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牌飞行员的传奇人生

2011-10-23李世恩

青年文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王老解放区飞行员

李世恩

历史,是打碎了的陶片,散落在过往岁月的角落,俯身捡拾,无不沾满尘土,甚至斑斑血迹。那些沉睡已久的生命再也无法被唤起,唯有那被炮火和硝烟熏黄的传奇始终醒着,成为一面旗帜,在阳光下呼呼作响。

穿越枪林弹雨活下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奇迹;而经血与火的洗礼,再遭文革之大难,却万劫不死,迈入耄耋之年,更是奇迹。有一个人,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16岁,投身国民革命军,接受军训;18岁,参加黄埔军校16期招生考试,考入黄埔西安分校,后又考入笕桥空军军官学校;21岁,赴美国空军深造,学习驾驶技术,回国后被分配到“飞虎队”创建者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任飞行员,空中飞行1800多小时,击落5驾日本飞机,8次挑战极限飞越“驼峰”,被称为“王牌飞行员”;26岁,驾机时因天气突变迫降解放区,成为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名飞行员;29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参加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飞行,是17位从天安门上空飞过的驾机者之一,两年后第二次参加国庆大典;31岁,赴朝作战,率队驾机迎战美国王牌空军,使用螺旋桨飞机击落击伤各1架美国喷气式飞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历史上既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击落过美军飞机的唯一的两位飞行员之一;37岁,被打成过右派,被捕入狱,出狱后隐姓埋名,回家务农;63岁,平反昭雪;84岁,再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8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空战老英雄应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民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

他今年整整92岁,依然精神矍铄。他的名字叫王延周。

四月初的下午,在日照街道大孙家村社区的一座居民楼里,我见到了这位传奇老人。我们的话题从他65年前的那次迷航说起——

1946年4月20日下午,一架L—5式救护机从徐州飞往济南国民党空军机场。驾驶这架飞机的就是王延周。透过飞机的舷窗,他看到下面的田野、村庄和屋舍,忽然想起来自己的家乡。自从1936年离开父母和家乡,一晃竟是十年之久。如今,抗战结束了,可中国人却又打起了内战。王延周心里困惑,看不清时局,也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心里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苦闷之中。

下午三点左右,天空忽然狂风大作,风沙弥漫,能见度很低。王延周握住操纵杆,沿着黄河的一侧飞行。飞没多久,他发现飞机已经偏离了航线,随后,他又发现机翼出现漏油,必须紧急迫降,否则,有可能机毁人亡。王延周顾不得多想,拉动操纵杆,飞机降落在一片麦田里——这里是河北省清河县,是解放区,他在这里受到了当地部队和群众的款待。

“那时,解放区对国民党起义人员的政策是去留自愿,当领导征询我的想法时,我当即表示:留下来!”王延周回忆说。

到解放区后的数年时间里,王延周先后在解放区教导团将校大队、牡丹江航校等单位任过职。1949年,在一次对国民党的宣传广播中,王延周畅谈了自己在解放区的感受,并宣布退出国民党。

一次迫降彻底改变了王延周的命运。“至今,我不承认那是一次意外的迷航,我想,那是我自己听从内心的一次召唤,而且,这些年来这种感觉越来越真切和清晰。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啊,如果说这是一次迷航,那我感谢这次迷航。正是由于这次迷航,才使我走向了新的征途!”

王老停了停,又一字一句地说道:“想当年,年少痴狂的我一心想当一名军人,扛枪打仗,报效国家。没有这次迷航,怎么能有我的开国大典驾机受阅呢?”

