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建模与开发
2011-10-21薛基瑜赵磊曾雪曾永刚
薛基瑜 赵磊 曾雪 曾永刚
摘要:本文以德國北威州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Hygris-C[1]开发为基础,论述了地下水数据库建模、地下水监测点结构模型、地下水监测数据,以及以欧盟水框架协议(EU-WRRL,Europische Wasserrahmenrichtlinie)为基础的地下水体模型。最后,以Hygris-C为例论述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建模;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可视化
前言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经济、工业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适合当地区域的地下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如何选取合适的模型来构建适合当地地质结构、水文状况的系统建模,是我国地下水保护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德国北威州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Hygris-C (Hydrologisches Grundlagen-Informationssystem Grundwasser,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为基础,论述如何开发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关键对象建模进行分析。
1 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建模过程
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的目标[1]:(1)构建带有地下水状况主要监测数据的地下水中心数据库,包括地下水、原水水质数据;(2)数据分析和结果提供;(3)地下水条件的评估和决策支撑。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的父对象包括水(Wasser)、水体(Gewsser)、污水(Abwasser);对应的子对象包括地下水监测(GW)、地下水数据库(GDB)、地下水图件(KGW)、地下水日常管理事务(LGD)、原生水监测(RW)。
对基于网络的地下水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存取操作,还需要两个中间层接口程序:(1)基于网络的针对地下水和地下水供给的接口程序(WebGW);(2)基于ArcGIS的地下水、水供给和水源保护区的专业信息系统接口程序(FIS GWW)。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拓扑结构建模如下图1所示。
2 地下水数据库建模
地下水数据库提供一下关键数据信息[1]:(1)基础供水服务(地下水状况);(2)地下水监测(地下水水质);(3)原生水监测(水供给、水源保护区、饮用水监测);(4)数据提取(来自水资源控制部门的专业数据);(5)欧盟水框架协议(地下水体)。地下水数据库模型如下图2所示。
3 地下水监测站模型
地下水监测站设置的目的是观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采样。通过测量监测井孔最高边缘到地下水面之间距离,计算出高于海平面的水位以上到地表的距离。不同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地下水水质、原生水水质、排放源等。地下水监测站获取的重要数据有监测点位、自然地面、测量值、水位、地表距离,其中相对海平面水位计算是相对于海平面的测量点减去测量值,地表距离等于地表减去测量点再加上测量值。地下水监测井的模型如下图3所示[2]。
监测站的组件和联系如下图4所示。
4 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Hygris-C应用实例
Hygris-C是基于B/S模式的应用系统,集成了GIS-Client功能模块的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下水信息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模式:(1)应用层(Hygris-C应用程序、基于ArcGIS的应用程序);(2)中间层,又叫控制层,包括ArcGIS控制组件、地下水水质预测模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预测模型、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决策支撑;(3)物理层,主要指数据库及其服务的提供,包括地下水数据库、相关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及服务等。德国北威州的地下水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模型结构图如下图5所示。
Hygris-C系统应用软件界面如下图6所示。
地下水监测点高度、井孔数据、水文数据的可视化模拟如图7所示。
在基于ArcGIS地形数据基础上,结合地下水监测点的井孔直径、高度、经纬度、水文数据、水质数据等信息可以构建三维可视化试图,如图8所示。
5 结论
地下水水文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实时、高效地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监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环境信息学的发展,动态、可视化模拟地下水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可能。地下水水质建模、地下水污染物迁移建模等技术成熟,为地下水水文信息系统建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PeterGaschick,Hydrologisches Grundlageninformationssystem Grundwasser Hygris-C[M], Landesamt für Natur, Umwelt und Verbraucherschtutz Nordrhein-Westfalen, NRW, PP.30-100
[2]Dr. Harald Friedrich,Dr. Wolfgang Leuchs, Peter Neumann,Grundwasserbericht2000Nordrhein-Westfalen[M], Ministerium für Umwelt und Naturschutz,Landwirtschaft und Verbraucherschutz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NRW, PP.245-265.
[3]KITANIDIS, P. K. (1997): Introduction to Geostatistics: Applications to Hydrogeology;249 S.; New York.
[4]BUCHER, B. (1994): Optimierung von Grundwasser-Meβnetzen mit Kriging-Verfahren;in: Freiburger Schriften zur Hydrologie,3: 116 S.; Freiburg im Breisgau.
[5]GCI(1998):Grundwasser-Monitoring-System. Anwenderhandbuch zur Softwarev GCI-GMS; Knigs Wusterhause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