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古陆块南缘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2011-10-19付山岭

地质找矿论丛 2011年4期
关键词:陆块华北秦岭

付山岭,胡 斌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0 引言

大陆边缘,特别是古大陆边缘一直以来都是矿床学家关注的重点地区[1-6],因为古陆块边缘不仅是海陆变迁、板块漂移的重要“遗迹”,更重要的原因是古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运动强烈而复杂,具有多旋回性;壳幔物质及能量交换频繁而活跃,构造环境多样,有利于形成各种矿床,尤其是大型及特大型矿床。

“边缘成矿”现象不仅表现为地球块体不均一性的边界控矿,也包含控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转换边界[5],如大陆边缘与陆缘区及相关海盆是沉积速度和化学条件的急剧变化带,因而有利于沉积矿床的形成[7],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热液作用则是产生别子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主要机制[8],而会聚型大陆边缘(陆-陆)即陆内碰撞造山作用所引起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则可形成斑岩型铜、铝、钨、锡、金矿床等[9];此外,如形成于洋中脊的豆荚状铬矿及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也是在洋壳向陆壳俯冲过程中,随着洋壳的消减而移至大陆边缘的[10]。上述种种,无不说明大陆边缘成矿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意义。

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都分布在大陆边缘[2,11-13],尤其是大型及超大型矿床。据蒋志[14]等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发现的内生金属矿床有60%以上产出在大陆边缘,多数大型及超大型金属矿床沿古陆块边缘分布。华北古陆块是我国最古老的陆块,由许多小的块体经拼接缝合形成如今的华北陆块;华北陆块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各种性质的陆块边缘在华北陆块都有出现,古陆块边缘成矿作用显著,因此华北陆块边缘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

华北古陆块南缘的金属矿床类型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分析总结该区域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的资料的基础上,对古陆块边缘的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

1 华北古陆块南缘的构造格架及演化

1.1 构造格架

华北古陆块南缘的范围包括东秦岭和桐柏地区,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华熊地体和北秦岭逆冲推覆构造带[15](图1)。在中元古代以前,华北地台和西南地台之间存在古大洋[16],因此它们在演化历史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碰撞,扬子陆块一侧表现为俯冲消减、隆升与断陷拆沉活动,而华北陆块一侧则表现为仰冲叠置的构造层和岩浆活动。北秦岭构造带的基底实质上就是 华北古地块南缘的大陆边缘,直接受控于华北地块前寒武纪的演化。关于华北古陆块南缘的构造格架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17-19],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本文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从北向南的顺序,对华北古陆块的构造格架作一简述。

图1 华北古陆块南缘构造格架简图(据张正伟等,2008;有修改)Fig.1 Sketch map of geotectonic framework in the South margin of North China Palaocontinent

1.1.1 华熊陆缘带

研究认为,华山—熊耳山陆缘带构造层主要由太古宇和古元古界的结晶基底与中、新元古界的盖层组成。一般认为其结晶基底是由太古宇太华群构成[20],建造特征则表现为太古宙古陆核边缘洋壳转变为陆壳的增生过程[21],并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小秦岭金矿的初始矿源层[22];覆盖于太华群之上的盖层由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和中新元古界沉积岩系构成[23]。

1.1.2 宽坪中元古代陆缘弧后盆地

该海盆分布于华山—熊耳山陆缘南侧的宽坪弧后海盆,其中沉积了3个不同的岩组,分别为绿片岩-斜长角闪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组和大理岩组。研究表明,现在的宽坪地体是在中元古代形成的岩石组合基础上,经燕山期碰撞消减后的残留部分,其本身由强应变带和弱应变域组成[24]。形成时的建造序列可简单叙述为:地幔或地壳深部热流增高→地壳扩张形成的大洋拉斑玄武岩质火山岩→深海、半深海沉积与浊流沉积环境下堆积形成的陆源碎屑岩→弧后盆地消减、海水变浅而沉积的碳酸盐岩[18]。这一过程得到了同位素研究的证实。在该演化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沉积建造上部的谢湾组大理岩中的维摩寺、银洞沟等铅锌矿床组合。

1.1.3 二郎坪早古生代陆缘断陷带

该带位于中(晚)元古代宽坪陆缘海盆沉积带南侧的瓦穴子—乔端断裂以南、朱阳关—夏馆断裂以北的狭长地带,二郎坪早古生代陆缘断陷沉积主要由复理石和细碧角斑岩建造组成[25]。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陆缘断裂形成于早古生代[26-27]。

1.1.4 北秦岭离散型岛弧带

该岛弧带的范围大致被限制在商丹断裂与朱夏断裂之间[29],产出有岛弧型蛇绿岩、广泛发育岛弧型中酸性侵入岩和出现高温变质带是其存在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作为孤立的一个岛弧地体既有古元古代华北古陆缘增生的组成部分和中-新元古界,同时也有下古生界[28]。根据北秦岭发育的同熔型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数据[16],证明此时古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已转换为挤压构造体制下的活动大陆边缘阶段。