谈话间,我注意到客厅墙壁处挂着一条红色绶带,上面印着六个金黄色的大字:优秀共产党员。王老告诉我说,这是2006年他加入共产党后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称号。

“为了加入党组织,我苦苦追寻了65年!最早有入党的想法,就是在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检阅的时候。”

被选中参加开国大典飞行编队,令当时的王延周感到既诧异又兴奋。因为,此时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也知道自己离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他感受更多的是激动和责任。

“那天天空碧蓝,地面清晰可见。机群轰鸣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广场上成了一片沸腾的红色的海洋,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汇合在一起。那一刻,我记住了那一片红。”

1951年11月,王延周赴朝作战,在驾机奔赴朝鲜战场的前一天,他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朝鲜战争结束后,原单位作了大调整,王延周被调到空军九师,人事更迭,入党的事也就一再耽搁下来。

1953年,33岁的王延周与25岁的清华大学才女齐书云结婚,之后生有一子。1955年,王延周转业到国家体委航空部滑翔组。1956年春,舍不得离开飞机的王延周主动要求到张家口学习滑翔飞行, 同年12月调河南省安阳滑翔学校任队长、飞行训练科长。王延周没有想到,他的天空从此进入了漫漫长夜。

1957年7月,反右斗争开始了。此时的王延周在人们眼里已不再是空战英雄、王牌飞行员,而是被俘的国民党伪军官,家庭成分是商人,社会关系复杂,还有一个哥哥在台湾,属于有海外关系的阶级异已分子,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王延周先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通奸罪和偷盗罪,入狱6个月和3年,并开除公职,妻子也被逼迫和他离婚。

在监狱里,王延周受尽欺侮和磨难,出苦力,运煤、炼钢铁,饥饿和疾病时刻伴着他,但他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

1961年6月,三年的炼狱结束,王延周被遣返回老家务农,继续接受改造。

少小离家的王延周转战大半个中国后又回到了这片养育过他的土地。他本想就这么默默地做一个农民,耕田种地,终老乡野。但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王延周再次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接受批斗。造反派让他自杀,他说:“除非你们把我打死,我是不会自杀的,我要等着还我公道的那一天!”

这一等就是23年。直到后来碰到当时的日照县委统战部部长夏良柏,王延周的命运才得以发生转变。1983年初,夏良柏到孙家村调研,村里派王延周为客人端茶倒水。王延周身上那难以消磨的军人气质引起了夏良柏的注意。得知王延周的传奇经历和悲惨遭遇后,这位统战部长惊讶不已,决定亲自为王延周写信联系,落实政策。

1983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审定,恢复了王延周驾机起义人员待遇。次年,原单位也派人到日照找到王延周,宣布了平反结论,并为他办理了离休手续。

平反后的王延周深深体会到,是共产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2004年,84岁高龄的王延周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年,组织上批准了他的申请。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85岁的王延周终于了却了半个世纪的夙愿……

六月初,王延周老人住院了。我和晓梅大姐匆匆赶到医院时,他正躺在病床上,一边打点滴,一边盯着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

问起老人的病情,王老说,“没啥,我可不会轻易倒下,现在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我答应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还要练习书法,整理回忆录,日程排得可是很满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也被他的神情逗笑了。

市直和东港区党政机关、驻军及13所中小学校聘王老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他都欣然接受,他说他要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教育年轻人为祖国好好奋斗。

王老勤奋好学,多少年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没有放弃学习。他最喜欢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书籍,并坚持做笔记,记日记。那一摞厚厚的学习笔记,是他的珍爱,记录着他关于对人生、事业、家庭的哲理性认识:

“回忆我这一生,经历过多少次伤寒痢疾等疾病的痛苦和事业上的挫折,但都闯过来了。我自认为如明代戏曲家关汉卿所写的词句: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钢豌豆。这粒豌豆中所含的成分,很大比例就是达观精神,靠着它从困难和死亡中闯了过来!”

朴实无华的话语,无一不是来自王老生命中的真切体验和感悟。他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素朴的思想境界,让我深深感动:在这个王牌飞行员的传奇一生中,跌宕起伏的生活和忠贞不渝的信仰使90多年的时光也不再漫长。

猜你喜欢

王老解放区飞行员
2022年8月23日,英国东海岸外,飞行员在训练中执行军事自由落体跳跃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林海雪原(一)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飞行员的酷装备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