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决策权分布

2011-10-18陈刚谢科范郭伟

统计与决策 2011年5期
关键词:决策权结盟决策

陈刚,谢科范,郭伟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决策权分布

陈刚,谢科范,郭伟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是一个受合作博弈左右的群体决策过程,在此过程中,合作博弈会扭曲个体的决策行为,其在决策过程中,不仅面临选择决策方案;而且面临选择“结盟”伙伴,因此,使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更加复杂,而且创业团队中的法定决策权分布常常被破坏。文章解释了这种现象,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决策权分布模型,并将该模型进行了示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决策权分布的许多现象都能得到解释。

创业团队;决策权分布;Shapley值

创业是具有高风险性的活动,团队创业由于其具有风险分摊机制而成为当今创业的主要模式[1]。创业团队中的各创业者一般是理性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和利益追求,因此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一般不可能是个体独断性决策,而更多的是多主体的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群体决策的组织行为方面,成员间决策权分配是决策群体结构的一个焦点问题。权力不仅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行为,而且影响决策的结果,因此,决策权分布更深受学者的关注,姬海君研究了征地过程中决策的配置[1];林旭东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决策权分配[2];张立等研究了高科技创业企业融资中决策权配置[3]。但鲜有学者研究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权分布,本文拟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1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决策权的合作博弈扭曲效应

在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都会探讨到决策权分布、决策规则的约定问题,这是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决策权一般都是以股权为依据进行分割的,以股权为依据进行权力分配有利于激发创业投资、保障创业资金需求,所以股权分配是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功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保证创业团队内稳定的决策权分布。在此,把创业团队内依股权分割给各主体的决策权称之为法定决策权。法定决策权分布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功具有关键作用,其有利于保障决策的稳定、提高决策风险责任感。

但是,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创业团队内各主体的实际决策权并没有依据法定决策权进行分配,而是依据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贡献度进行分配,从而扭曲了法定决策权分布——使创业团队内各主体的决策权比不再与股权比相当。导致法定决策权分布被扭曲的根本原因是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存在合作博弈。各主体作为创业团队中的一员,其需要顾及创业团队的整体利益;但其又是理性经济人,为此,会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为取得更多的自身利益而进行相互博弈。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创业团队内的各主体一方面会进行提案决策;另一方面会进行结盟决策,以确保在博弈中取胜。因此,在合作博弈背景下,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贡献度将不再只与其股权相关,还与其联盟策略以及创业团队的决策规则相关。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结盟”势必使主体的决策权增加,从而改变创业团队的法定决策权分布,使法定决策权分布被扭曲。在此,把因合作博弈而导致创业团队法定决策权分布被扭曲的现象称之为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决策权的合作博弈扭曲效应。

2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决策权分布模型

关于决策权的合作博弈扭曲效应,张道武等[4]运用Shapley值[5]已进行了相关研究。其认为群体决策往往采用投票表决方式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原则,于是,一个群决策问题可以标准化为一个带权的合作博弈(N,V):

q表示表决时过半数的某个给定票数标准;p1,p2,…,pn表示群体决策过程中每个主体各自有权投出的票数。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各个主体各自有权投出的票数是依据股权比例分配的。

合作博弈(N,V)表示:n个局中人进行合作博弈决策,当同意的票数超过规定票数q时,表决通过,决策提案生效;否则,决策提案被否决。在合作博弈(N,V)中,N的任一子集S(表示n人集合中的任一组合)都对应着特征值函数v(S),满足,其中

关于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合作博弈(N,V),可以利用Shapley值法进行分析[6],创业团队内各个主体的Shapley值可表示为:

其中(5)式中,|哿Si|表示“包含于”子集Si中满足q≤的子集数;|哿S|表示“包含于”子集S中满足的子集数。(5)式表明,主体i与Si“结盟”所增加的提案通过结盟策略率。

综上而言,主体i与Si“结盟”对创业团队决策的贡献[v (S)-v(Si)]可表示为:

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各个主题决策权分布的Shapley值可联立(2)(6)求解,得创业团队内各个主题决策权Shapley值分别为:

3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权利分布示例

假设在某创业团队中,有四个股东方,它们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分别拥有5票,4票,3票和1票;它们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决策规则是:创业团队内任意提案的票数达到或超过8票,则该提案通过;否则,该提案被否决,于是,该创业团队的风险决策过程可表示为:N= {1,2,3,4},[8|5,4,3,1]。

