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农村房屋防灾能力现状及其优化措施

2011-10-21宋城城应临斌

卷宗 2011年6期

宋城城 应临斌

摘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台风灾害是温州苍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就该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农村房屋防灾抗灾能力较低的原因,分别从前期村镇规划和防灾意识普及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农村房屋防灾抗灾的能力,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造福百姓。

关键词:台风灾害;农村房屋;群众防灾

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是严重威胁温州苍南地区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密切关注东南沿海地区的抗台工作。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防灾抗台能力显得较为薄弱,而房屋的防灾抗灾能力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小组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苍南县钱库镇的东括村、金乡镇的梅岭村以及平等办事处徐家村庄,通过访问和实地调查方式获得了上述村镇因台风造成的建筑物受灾情况;收集了苍南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的灾度与灾情。后期通过资料的整理与讨论,分析了苍南农村地区防灾抗灾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1 温州苍南的灾情

台风灾害是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平均每年有3. 3个台风影响浙江。位于东南沿海的温州苍南地区更容易遭受到风暴潮“三碰头”台风的袭击。

资料显示,2002年第16号台风“森拉克”在温州市苍南县登陆,因灾死亡23人,失踪5人;共倒塌房屋7900间、损坏房屋32000间;农作物受灾17万公顷,成灾10万公顷;受灾人口721万,成灾人口377万。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造成温州市苍南县直接经济损失91.24亿元,因建筑物倒塌死亡153人,失踪1人。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因山体滑坡造成多处道路中断,50多万群众财产受损,倒塌房屋20310间,严重损坏45469间,一般损毁125241间;此次的房屋倒塌、破坏主要是农民自建的房屋。2007年第13号强台风“韦帕”正面袭击苍南县,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102万群众的财产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倒塌房屋225间,直接经济损失8.72亿元。在台风的袭击下,农村地区的抗灾能力明显弱于城市地区,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人员伤亡,农村都是个重灾区。

2 农村建筑物的防灾能力及存在的隐患

2.1 建筑物选址不合理

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形成保守的思想观念,以致于苍南农村地区大部分村民都信仰宗教,祈求神灵,所以在建房选址上没有科学考虑地形、风向等因素,而是邀请风水先生决定建造地和房屋朝向。在受损的农村房屋中,有不少房屋建造在比较空旷的田野、村子外围、村落迎风处,以及山势较高的地方和山坡上,甚至有部分房屋还位于山体滑坡地段和易受洪水沖刷的危险地段。有些农房是孤立建造,有些突出整幢建筑屋面的单间房屋,在强风吹刮下很容易形成倒塌。

根据有关资料表示,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农村风荷载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大3.1倍左右,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风荷载比一般乡村增大1.5倍左右。在以上不利地段的房屋,台风中受到风荷载比一般房屋大1.5倍左右,极易造成倒塌。

2.2 建筑物的防灾能力低下

在台风灾害中受损倒塌的农村房屋以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居多,约占到70%。90年代曾经出现建房高潮,当时钢筋、水泥等建材比较紧缺,再加上收入水平低,无法承担雇佣专业建筑施工队的费用。所以农村建房基本上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一般采用石板、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木结构房屋及青砖空斗墙与木结构组成的砖木结构被大量采用,这是两种既不稳定又不安全的房屋结构。本世纪初,由于经济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提高,农村住房向多层、高层发展,但安全措施未跟上,建房没有充分考虑台风环境和地理特征,随意假造楼层,采用受风面积大的屋顶构造等一些不合理的结构,新建房屋的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埋下了隐患。

由于农户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农村建造房屋时为减少开支不适当地一味节俭。建造房屋的劳力大都由房屋主人以及邻里承担;一些房屋的砂浆中水泥含量很低,造成水泥砂浆强度很低,甚至有些几乎可以用手捏碎,潜在危害极大。

