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网络游戏模型研究

2011-10-18陈少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陈少强

(三明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网络游戏模型研究

陈少强

(三明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网络游戏中蕴含着多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模式或方法,文章就网络游戏的功能特征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比较,由此构建了一种融合网络游戏功能的学习型网络游戏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未来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一个参考。

建构主义;教育游戏;网络游戏:学习型网络游戏

引言

目前,教育游戏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由此,人们提出了如何将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开发出教师和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的教育游戏软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 “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的学习变成快乐、自主的事情。

有关游戏与教育的研究已受到世界上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视,基于网络游戏的数字化学习研究目前已成为E-learning(电子学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当前网络游戏的特点加以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比较,提出一个学习型网络游戏设计模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并迅速传播到东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正深刻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深入研究并加以实践。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理论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与学习环境思想,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的意义。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支架式教学模式;②抛锚式教学模式;③随机进入教学模式。[1]当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各种教育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正方兴未艾。

二、网络游戏特征

1.教育游戏

目前国内外推出了多种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游戏 (称为教育游戏)。《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2004)》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软件。[2]

从游戏与知识的融合方式看,教育游戏应着眼于提高教育游戏的目标达成度,既保留游戏“可玩性”的特点,又使游戏承载着学习功能,使游戏任务执行过程伴随着知识探究过程。由此看来教育游戏的基本特征应强调将故事情境、学习策略、知识融为一体,而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游戏设计是保证教育游戏基本特征的关键环节。

教育游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教育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适合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适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它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热点。[3]

2.网络游戏特点

(1)网络游戏给玩家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虚拟环境。游戏来自现实,又超出现实。游戏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和虚拟规则,玩家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出斗志,点燃各自争强好胜的激情。

(2)网络游戏制定了完善的适时激励机制。很多制作优良的网络游戏对玩家的探索与行动都给予适时的反馈。正确的选择和行动往往会带来经验值的增加、等级的提升或相应道具奖品等。这种游戏中的进步或成功的体验增强了玩家的满足感与自信心,又能激励他们继续奋战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3)网络游戏为玩家们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游戏互动性强,通过语言交流,在虚拟环境中可以交朋友,冒险去干现实中不能干的事。玩游戏时,还可以与其他玩家通过各种通讯技术相互交流配合,协同作战,保证任务的完成,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4)网络游戏通常由浅入深,易学易操作,并且提供形式各异的众多任务。这些任务难易结合,有的极其简单,有的却富有挑战性。在游戏中,玩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必须想方设法去战胜。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是玩家加入游戏最原始的初衷,也使得他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5)当前网络游戏智能性不断增强。在某些功能上,已经达到了较好地智能效果。比如,自动寻路功能、自动跟随功能、自动打怪升级、良好的任务提示功能等等,使玩家们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地游戏。

三、二者的分析比较

通过对网络游戏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我们发现,网络游戏中其实蕴含着很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模式或方法。

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环境,玩家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职业角色,了解游戏背景,掌握游戏操作方式,参与游戏中的各种任务,体验游戏乐趣,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活动过程。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

网络游戏通常都具有一个等级系统,当玩家获得足够的经验值后就可以升级,等级达到一定的条件还会有相应的优惠权限。级别一般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游戏中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达到条件要求,才能从较低的级别晋升到较高的等级。这种模式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也与建构主义理论中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十分相似。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并强调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使玩家不断体验到从较低级别晋升至较高级别的快乐。

网络游戏中的任务系统和社交系统几乎是必备的。通过社交系统所提供的语言平台,玩家们可以充分交流,结交为好友,组成团队。为了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玩家们需要讨论协商,交流经验,分工配合,一起协作完成任务。这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创设协作式学习环境的理念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会话即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此,这种协作性始终贯穿在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同时,为了完成独立任务,玩家可以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慢慢摸索,或借助游戏场景中的种种提示,或拜高手为师经过交流指导逐步完成,也可以上相关的论坛查看高级玩家的攻略和心得经验等等。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充分发挥玩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且亲自实践后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个过程同样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义。建构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单纯的“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可以扮演高级玩家的角色。

由上所述,网络游戏中所体现出来的以玩家为中心、主动积极参与、与他人交流合作等精神与建构主义理论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通过激发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及与人协作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等思想十分相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网络游戏技术,结合教育的基本目标,设计开发学习型网络游戏软件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内容。

四、学习型网络游戏模型

图 学习型网络游戏模型

学习型网络游戏是指一种以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多人互动游戏为知识载体,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方式,帮助用户学习巩固相关知识技能或社会道德观,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电子学习娱乐软件。

网络游戏有许多类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角色扮演类,即大型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当前,此类网络游戏的经典部分主要包括:人物职业属性系统、装备系统、技能系统、战斗系统、任务系统、社交系统、宠物系统等功能,不同的游戏还有各自一些特色系统功能。

通过以上对建构主义理论与网络游戏模式的比较,本文提出一种学习型网络游戏模型,如下图所示,期望能对未来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发展作一个先期的探索。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学习者(玩家)登录游戏后,首先进入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等级)的游戏场景。在该场景中,学习者可以去知识展示厅阅览需要学习的知识,参与一些相关的知识问答或较简单的知识游戏,获得学分(经验),从而提升知识水平(等级),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升级。学习者也可以直接去完成任务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把任务分为目标任务和挑战任务,相当于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的综合实验。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强调它的参与性。一些学习任务可以独立完成,还有一些学习任务可以邀请其他玩家一起合作完成,也就是协作式学习。特别是挑战任务,可以邀请好友或战队里的队友一起参加,通过探讨分析与交流协同完成。当然这样的学习任务需要设计人员和教学人员精心的设计。同样完成相应的任务,可以获得学分(经验),达到相应条件可以升级,一般完成任务按难度要求可以获得更多的学分。这是本模型中学习者(玩家)主要的升级方式,当然还可以设计其他一些升级的方式。

在游戏场景中,学习者也可以选择进入游戏中的战斗系统进行娱乐。网络游戏中的战斗系统不仅有打怪战斗,还有玩家间的对战,如单人对战,吸引力更强的团队对战。战斗系统主要体现游戏的娱乐性,当然也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学习性。例如,在单人对战开始时,出现一道限制时间的知识问答题,回答正确的玩家可以获得一些对战中的优先条件。

在游戏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交系统结交好友,加入如战队、帮会等团队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升级心得,组队完成学习任务,在娱乐过程中可以进行组队战斗。

学习者升级后,就可以对游戏中所属人物的各种属性,比如学习力、战斗力、防御力等重新配置,穿戴新等级的装备,学习更强的新技能,从中获得游戏中的娱乐感。

结束语

本文就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游戏作了一些比较,给出了一种融合网络游戏功能的教育学习游戏模型。该系统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各功能的实现有较成熟的产品,对于如何开发今后的教育游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通过这种模型如何开发实际有效的教育游戏,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把教育学习内容组织好、学习目标如何细化成游戏中的一个个任务,这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地组织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构思学习任务,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工作。今后,可以针对某一课程或某一学科设计开发基于该模型的学习游戏软件,为教育游戏软件的发展做一点新的尝试。

[1]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5).

[2]吕森林.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3]张刚要,马德俊.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68-72.

(编辑:郭桂真)

TP311.56

A

1673-8454(2011)16-0017-0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