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四个股东方可能结盟策略(子集)有:{1}、{2}、{3}、{4}、{1,2}、{1,3}、{1,4}、{2,3}、{2,4}、{3,4}、{1,2,3}、{1,2,4}、{1,3,4}、{2,3,4}、{1,2,3,4}共15种策略。其中,能确保提案被通过的结盟策略有:{1,2}、{1,3}、{1,2,4}、{1,3,4}、{2,3,4}、{1,2,3,4}。

对于股东方i=1,与其他股东方结盟可形成策略集(子集){1,2}、{1,3}、{1,2,3}、{1,2,4}、{1,3,4},都会使原来不能通过决策的同盟{2}、{3}、{2,3}、{2,4}、{3,4}通过决策,所以,股东方在这些结盟策略中至关重要,拥有关键票,因此,股东方i=1在这些结盟策略中的重要性都为1;与Ф、4结盟形成子集{1}、{1,4},都会使同盟{Ф}、{4}提高通过决策的可能性,所以,股东方i=1在这些结盟决策中的重要性分别为6/7和3/4;由于原结盟{2,3,4}在没有股东方结盟的情形下,提案也能通过,所以,股东方i=1在与{2,3,4}结盟过程中对创业团队决策没有太大影响,因此,股东方在该结盟决策中的重要性为6/7。于是,股东方i=1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决策权Shapley值为:0.908。

表1 主体i=1的联盟决策

表2 主体i=2的联盟决策

表3 主体i=3的联盟决策

表4 主体i=4的联盟决策

同理,在创业团队风险决策过程中,其他股东方的决策权Shapley值分别为:0.775、0.775和0.618,利用式(9)进行对决策权Shapley值进行归一化之后,该创业团队中各股东方的决策权分布为:(0.295,0.252,0.252,0.201)。

依据决策规则[8|5,4,3,1],可知,该创业团队中各股东方的决策权分别为5/13、4/13、3/13和1/13,所以,该创业团队内各股东方法定决策权分布为:(0.385,0.308,0.231,0.077)。

显然,本文所确定的决策权分布(0.295,0.252,0.252,0.201)既不同于法定决策权分布(0.385,0.308,0.231,0.077),也不同于张道武等(2003)[4]确定的决策权分布(0.417,0.292,0.208,0.083)。导致前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合作博弈的作用,使创业团队内各个主体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结盟策略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于是法定决策权分布会为此而被扭曲。导致后者的主要原因是:结盟策略对决策的贡献因形势不同而不同,并不是千遍一律地依据(1)式确定贡献。如果结盟策略对决策的贡献千遍一律地依据(1)式确定,那么在投票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少数”将被忽视;“非关键的多数”将被高估,所以,两者在决策权分布研究上存在差别。

4 结论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作为一种群体决策过程,合作博弈是影响团队决策不可回避的因素,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创业团队内各个主题的决策权分布背离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约定的决策权分布,这是一个实际现象。基于Shapley值法的创业团队风险决策中的决策权分布模型能阐释这种现象,并可应用于创业团队内各成员决策权实际分布的研究,是一种研究团队决策的重要方法。但是,该模型只涉及单提案的简单表决条件下的决策权分布,尚未涉及多提案决策条件的决策权分布、适应性决策条件下的决策权分布和多权决策(团队成员不仅拥有赞同权,还有否决权)条件下的决策权分布,这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姬海君.征地过程中决策权的配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林旭东.企业集团内部信息联盟与决策权分配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33).

[3]张立,苗启虎,陈浩,王方华.高科技创业企业融资中收益权与决策权配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

[4]张道武,汤书昆,侯定丕.企业合作联盟成员位次竞争战略的Shapley值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8(4).

[5]Shapley L S.A Value for N-Person Games[G].Kuhn H W,Tucker A W.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Games II.Annals of Mathematics Studies,1953,(28).

[6]汤书昆,张道武,冯建友,兰玉杰.基于Shapley值的现代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微观分布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

(责任编辑/浩天)

C931

A

1002-6487(2011)05-006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2076)

陈刚(1980-),男,湖北孝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决策权结盟决策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相互扶持
农地确权是否加强了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来自皖、川、鲁三省的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毒丸计划决策权归属的法律探析
电视购物频道结盟组建“国家队”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
彝区结盟(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