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成长
2011-10-18陈婧
文 · 本刊记者 陈婧
“超光速”成长
文 · 本刊记者 陈婧
在世人心中,彭小峰引起最大争议之处在于其对规模和速度有宗教般信仰。仅仅两年,彭小峰的个人资产翻数百倍,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百亿富翁,也创下了数个之最:最年轻、速度最快等,当然也有媒体称其为“最不可思议的”,谓之“速度奇迹”和“赛维神话”
很难想象,一个人会用“超越光速”来作为自己的名片。
十年前,江西省一个23岁做外贸的小伙子名片上的英文就是“Light DK Peng”,意思是“超越光速”。
十年后,缩写的LDK已成为赛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正是这个当年自称“超越光速”的小伙子创立了赛维公司,并使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飞速登陆纽交所。于此同时,作为控股赛维72%的绝对大股东,他自身也飞速蹿升为中国十大富豪之列,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第一人。他就是彭小峰。
美国式英雄
看过美国大片的人都知道,美国式的英雄通常出身于普通人家,后来经过百般磨难,自强不息,最终成为英雄。
或许“超越光速”的名片和彭小峰后来从事的太阳能产业只是一种巧合。但彭小峰个人和赛维的成长确实充满了美国式的传奇色彩。彭小峰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我们是一家美国公司,大家会把我们看成戴尔、雅虎或者Google。”
现在看来,彭小峰之前的成长轨迹并不复杂:1975年出生,初中毕业考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1993年毕业后,分配到吉安市外贸局工作;3年后,辞职下海经商;1997年3月24日,注册成立流星实业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是一家专业生产职业安全防护装备的实体企业。同时,彭小峰在江苏省苏州市投资兴建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是以劳保服饰、安全鞋、劳保手套、职业服等出口贸易为主的生产型贸易实体。
那时,彭小峰的柳新实业有限公司也经营得很不错,几年后他的身家已过亿元,但距中国流行的富豪榜还相差甚远。直到2005年7月,彭小峰注册成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的财富增长才驶上快车道。此后,仅仅两年,彭小峰的个人资产翻数百倍,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百亿富翁,也创下了数个之最:最年轻、速度最快等,当然也有媒体称其为“最不可思议的”,谓之“速度奇迹”和“赛维神话”。
彭小峰却用一连串的“合适”轻描淡写地解释了这一切。
从传统劳保制造业华丽转身到高科技新能源行业,这在别人眼中突兀的转折,对彭小峰而言,是必然的。多年来,他就在寻觅可以做一辈子的项目。
进入新能源领域,很大程度是因为在北大光华学院读EMBA时,被“洗了脑”。“上了光华以后,回过头来看,包括战略也好,市场方向的把握也好,才发现原来自己做的东西很多是可笑的,是乱来。” 彭小峰称,“劳保产品做了七八年,成长虽然很快,但空间有限,虽然有些闲置的资金,但炒房、炒股都不是我的追求,就产生了朦胧的想法。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
2005年7月,彭小峰注册成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成立赛维LDK伊始,彭小峰没有像其他民营企业一样,蜂拥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而是集中全部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太阳能的上游产业——多晶硅片的生产,立志要做全球业界领袖。
在彭小峰创办赛维落户新余之时,一位叫做汪德和的人帮了他的忙。汪德和曾任上饶市副市长,后调任宜春。为了帮助彭小峰在新余建厂,汪德和多方周旋,最后新余政府支持了赛维2个亿。“彭小峰战略选择很准确。当时这个产业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太阳能电池厂商,比如无锡尚德;而更下游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则更多。但在产业链的上游,硅片这个环节进入的企业并不多。”汪德和说,“我是看到了赛维采购多晶硅片设备的订单后,才把钱划给他们。”
2005年,赛维买下了GT-SOLAR近70%的产品。因为GT是全球惟一能提供光伏产业全套生产设备的公司,因此赛维有效地树立了行业壁垒。如今赛维的订单已排到了2018年,是全球在手订单最多的多晶硅片供应商之一。
