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缘何卖了“土价钱”
2011-10-19
中国稀土缘何卖了“土价钱”
稀土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有“工业味精”等美誉,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虽然中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储量,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1990年至2005年,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价格却下跌一半。“1995年至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达几十亿美元!”中科院院士徐光宪痛心疾首地说。
我国稀土储量和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为什么却不具有定价权呢?徐光宪简单勾勒出了我国稀土业的发展轨迹,清晰地揭示出了稀土贱卖的缘由。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单一高纯稀土产量已占世界90%的份额,但由于我国科技界、企业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本来只在包头、上海、珠江3个国有稀土大厂推广的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私营企业。新建厂达几十个之多,生产能力达12万吨至15万吨,远远大于全世界10万吨的需求量,造成供过于求,稀土价格被人为压低,全国稀土行业无利可图的艰难局面。
针对这一问题,众多专家多次呼吁,稀土行业应自觉限制产量,提升价格。从2007年起,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稀土年产量限制为8万吨。由于产量小于世界需求量10万吨,所以,这个消息公布后,2006年稀土价格上升了1~3倍,2007年一直维持高价位。
但由于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日本、韩国等国收购、储备了可供其20年使用的廉价高质量单一稀土,使这些原本没有稀土资源优势的国家反而拥有了稀土定价权。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稀土厂商为了不压货,只能互相压价,扰乱了全国稀土原料市场。“出口贸易,基本上外商提出什么价格,企业就得接受什么价格,使得珍贵稀土卖个‘土价钱’。”要避免继续出现这种尴尬现象,就要确保资源可控性。“如果一种商品供应过多,当然会没有定价权。可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最重要的是加强国家规划,国家确定哪个地方限量保价,哪个地方不生产,这样才能把定价主动权牢牢掌控住。”一名稀土专家提议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