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机械制图及测绘》教学实践
2011-10-20纪政科谭永平黄小霞
□纪政科 谭永平 黄小霞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机械制图及测绘》教学实践
□纪政科 谭永平 黄小霞
《机械制图及测绘》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对培养学生有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该课程教学还存在效率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进行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机械制图及测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能力本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要求,又要具有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点,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及其优势
能力本位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的美国、加拿大。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育具有四方面的优势:一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二是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三是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四是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由于能力本位教育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被视为取代传统知识本位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并在CBE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制图及测绘》课程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十分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相应专业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该课程教学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设计和运用等等都还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繁杂和针对性不强、教学组织模式落后、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对《机械制图》、《工程制图测绘综合实训》、《AutoCAD软件应用》等多门课程以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了《机械制图及测绘》这门综合性课程,并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电气工程图测绘与识读、CAXA电子图板软件应用等教学内容,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们对该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一)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素质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是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素质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载体。课程目标是课程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它是课程教学的指针和方向。
但当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所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大多为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仍未完全摆脱重理论轻实践、多而全、系统化学科体系的束缚,由于未对相应层次专业岗位工作能力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所定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契合度偏差较大。这样的课程目标显然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不仅对原《机械制图》等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而且还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研论证和确定。
根据调研,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类发电厂(站)以及机械、制糖、造纸、水泥等行业企业培养机电产品加工、机电设备检修等工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制图员、工艺员、编程员、操作员、维修员、质检员等,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制图、识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和AutoCAD、CAXA电子图板等计算机绘图软件,具备典型机电产品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典型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等职业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工具运用与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认真细致、交流协作、安全整洁、标准规范的职业素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资料查阅、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为后续《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机床拆装与检修》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电产品加工、机电设备检修、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等专业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
据此,本课程目标我们归纳为:“贯穿1条主线、熟悉2类形体、掌握3种方法、牢记4个标准、画好5张图纸、培养6种能力、渗透8种素质”。
即以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测绘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测绘教学训练,达成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2类形体基本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其截交线、相贯线的绘制方法,形成较强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能力目标 培养6种能力零件测绘能力、手工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技术计算基础能力、自主学习和资料查阅能力。掌握3种方法 正投影法、轴测投影法和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牢记4个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电气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和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画好5张图纸 绘制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机械装配图、电气工程图和零件轴测图素质目标 渗透8种素质遵纪守时的习惯、整洁卫生的习惯、规范作业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交流协作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应用外语的习惯、自我改进的习惯。
(二)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不是以培养学术科研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而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技术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未来工作面向的制图员、工艺员、设计员、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等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程内容取舍和构建的标准和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和模块划分。并根据相应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内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典型机械拆装”、“零件工作图抄画”、“轴套类零件测绘”、“盘盖类零件测绘”等9大内容模块,“减速器拆装”、“输出轴工作图抄画”、“输出轴测绘”等12项基本任务和“机用虎钳拆装”、“平面图形绘制与尺寸标注”、“读、画形体的三视图”等16个训练项目的课程构架和体系。同时,把教学与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由于内容项目的选取精练典型,突出了与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而且在内容项目的组织设计上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以强化职业能力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场景、方法手段、线路模式等要素的设计和选取是否恰当和科学,对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形成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的高职教育理念,以相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将“能力训练、知识应用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化”教学模式。
一是教学过程“流程化”。即遵循“模仿→熟练→创新”的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采用了“情境设计,任务分解→任务分析,激发兴趣→零件测绘,获得体验→归纳总结,建构知识→规范制图,形成能力→拓展创新,强化提高”的“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我们从简单的机械拆装和零件图抄画入手,逐步完成典型零部件测绘、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测绘和真实产品测绘等工作任务。通过不同项目的反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模仿到创新,不断强化,逐步提高,逐步形成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我们以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C620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测绘为主要学习载体,引入真实产品测绘任务,组织开展项目化教学,按照机电设备拆装、机械零部件测绘、电气控制系统测绘和图纸档案管理四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装配体和车床电气控制系统6个典型测绘项目,1个机械拆装项目,1个手工绘图项目和1个图档管理项目,共12个基本任务。将投影法原理、基本体与组合体、截交线与相贯线、机件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公差配合、技术要求以及常用低压电器、电气识图、典型控制电路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各个工作任务,形成了教学训练与真实任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是教学环境“职场化”。我们紧密依托南宁机械厂、钦州广大机械厂等校企合作企业,广泛开展产品测绘、来料加工、设备检修等项目的工学结合教学,先后完成微耕机减速器测绘、定位块测绘与加工、销钉测绘与加工等多个工学结合项目任务。学生面对真实的工业产品,运用AutoCAD、CAXA电子图板、数控机床以及各种测绘工具,从事真实产品的测绘和加工任务,不仅有效锻炼和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培养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空间思维与空间想像能力不足,对各种机电设备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特别是投影法、基本体、组合体、截交线、相贯线、机件表达方法等较为抽象、复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非常难以掌握和理解,学习难度比较大,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更是如此。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广泛采用了实物教学、多媒体动画教学、E-Drawing和Pro/E三维模型助教助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顺利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此外,针对课程不同内容和特点,我们围绕制图、识图、测绘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探究式学习法、竞赛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标准,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标准和方法是否合理不仅会直接影响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学的实施。因此,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一改“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建立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笔试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认识考核与实际应用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六结合”立体化考核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使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而且还要善于用。
三、教学改革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学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两届学生有98%以上考取了中、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学生的制图识图、软件应用等实际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历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驻邕高校AutoCAD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中,我院本专业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次竞赛排名均居于同类院校前列;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也保持在98.5%以上。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我们是完全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
[1]张立伟,张庆久,鄂文.北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6).
[2]徐荣宽.对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吕鑫祥.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7(3).
纪政科(1956-),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谭永平(1959-),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黄小霞(1973-),女,广西藤县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G712
A
1001-7518(2011)32-0052-03
责任编辑 颜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