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视频新闻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运用
2011-10-21罗婷
摘要:为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在现有教材时效性不足的局限下,将英语视频新闻(以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学生新闻”节目为例)作为视听补充辅助材料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视频新闻;大学英语教学;CNN Student News
1 学习英语视频新闻的意义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要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听懂英语新闻广播,看懂英语电视节目,阅读英文报刊文章等。
然而,由于中学阶段各个省份对英语听力要求不一,大一新生的听力水平差异严重,综合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仍维持旧观念——以考试为目的。另外,学生的教材虽然是精挑细选的模板,但它们毕竟是难以与时俱进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在内容和形式上紧跟时代的发展。加之,大学英语课时少,要求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多。因此,不少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兴趣和主动性来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培养终身学英语并学以致用的习惯。
为帮助学生走出这样的困境,引导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学习精选的教材内容之余,在课堂上引入英语时事材料,用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也可以深刻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引入CNN“学生新闻”的意义和可行性
2.1 意义
国内不少持相同观点的大学英语教师已进行过类似的尝试——将英语新闻进入课堂。基于已有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他们对新闻材料的选取范围主要局限在如VOA、BBC等音频新闻,以及CNN、CCTV等视频新闻。音频新闻如VOA慢速新闻播报语速虽比较适合学生的听力水平,但缺少画面支持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而CNN等视频新闻,由于语速、用词等原因,对于学生来讲过于困难,也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选取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特别推出的“学生新闻”(CNN Student News (以下简称CSN ) )作为课堂上的视听补充材料,以培养学生收看(阅读)时事新闻的兴趣和习惯。
CSN 是美国有线新闻网推出的十分钟左右的每日节目(节假日除外),主要受众为美国的中学生。这个节目及它的网站(www.cnn.com/studentnews)整个学年免费面向学生。该节目于美国东部时间早上4:00-4:10分播出。观众可以选择在其网站上下载当日的节目。在于身在中国的学生来说,由于时差关系,可以在线或者下载收看前一天的新闻。而且下载的视频可以直接传入MP4或者IPOD等先进的随身携带播放器,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回顾。其网站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节目文本,每日讨论问题,每日的新闻扫盲问题,深度学习活动,可供下载的地图,以及其它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和新闻背景。这些新闻本身采用的一种适合美国中学学生的难度和形式,有些甚至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观看和学习。所以,这种程度(选材、形式、词汇难易),比较适合非英语母语的中国大学生有所取舍地学习。另外,出于peer pressure,中国大学生的求知欲也会被激发出来。
2.2 可行性
Mackenzie (1997)和Sanderson (1999)等曾探讨过新闻运用于语言教学的意义及其可行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闻源自真实的生活。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容易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新闻的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学生可见到或听到传统语言教材中没有的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第三,学生可通过新闻触摸到语言发展的脉搏,如获悉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的出现等;第四,新闻内容广泛,适合于兴趣爱好、英文水平不同的学生。CSN除了具备以上一些优点外,在以下几点的优势更加突出:
2.2.1 语料的时效性、真实性强。因为是针对学生的新闻,所以新闻事件的选材广泛,涉及到国际争端、经济文化、天灾人祸、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并且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学生。通常来说,不少新闻事件,中国学生首先已有了母语版本的铺垫,因此在观看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或寻找相应的英文表达方式,比如地震级数的表达等。
2.2.2 语言地道、播报形式新颖。主持人用标准的美语播报。考虑到主要观众为学生,主持人播报的语速和用词与针对成年人的新闻相比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且依然地道。他们的播报方式也更显轻松活泼,易于学生们接受和喜爱。另外,为满足学生的心理,不少版块引入了新颖的形式,如运用电子黑板,由互动性的智力问答引入新闻事件等,比传统的纸质新闻或新闻广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2.3 新闻热点连续。视频新闻的另一优点就是视听的全方位刺激。同一个新闻事件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报道,可以使学生在反复出现的语境中获取和巩固相关的信息的同时,有效地记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就一个新闻热点。在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中,都有对整个事态的关注,包括它引发的海啸、国际求援、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危机等,学生从中就学到了tsunami、international aid、radiation contamination等对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对整个事件也有了连续性的认识。
2.2.4 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窗口。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大学生没有英美文化這门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欠缺。通过节目中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适时地、有选择地、通过视频直观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英美文化,比如说美国的党派、选举制度、万圣节等情况,拓宽他们的人文知识面,这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
3 教学策略的尝试和建议
3.1 语料选择
CSN每期节目选取的材料通常都是新近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比如说上海世博、海地地震、利比亚内战、日本核泄漏等,所以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比如说2011年3月14日的节目主要就是关于日本3月11日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的报道。而就很多学生来讲感到陌生的海啸(tsunami),节目特别用电脑动画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海啸,以及它的形成和威力,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很多学生在观看后认为,对这个单词印象深刻。碰巧的是,那段时间的教材内容也跟自然灾害有关,因此学生在这样生动鲜活的材料的辅助下,学习起来也是劲头十足。当然,教师也可以选取节目里面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科普新闻,以期望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2010年9月24日的Shout Out版块,就用智力问答的形式引出濒临灭绝的动物穿山甲(pangolin),并通过视频向学生传递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所以,在语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对内容、难以程度、学生的兴趣点都要有一定的拿捏,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2 新闻视听
通常每则新闻持续时间不超过3分钟,安排在课堂上的新闻收看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毕竟这只是对教材的补充和辅助,所以时间不宜过长。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辨别所选视频新闻的难易程度。对于难度偏易或者中等的新闻,利用网站提供的文本,教师可提前找出生僻词汇,在观看新闻之前进行简要讲解。接着播放新闻一遍,要求学生了解大意,鼓励学生作笔记。之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事件(5Ws: who,when,where,what,why)。对于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即使他们没能听懂大意,也要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看到的内容,以免使他们失去兴趣。接着再播放一遍新闻,要求学生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然后鼓励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而对于难度较大的新闻,除了重复前述的步骤,还可以在视听之前,提一两个关于那则新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看(听),这样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也更易增加学习兴趣。另外,如果时间允许(比如这堂课本身是以视听说为主),则可以由新闻事件引申出热点话题(可参考“每日讨论”版块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则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大有益处。
3.3 课后任务
由于大学英语课每周的学时有限(笔者所教班级每周英语课为4学时),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收看新闻的机会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坚持每天收看CSN。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笔者建议他们在线收看新闻时,尽量脱稿,掌握大意及一些细节,有兴趣的还可以选择性地对文本进行翻译。而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笔者建议他们在收看之前先阅读文本,查找生词,再收看新闻,最后再对照文本听新闻。同时,笔者建议学生准备生词本,把从新闻里学到的新词或表达方式以分类的形式进行记录,以备复习。应注意,不能给学生过多压力,应鼓励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惬意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才会愿意继续收看新闻。
4 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能运用英语收听收看新闻,了解时事,是作为素质全面的大学生所必需的一种技能。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会他们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从而使他们在大学毕业以后也有自觉的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国际性人才。而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学生新闻不仅给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教学资源的平台,也为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尽管笔者的尝试还有待改进,但实践证明,将该节目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Mackenzie A S. Using CNN news video in the EFL classroom [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1997, Vol. III, No. 2.
[2]Sanderson P. Using Newspapers in th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劉喜琴,邓军. 新闻报道活动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的尝试 [J].外语界,2005 (2)
[4]齐建晓. 引入新闻英语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
[5]林丽霞.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与网络新闻英语教学的融合 [J].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9 (4)
[6]徐袖珍. 网络新闻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4 (6)
作者简介:
罗婷(1982-),女,汉族,四川人,文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