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枣矿
2011-10-23郑天枝
郑天枝
一百多年前,一家名叫中兴的煤矿与开滦、抚顺一起,并称中国最早的三大煤矿。上世纪末,改制后的枣庄矿业集团由于矿井衰老,负担沉重,百年老矿跌入低谷:企业内外债高达3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0%,职工每月300元的生活费都难以正常发放。枣矿进入了不堪回首的时期。
江卫临危受命,主政枣矿,严酷的现实让他陷入了深思。这个百年煤矿就像一艘搁浅的巨轮,如果不立即汇入时代洪流,就会被时间腐蚀,进而腐烂乃至沉没。倒退没有出路,必须迎难而上,带领几万名职工奋勇向前——作为总舵手,他责无旁贷!
江卫深入企业,寻求破解企业走出困境的良策和药方。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枣矿集团职工每每看见江卫不停忙碌的身影,他坚毅的眼神让大家的心镇定了许多。人心齐,泰山移,古老的格言在枣矿集团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上下一心,同心合力,改变枣矿集团落后衰败的面貌,成了枣矿人的共同心愿。
而今回首往事,回首那些相互搀扶走出低谷的经历,江卫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
科技,环保,文化,这几个离传统意义上的煤矿相对遥远的词汇,改变了枣矿集团的命运,使这家百年老矿重新找到了坐标,犹如凤凰浴火重生。
印象中的煤矿企业是黑色的,走进田陈煤矿,鲜花、绿树、喷泉构成的美景,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枣矿集团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投资建设生态园,把矿区建设成了循环经济的典范。
枣庄因盛产煤而兴。煤尘笼罩的城乡,低矮破烂的工棚,幽暗潮湿的巷道,蓬头垢面的矿工,是昔日煤城的形象。今天的枣矿,矿塔高耸于碧空,楼宇与翠峰绿岚相映。矿工居住区街道整洁宽阔,楼房绿荫拥抱,长亭典雅别致,街心公园花草繁茂……枣矿,正在赋予煤矿崭新的概念。
在数百米数千米的煤海深处,井巷里灯光通明,现代化的电机车载着现代化的采煤、掘进设备来来往往,从采煤工作面走下来的矿工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在掘道迎头、采煤工作面上享受到了温馨驿站工作人员送来的茶水和点心,在温馨茶苑里品茶,欣赏音乐,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近年来,枣矿摆脱笼罩百载的煤矿灰色文化,为矿山重新定位:甩掉黑乱脏差,以当代意识构筑有魅力、有活力、真善美的矿山景观。走进巷道,顶板上装饰成蓝天白云,两旁是热带雨林和山水风情画卷,鱼池里金鱼在游弋。浓郁的文化氛围撩拨着矿工们的当代审美情思,并逐渐外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
用文化之力塑造品牌,人人开动脑筋,处处创建精品。枣矿的精细化管理辐射到每一事,每一天,每一人,整体联动,营造出一种紧张有序的环境文化氛围。在矿山,亲情寄语被编辑成精致美观、图文并茂的《安全文化手册》,发到职工手中。成立心理调适研究机构,根据生物节律安排职工作息,把身心调适到保证安全生产的最佳状。这是以人为本最生动的实践标本,更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典范。
柴里煤矿的王矿长讲过一个牵手的故事:会议室里,四五十人用黑布蒙上眼睛,由矿长领头看路,手牵手走出会议室,上下台阶,穿过一些人为设置的障碍,最后再回到会议室。王矿长说,那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领导者的具体责任,而考验员工的则是对同事的理解,对领导者的信任。这个牵手游戏是柴里煤矿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今,这种被誉为心智训练模式的训练方式已成为枣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解其实就是以心换心,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更敬重你,所谓敬我一尺,敬你一丈;人心都是肉长的,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枣矿集团的领导深谙这个道理,并在实践中搭建多种平台,让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亲身体会当家作主的感受,进而群策群力,奋力前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枣矿集团探索文化管理途径,逐步形成了以强势执行文化为核心,以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市场化运作)、三个亮点工程(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实现了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
在江卫看来,“三三三”管理文化引领员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推动了企业持续创新,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枣矿集团已形成以煤炭为核心产业,以煤化工、电力、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以建筑建材、矿井建设、物流贸易、生物化工等为支持产业的产业格局,创出了矿区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安全先进水平,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效益200佳。枣矿集团致力于文化强企,科技兴煤,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从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力量。
江卫说:“煤矿可能枯竭,文化却能够永存。我们希望用文化铸就枣矿集团更持久的生命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伴随枣矿这个煤矿老字号走好又一个百年!”
这是洪钟大吕,这是催人奋进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