1.2 构造演化

一般认为,华北古陆南缘在太古宙末期已有古陆核形成,太华群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高级变质带的存在说明古陆核在太古宙已经历了明显增生,并最终在太古宙晚期形成花岗岩-绿岩地体,基本 奠定了华北陆块基底岩系的构造格局。自中元古代长城纪始,至新元古代,华北古陆南缘出现古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由太古宙古陆边缘洋壳转变为陆壳的增生环境,由于动力机制发生转变,表现为在拉张构造体制下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增生过程,盖层构造的演化也是在同一构造体制下进行的;在中元古代早期,由于深部地幔的上涌,导致了岩石圈的上隆、减薄、破裂而形成规模巨大的裂谷系[23]。加里东早期是构造体制从张性转换为挤压性的过渡期。中生代,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在秦岭一带发生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由于扬子陆块北缘作为俯冲盘楔于华北陆块南缘之下,在栾川断裂一线,沿断裂侵位有小规模花岗质岩浆及其伴随的流体。在上述演化过程中,由于每个演化阶段具备的成矿有利因素不同,其成矿能力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矿床在成矿机制上也不尽相同。

2 成矿机制探讨

前人的研究表明,古陆块边缘并不是每个区段都可成矿,地球深部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转换往往只发生在一些特定地段[29],因此古大陆边缘内生成矿作用的发生与矿床的分布多集中在一些块体边界附近[30-31]。大型及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在具有某些构造环境的条件下,同时需要诸多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矿床,古陆块边缘大型及超大型矿床的成矿也不例外。翟裕生[1]系统总结出了大陆边缘产出超大型矿床的基本有利因素为:深浅成矿作用沟通良好、优良的成矿流体汇聚场所、成矿物源丰富多样、热动力异常显著、大构造密集且长期活动、壳幔物质循环作用显著、成矿地质环境多样、较长的演化历史、多种成矿动力临界转换、多期叠加成矿及矿床的适度保存条件等。

华北古陆块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也具备有上述有利成矿因素,特按其演化历史顺序,对各个时期所形成矿床的成矿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总结。

2.1 太古宙(前长城纪)成矿

前长城纪主要为陆核边缘成矿,可以小秦岭金矿为代表。小秦岭金矿产于太华群变质岩中,胡受奚[16]等采用不同方法对矿田的变质岩进行了同位素测年,U-Pb年龄组为2 411Ma;Rb-Sr等时线年龄组中未混合岩化的角闪斜长片麻岩为2 500~2 217Ma,已混合岩化的角闪斜长片麻岩为2 020~1 935Ma;K-Ar法年龄范围为1 957~191Ma,主要反映了太华群形成之后经历的多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燕山期以前,由于多次构造活动,受区域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金元素开始初步富集,并在局部裂隙中聚集,此阶段应属于构造-变质热液成因;进入燕山期以后,由于陆内造山作用的影响,使华北古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长期隆起,形成了推覆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带[32],与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韧性剪切带,对小秦岭金矿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上述表明,小秦岭金矿形成于不同时期,其主要的控矿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早期为变质热液控矿,晚期为构造岩浆控矿,故可将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机制归纳为构造-变质-岩浆-流体成矿。

2.2 中-新元古代成矿

中-新元古代为被动大陆边缘成矿,可以熊耳山金矿田为例。熊耳山金矿田的主要赋矿地层为熊耳群和太华群,深大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了熊耳山金矿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大中型矿床均产于深大断裂或不整合面断裂交叉处,呈等距状控制金矿床或矿体群。据王志光等[33]的研究,矿质来源为陆源区的结晶基底,中生代花岗岩的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提供了热源和动力,同期的断裂构造形成了构造蚀变岩金矿的源、运、储条件,在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下,导致了该矿田的形成。综合分析其控矿因素,可将成矿机制归纳为构造-岩浆-流体成矿。此外,较典型的中-新元古代矿床还有外方山铅锌铜矿、神洞沟银矿等。

2.3 加里东早期成矿

加里东早期为华北古陆块构造机制转化期,此时华北古陆块南缘的构造体制由张性向压扭性转变。由于张性构造体制的滞后作用,形成了以二郎坪细碧角斑岩-类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断陷海盆沉积,其下部细碧角斑岩喷发沉积成矿,可以刘山崖铜锌矿床为例。该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细碧-角斑岩建造中,岩石组合为:熔岩相的基性变细碧岩、酸性变石英角斑岩和碱性变质角斑岩,次火山岩相的辉绿玢岩、次闪石岩和石英角斑岩,喷发相有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为凝灰质大理岩和中基性凝灰岩。硅化、重晶石化、绢云母化和褐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上述分析表明,此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可归纳为构造-建造-流体成矿。桐柏围山城金银矿也属此类。

此外,该时期形成的还有秋树湾斑岩型铜钼矿, 矿床产于壳幔同熔型花岗斑岩内,围岩为二郎坪群变质岩,在岩体一侧发育爆破角砾岩筒,形成秋树湾铜矿的主体,热液蚀变从岩体向外依次为: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夕卡岩化→青磐岩化[22]。由上述可以看出,此矿床的成矿机制可归纳为岩浆-热液蚀变成矿。

