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对策

2011-10-2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财产性群众

林 彤

(闽江学院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08)

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对策

林 彤

(闽江学院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我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群众劳动收入;进一步完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群众的财产权益;鼓励企业实行员工持股,从源头上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群众的投资理财渠道;加强投资者教育,保护投资者利益.

群众;财产性收入;思考;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1],这是我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2007年十七大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显示出党中央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思路,令人振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升百姓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能够使更多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1 相关概念说明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涉及到各种投资,比如实业投资、金融产品投资,涵盖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2],是家庭全部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众是指国内的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3].

2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的家庭财产随之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财产性收入也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见表1、表2).

2.1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较快

表1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全部收入、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情况

表2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全部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情况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31.84元,比2000年的128.38元增长了236.30%.这一增速高于人均全部收入同比增长199.50%的增速,也高于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76.30%和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213.40%的增速.农村居民虽然人均财产性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但也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67.20元,比2000年的45.04元增长了271.20%.这一增速高于人均全部收入同比增长126.10%的增速,也高于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93.40%、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227.30%和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95.60%的增速.

2.2 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财产性收入占比较小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城镇居民收入为例,2009年城镇居民的全部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5.60%,比2000年的71.10%降低了5.5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占比为8.10%,比2000年的3.90%提高了4.2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比23.90%,比2000年的22.80%提高了1.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比为2.20%,比2000年的2.00%提高了0.2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比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约为40%,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劵[4].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虽然占比较小,但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其上升空间不可忽视.

2.3 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

2.3.1 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比较少

资本市场、楼市和银行储蓄是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平台.由于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通过投资资本市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还无法真正实现.楼市价格居高不下,泡沫严重,风险很大.而银行储蓄也由于CPI高企而处于负利率状态.目前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房租、股息、利息和红利收入取得.

2.3.2 居民财产性收入两极分化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财产,财产的积累效应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农村之间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以每年0.1%速度递增[6].这从源头上导致了财产性收入的两极分化,而财产性收入的两极分化,又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结构性矛盾愈显突出,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意蕴

3.1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我们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根本机制和途径就是与人民群众价值创造相结合[7],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财产性收入得到提高,正是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2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优化财产分布的不均衡状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处于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表示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联合国规定的0.4的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味推崇平均主义.然而巨大的贫富差距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达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的目标.境外经验表明,建立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收入结构,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从表1、表2中还可以看出,群众财产性收入占比虽小,但增速较快,未来上升空间不可忽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群众今后的收入将不仅来自工资,还来自群众的多元收入.国家将会通过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更多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尽最大可能优化、平衡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分布,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3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充分体现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多元所有制结构使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现实.群众将自己的财产投放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出让所拥有的财产使用权来获取租金、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这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充分体现,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相符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这不仅可以鼓励生产要素所有者向社会提供己有的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够刺激人们不断地将收入再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投放市场,增加要素供给.同时有助于约束要素使用者尽可能节约要素,从而形成投入与产出的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3.4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会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占比偏低而投资占比过高,对出口贸易依赖严重,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而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社会有效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增加了群众的可支配收入,有效提高群众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真正确立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宏观经济良性运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达到“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8]而增加广大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以来,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速持续高于GDP同比增速(见表3),这为保持消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3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比年增长率和GDP同比年增长率

因此,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而且能够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消费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 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4.1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群众劳动收入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群众劳动收入稳步提升,是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前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让群众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运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增加公共开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针对国内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现象,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发挥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确保初次分配公平公正,“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9].加快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快出台《工资条例》,结合国情,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征税退税制度.

4.2 进一步完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群众的财产权益

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来自于群众所拥有的财产权.因此,进一步完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法规意义重大.《宪法》明确提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10].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和市场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都为群众合理合法使用私有财产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了法律基础.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破产法》和《担保法》等,强化上市公司和相关各方的信息披露力度,加大对虚假信息、内幕交易和市场违规操作行为的打击力度.上司公司要做到诚实守信,信息透明.市场参与者要遵纪守法,杜绝幕后交易,打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为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构建平台、创造条件,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要完善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规则,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特别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在拆迁、征地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严禁为面子、政绩工程而侵犯私权的行为,确保农民的财产权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

4.3 鼓励企业实行员工持股,从源头上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要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就要让他们拥有财产.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在企业内部实行员工持股,从源头上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员工持股,是指企业员工通过个人出资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本企业股份,享受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一种财产组织制度,在国外被称为“金色的握手”.国外员工持股比例一般在5%-30%,美国500强企业中90%实行员工持股;日本有92.4%的上市公司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员工持股率达到88%[11].实行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员工不仅可以通过劳动取得报酬,而且可以凭借其持有的所有权分享企业的利润,获得财产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员工持股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员工持股,使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与企业结为命运共同体,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吸引人才.对于一些股权结构较为单一的非公有企业来说,通过股份制改造,实行员工持股,也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4.4 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群众的投资理财渠道

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从目前国内居民投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是居民投资理财,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平台之一.鉴于此,大量不同性质的资金进入了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在给人们提供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泡沫,隐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群众的投资理财渠道,分散群众投资风险,营造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是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完善、规范证券市场主板、创业板等市场运作、管理,提高上司公司的质量,满足群众的投资需求.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内地居民投资境外市场.可以考虑先开放内地居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开通酝酿已久的“港股直通车”,这既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了资金,又拓展了内地居民的投资渠道.

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适合中小投资者的信托投资产品,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创新企业债券发行机制,适度放松发行企业债券利率限制.逐步增加优质大中型企业债券的发行品种和数量,为投资者提供可信赖的投资对象.这既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优化了企业的负债结构,形成共赢的局面.还可以发行投资方向明确的国家和地方大型项目建设债券和建设彩票,如铁路、机场、桥梁等建设债券或彩票,这既能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够为群众提供一个既能献爱心又有机会分享优质资产收益,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平台.

4.5 加强投资者教育,保护投资者利益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理财观念的不断深入,作为资本市场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以证券市场为例,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沪深两市的股票账户数约为14027.88万户,剔除休眠账户后,有效账户数为12037.69万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09).但投资者队伍中有很大比例是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

〔1〕〔8〕〔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9,19,39.

〔2〕〔4〕严先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虽小潜力巨大[J].中国金融,2007(24).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36403.htm.

〔5〕青连斌.分配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9.

〔6〕赵征南,徐维欣.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收入差距过大后果堪忧.中国经济网,2010-8-25.

〔7〕衣芳,刘秀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质和规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4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7.

〔11〕李彻,刘枫.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是地勘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J].吉林地质,2010,29(3).

〔12〕贾伟.深化和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N].经济日报,2010-8-4(7).相对成熟市场和机构投资者而言,中小投资者证券投资所需要的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比较欠缺、证券交易风险意识相对淡薄、投资理念也不够成熟、自我保护能力不足[12],长期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很容易在非理性的炒作氛围中进行赌博式“投资”,给个人财产带来损失.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决策能力,提高投资者的理财能力和投资水平,加强投资者教育,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就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正规化.同时要通过讲座、网络和平面媒体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渠道,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普及投资理财知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使广大投资者学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趋势,做到理性投资,科学理财.

F124.7

A

1673-260X(2011)11-0065-04

猜你喜欢

财产性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