2.3 大部分老房屋结构不合理、年久失修、管理不当

比如钱库镇括山乡的一些乡村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部分建造的比较早,现在已经明显倾斜、塌顶,房屋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造质量部过关,年久失修;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房屋由于外墙没有很好的粉刷,砂浆长时间受雨水的浸泡而软化,逐渐失去保护作用,这种房屋抵抗台风的能力较差。但是农村群众出于节俭而抱有侥幸心理,得过且过,使得房屋整体刚度变差,抗风能力变弱。

苍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为了提高收入水平,大多去城市务工,这就导致农村房屋空无一人看管与维护,甚至可能导致白蚁蚕食房屋。缺乏维护的农村房屋在台风来临就变得更加的脆弱,同时又因为农民工收入水平有限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举家外出务工多年,房屋未修缮至倒塌,面临无家可归的困难境地。

2.4 居民的防灾意识不强

苍南农村地区村民台风防范意识不强,既有客观上灾害不可预见性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等原因; 既有“故土难离”等传统的影响,又有只顾眼前利益等因素的作用。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认为这是天灾,对将要来临的危险浑然不知,认为自己房屋几十年都能经受台风袭击而安然无恙,对政府实施的紧急转移的不理解,不听乡村干部的苦劝,死活不肯撤离险境。灾害并不可怕,群众防灾避险法律意识和自救自护知识的缺失才真正可怕。在一定程度上,科盲、法盲们的冒险举动也在无形中抵消着政府为防灾抗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3. 提高农村群众防灾意识,优化农房抗灾能力

目前,加强农村防台工程建设,强化村民的台风防范意识,是取得抗台工作主动权,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首要工作。

3.1 搞好村镇规划

3.1.1 对农村房屋进行规划管理

应坚持先规划后建房,整体规划尽可能到位,具体施工分布实施。推广实施建筑物的设计,使结构合理,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优良,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房屋设计时就应确立“规划抗灾”意识,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镇集中。

建房选址要注重自然规律。山区农村就应该做到“三避三高”,即避开洪水、滑坡体、泥石流,高出水位线、高地势、高地基。对处于台风多发地段的农村营造防风护林带,以降低风速,也是保护房屋的有效办法。

在规划和政策出台前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重点解决落实现有危房、住房特困户的建房用房问题。真正使农村建筑和农民建房工作走上规划科学有序管理的健康轨道。

3.1.2 定期对房屋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

通过对农村住房防台风、防地质灾害等抵御能力的普查,初步建立农村住房的档案,详细记录农村住房的质量等级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抗台应灾等一系列内容。对居住在危房、临时设施、低标准房屋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地方,强化房屋安全管理,建设农村安居工程。

3.2 普及台风知识,提高村民的台风防范意识

建立防台抗台宣传教育的合作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普及防台抗台知识,灾害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知识的缺失。普及台风知识,大力宣传台风的危害性。如编印防范台风宣传手册,平时组织村民学习相关知识,台风临近时告之当地群众一些可以提早预防的危险事项等。其次,要提高台风预警水平,为群众提供准确的台风信息。

同时要大力倡导防台保险。防台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防台保险虽然不能减少台风造成的具体损失,但可以改变台风灾害损失的负担方式,使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保险公司和社会共同承担,这是抗灾自救的有效途径。

4.结语

做好农村防灾抗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快防灾工程建设, 强化村民防灾意识是抵御台风来袭的重要一环。农村要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除了要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外,还应引导农民科学建房用房。此外,村民要积极主动配合党和政府的抗台救灾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强. 从规划角度分析农村住宅的防灾问题——以“云娜”台风袭击温州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4, 12: 24-26.

[2]浙江省气象志编纂委员. 浙江省气象志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 35-40.

[3]董大治. 超强台风“桑美"留给我们的警示[R]. 浙江: 浙江省苍南县防汛办, 2006: 3-7.

[4]刘健. 台风地区村镇自建房屋抗风技术措施的探讨[R]. 浙江: 台州市椒江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