最终完成的将不是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指挥的作品。

二、合唱作品研究的几个阶段

(一)认识音乐,把握整体

1.了解作品的外在形式,把握作品的框架

从乐谱上的标题、调式、节拍、结构、篇幅、作者等开始,窥探作品的基本面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是混声合唱还是同声合唱,或者是无伴奏合唱;曲式结构是二段式、三段式,或者是多乐章的大型结构等;作者的生平、风格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乐谱上所有的记号都是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我们要一开始就从整体上把握好作品的概貌。

2.分析乐谱

(1)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包括速度力度、旋律、歌词等,剖析这些基本材料,把握作品基本动态,为处理作品打好基础。速度、力度分析,既要有大局观,又要注意细节。比如《大漠之夜》,乐谱上标记“Andente、中速(二分音符每分钟52)”,既标明“每分钟52”,又标示“Andente”,我们知道Andente是每分钟70或72,那这且不矛盾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Andente还有另外的意思是行板,那这里这两个标记一个是速度记号一个表情记号,也即是用52的速度去行进的意思。旋律分析需要搞清楚旋律的音高音域,找出最高音,以大概确定高潮点;搞清楚旋律的走向和起伏,以制定演唱的处理方法;搞清楚旋律的句法,划分好句子以及旋律节奏的疏密关系。歌词分析需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以确定演唱的感情基调和处理方法。如《黄水谣》,分析其旋律、曲式结构是很清楚的再现三段式,那我们能处理成感情基调、思想情绪的再现吗?我想肯定是不妥的。分析歌词可以看出:“黄水奔流向东方”到“男女老少喜洋洋”为第一段,描写鬼子入侵以前河东人民美好的生活情景;“自从鬼子来”到“回不了家乡”为第二段,描写鬼子入侵后人民的凄惨生活景象;第三段是“黄水奔流日夜忙”到结尾,描写黄水依旧日夜奔流,但人民的生活已惨遭破坏,美好的情景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一片凄凉。各段的主题中心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从第一段发展到第三段,已经产生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所以虽然旋律曲式再现,但情绪情感却迥异,演唱处理时必须以歌词的基调为依据。

(2)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就是对作品的织体作研究,找出纵向和声与复调方面的特点。和声分析主要在于和弦的性质、排列、转位、节奏、色彩、功能以及用法等方面。只有分析掌握好合唱作品和声的具体表现,才能更好的把握好音准、色调、平衡等问题。例如从和弦织体用法的角度来处理和声的平衡,长音式和弦应在任何力度、音区条件下各声部都达到音响的融合平衡以产生良好的共鸣,而断唱式和弦则主要要求唱准节奏。音型化和弦一般兼有和声、节奏和旋律的作用,所以要从横纵两方面加以考虑,既要注意横的线条和音色,又要主要纵的音响平衡。

复调的特点是多线条的重叠,复调分析就应该看到线条和线条间的关系转换,弄清主次,找准每个线条的地位,以合理安排它们的色调、协调等。如《牧歌》的这一片段:

这里女高一是对男高主旋律的严格模仿,但不能按照严格模仿中两条旋律同等重要的思路来处理,女高一实质上是从属声部,对主旋律起装饰作用,不能因它的进入而代替主要声部,它只是与主旋律形成对比,所以音量和音色上都应比主旋律稍弱才行。

(二)感受音乐,构成形象

通过对合唱乐谱框架结构、和声织体、力度速度、歌词语言等的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理解作品的整体和细节,感受作品的实质内涵,搞懂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把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合变成自己内心的语言,并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加以想象,构造出相应的音乐形象来。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可以归纳成以下四种:1.独白型,音乐代替作者来说话,音乐仿佛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如《嘎娥丽泰》,表现主人翁(“嘎娥丽泰”的男友)在找寻不到“嘎娥丽泰”是内心焦急、苦闷、复杂的心情。2.旁白型,音乐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说一个客观的故事,如《茨冈》,描述了茨冈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并介绍了他们的民族性格、生活习惯、文化特征等。3.描绘型,通过音乐描绘客观存在的景象或氛围,如戴于吾的《素描三首》,对春雨、铃兰、蒲公英的描绘,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4.扮演型,即在充当剧中的一个角色。

(三)创作音乐,审美实现

在认识感受作品之后我们应该会产生总体的概念:这是个什么作品?它的最高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听众什么?有哪些审美的要求和体现?这里尝试用《牧歌》的分析来解释这些问题。《牧歌》是根据东蒙民歌改编的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的结构单纯:引子—A1—A2—A3—尾声,在原民歌主体上稍加变化,重复三次,有前奏和尾声。音乐主题是东蒙流传已久的民歌,简单质朴。引子是简单的音调,空五度的和声,男女低声部不同音色的表现,意境辽阔空旷、深沉悠远,音色暗淡,给人以苍茫的感觉。歌词进入时推出近景,三段主题的呈现中,运用大量民族和声、复调手法,以及纯人声交响的手段,音乐画面的色彩和线条错综而有序地交织在一起,明暗、浓淡相交掩映,层次丰富。尾声在几个声部相继落在三音位置的主和弦上时,似乎就要停止了,但四个女高继续哼唱主题动机,并最终结束在主大七和弦上,给人黄昏的草原,一朵浮云向远处的天边飘去的感觉,余音缭绕,意犹未尽。作品淋漓尽致得表现草原宽阔空旷的景象和牧民自由的生活和舒畅的心情,情感基调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唱美好的生活。

最后还应该指出,合唱作品的研究并不是一次就能穷尽的,只有对乐谱不断反复、多次仔细的研究,才能更加接近作品的本真;作品的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乐谱上,而应拓展视野,增加对专业系统和文化艺术的学习,以及生活实践和体验,以丰富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方法。本身的内涵有多深,就能读出多深的作品内涵。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朱咏北,周跃峰.合唱与指挥普修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乐谱和弦旋律
山之高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乐谱:放飞梦想
给你的信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