2.4 中生代成矿

中生代为陆内碰撞成矿,华北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的碰撞使扬子陆块向北俯冲,引起强烈的岩浆活动,岩体沿前期形成的断裂(如栾川大断裂)侵位而成矿,形成的矿床主要冷水北沟、核桃岔铅锌矿床,熊耳山群火山岩地层中产出的铅锌和金的伴生矿床,如西灶够铅锌金矿床。综合考虑控制上述矿床的成矿机制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归为构造-岩浆-流体成矿。

此外,产于秦岭群与二郎坪群之间的大河沟锑砷矿也属此类。该矿体主要分布在构造接触边界,构造形式为韧性剪切带,成矿围岩为云英质靡棱岩,其全岩Rb-Sr年龄为(198.6±4.7)Ma[34],代表韧性剪切构造结束的时间,即为中生代成矿。

3 结论

华北古陆块南缘有漫长的演化历史,构造活动复杂而频繁,构造环境多样,所形成的矿床类型繁多;华北古陆块南缘所产出的各种金属矿床可以归纳为4种成矿机制:

(1)构造-岩浆-变质-流体成矿,如小秦岭金银成矿等.

(2)构造-岩浆-流体成矿,如熊耳山金矿田、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中的钼钨矿、外方山铅锌铜矿及神洞沟银矿等。

(3)构造-建造-流体成矿,如刘山崖铜锌矿、围山城金银矿等。

(4)岩浆-热液蚀变成矿,如秋树湾铜钼矿。

[1]翟裕生.古陆边缘成矿系统[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3-16,73-75,363-365,371-384.

[2]翟裕生.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和成矿系统[C]∥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769-778.

[3]Veto-AROS E.Alpine metallogeny in the Carpatho-Balkan[J].Region Mineralium Deposita,1997,32:425.

[4]Jankovic S.The Carpatho-Balkanides and adjacent area:a sector of the Tethyan Eurasian metallogenic belt[J].Mineralium Deposita,1997,32:426-433.

[5]孙启祯.边缘成矿与成矿边缘效应[J].地学前缘,1994,1(4):176-183.

[6]汤中立.华北古陆西南缘(龙首山—祁连山)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2-3,207-211,216-218,356-372.

[7]郑明华.现代成矿学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328.

[8]翟裕生.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180.

[9]Mitchell A H G,Garrson M S.Mineral deposits and global tectonic settings[M].Acaclemic press(London)Itd,1981:159-166.

[10]金性春.板块构造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283.

[11]Kutina J.Ore deposit controls by fracture patterns of the crust and by mantle-rooted structural discontinuities [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999,6(1):29-53.

[12]涂光炽.超大型矿床的探寻与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学前缘,1994,1(3):45-53.

[13]Sankins F J.Anorogenic felsic magmatism,rift sedimentation,and giant Proterozoic Pb-Zn deposits[J].Geology,1989,(17):657-660.

[14]蒋志.中国地壳演化与矿产分布图[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5]张国伟.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6]胡受奚,林潜龙.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1-558.

[17]汤中立,白云来.华北古陆西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6(2):271-283.

[18]张正伟,张中山.华北古大陆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3):276-288.

[19]张正伟,翟裕生,邓军,等.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J].地球学报,2002,22(2):129-134.

[20]符光宏.河南省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杜,1994:1-200.

[21]林潜龙.河南省板块构造概述[J].河南地质,1989,7(4):21-27.

[22]郭抗衡.华北板块南缘区域成矿模式及金矿地质基本特征[J].河南地质,1984,12(2):8l-89.

[23]孙枢,从柏林,李继亮.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J].地质科学,1981,26(4):314-322.

[24]张寿广,万渝生,刘国惠,等.北秦岭宽坪群变质地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19.

[25]王润三,刘文荣.二郎坪群蛇绿岩的产出环境[C]∥刘国惠,张寿广.秦岭—大巴山地质论文集(一)变质地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4-166.

[26]王鸿桢,赫成彦,周正国.东秦岭古海两侧大脂边缘的构造发展[J].地质学报,1982,56(3):270-279.

[27]河南省地矿厅区调队.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400.

[28]汤耀庆,卢一伦.东秦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6,13(2):10-15.

[29]常向阳,朱炳泉,邹日.铅同位素系统剖面化探与隐伏矿深度预测[J].中国科学:D,2000,30(1):33-39.

[30]张正伟,束炳泉,蔡克勤,等.大陆块体地球化学边界与成矿[J].地学前缘,2000,7(1):87-94.

[31]Zhang Zhengwei,Zhu Bingquan,Cai Keqin,et al.The lead I-sotopic Steep-Dipping zone and Mineralization:An Example from The Mineral Deposits Concentrated Area in East Qin-ling,China[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2000,11(1):287-294.

[32]栾世伟.小秦岭金矿主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1990,(4):1-15.

[33]王志光,崔亳,徐孟罗.华北地块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1-260.

[34]Yang Xiaoyong,Yang Xueming,Zhang Jianjun,et al.Metallogenic geochemistry of Sb-mineraliz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form[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S2):17-18.

猜你喜欢

陆块华北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New Zealand
甘肃龙首山多金属成矿带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印度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好忙好忙的秦岭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