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结硕果
——丹东市深入开展
2011-10-19董桂珍白华鲜
文/董桂珍 本刊记者 白华鲜
创先争优结硕果
——丹东市深入开展
文/董桂珍 本刊记者 白华鲜
2010年5月,在丹东市全面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激起了鸭绿江畔16万党员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昂扬激情,带动了243万江城儿女积极投身大气秀美新丹东建设,在“十二五”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吹响号角,戮力前行。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先争优已经内化为这座英雄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四城联创” 创先争优的生动舞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丹东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和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着某些与丹东城市定位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需求不相适应、与周边城市环境建设快速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实现丹东跨越式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大气秀美新丹东。“四城联创”这个将改变丹东面貌的惠民工程,抓住了丹东城市发展由助跑到起飞的关键所在,丹东的党员干部群众正以火热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朝着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园林城“四城联创”的目标迈进。市委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作为推动丹东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把“四城联创”活动纳入到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中来,使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心工作来开展。
市委书记戴玉林表示,“我们开展‘四城联创’,就是要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热情,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真正提高丹东人民的幸福指数”。市委要求,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四城联创”作为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纷纷行动起来,在“四城联创”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振兴区花园街道党委召开以“创先争优新承诺,‘四城联创’我先行”为主题的公开承诺大会,聘请13名有较高威望、有参政议政能力、愿意反映社情民意的群众代表为群众监督员,在社区党员和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我们采访社区监督员的时候,她们对社区的巨大变化深有感慨,对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赞不绝口。花园小区原来是丹东市有名的比较脏乱的社区,居民区的周围多年形成了堆积如山的垃圾杂物。这个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为了改变社区的面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全民齐参与,形成了“人人关注丹东建设,人人参与城市管理,人人助推丹东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社区的宣传栏上,我们看到了社区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由原来的脏乱破旧变得整洁有序,也有了更多的绿化地带。社区干部指着眼前的一个花坛说:这个花坛的花卉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很远的地方亲自采购花种,培育出来的。
创先争优推进了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党员干部合力创造了“丹东速度”。在今年全省第一季度通报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丹东市有10项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公开承诺 最终群众来评判
在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村委会门口,村党总支向村民作出的承诺书醒目地张贴在宣传栏中,“年内让全村900多户村民全部用上清洁便宜的燃气;完成沙坝沟清淤工程,新建黄家窑、于屯两座提水站;完成4条屯堡路和两条田间路共14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以“强核心,促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富裕新黄城”为主题,通过新载体,发挥党员能动性,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再获新突破。
黄城村党总支书记黄日国说:“实行公开承诺将‘虚事’变为‘实事’,让党员亮了身份,有了目标,正所谓立身先立言,一旦承诺公开了,就必须按照承诺兑现,群众都看着呢!这些白纸黑字可是我们支部集体研究拍板的,公开了就得兑现,给群众一个交待。”他们的承诺不仅仅是“修路”、“通气”这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在我们采访的时候,黄日国满怀信心地谈到了今后的工作。他说:他们将继续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落实全村万亩水田的订单生产,全村可增收300万元以上,人均增千余元。同时,他们创建的果菜合作社,年产果菜4000吨以上,收入2000多万元。特色农业两大支柱产业,使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黄城村的变化是全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丹东市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优秀党务工作者“五个强”的基本要求,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岗位职责、服务群众等方面,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创先争优目标,把承诺事项量化到群众关切的一件件具体事上,充分体现党员的个性化特点。承诺作出后,市委要求通过责任书、公开信、公示板、承诺卡等简便易行的方式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