鉴于赛维的成长速度惊人,一段时间内风传所有的风险投资都往江西新余跑。自此,彭小峰和赛维的传奇经历拉开了序幕。
实现溢价
中国最典范的两家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非无锡尚德和赛维LDK莫属。但两家公司的成功路径迥然不同。
“施正荣是身怀专利的海归精英,而彭晓峰却是半路出家。”法国NPEA亚洲投资基金创始人及首席合伙人王刚说。王刚是众多业内人士所认同的“赛维资本神话”的缔造者,同时也是当年推动无锡尚德太阳能上市的背后主角。
“彭小峰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很聪明。他做了很多功课,对太阳能行业非常熟悉;其次,他很有眼光,当年做产业终端的太阳能电池的很多,但他选择进军上游产业链。”王刚认为,彭小峰的优势是常以“计划”取胜。可以说,赛维的每一步几乎都在彭小峰的脑海之中,甚至包括每一次PE安排的时间和价格,都被精心规划过。
“彭小峰可以看5年。”王刚说。
平常少言寡语的彭小峰很难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公司晚上用餐时,圆桌的宾客都在互相敬酒寒暄,只有彭小峰既不喝酒,也不敬酒,只默默用餐。
而在这支全球行业顶尖国际团队的成员眼中,彭小峰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根据赛维LDK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招股说明书,赛维LDK上市前共完成三轮私募融资。2007年7月完成第一轮1500万美元融资,9月底完成第二轮4800万美元融资,一个月后,公司第三轮融资2250万美元,三次融资江西赛维共筹集资金8550万美元。其中,法国Natixis和鼎晖是两家最大外部投资者,分别注资229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应该说,王刚和彭小峰谈判之时手里的牌很大。他所建立NPEA有着一张十分傲人的成绩单。NPEA的LP—NATIXIS是法国第二大金融集团,在全球管理着30多亿欧元的投资基金,其在中国已有6年发展历史。
但是,“当初我们投LDK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因为各种原因并不看好它。甚至2007年7月第一次投资时,还没有利润。但我照样还是投了,而且出价不低。当时PE市场上都说价格高得离谱。最后还是验证了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王刚表示。
之所以赛维能够在几度的博弈当中最终主导PE,并且一步步实现溢价,除了赛维本身的生产能力和资本前景外,彭小峰的计划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彭小峰个人一直认为,赛维的发展不是奇迹,而是一开始就规划好了所有蓝图:产能、销售和利润目标。“赛维有严格的时间表,私募比时间表晚了一天,而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则提前了一个月。”对于这样的数字,彭小峰一直记得很牢。
2007年6月1日,在Natixis投资赛维一年不到的时间,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摩根士丹利和瑞银担任IPO主承销商。赛维LDK共发行1738.4万股ADS,每股售价27美元,为指导价区间上限,IPO总融资4.69368亿美元。因此,赛维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
此次IPO中,大部分外部投资者都出售部分股票套现Nii出售股票56万股套现1512万美元;鼎晖出售股票75万股,套现2025万美元,完全收回投资;崇德投资出售股票100万股,套现2700万美元。在经历了几度博弈之与赛维最了双赢。后,PE终取得
最大的坎
在世人心中,彭小峰引起最大争议之处在于其对规模和速度有宗教般信仰。
距离赛维江西新余总部几公里有一个叫马洪的镇子。这里原来有两座山丘,彭小峰用了15天时间将这里夷为平地,并建起地球上最大的多晶硅工厂。这个气势恢弘的15000吨化工项目从2008年开始建设,为此彭小峰筹集了120亿元资金,聘请了世界500强的工程承建商美国Fluor公司,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以让赛维成为全球最大硅料制造商。
阳光下,这个庞然大物通体散发着银色的光亮。彭小峰从他的奔驰车上下来,走进了这个极具现代感的工业帝国:无数根粗细不一的银色管道在他头顶上方编织盘旋,巨大的圆形气罐发出沉闷的隆隆声,这是液体和气体在混合的刹那间发出的声音。
带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三三两两从彭小峰身边经过,但没有人认出他。在等待拍照时,彭小峰走到一边,用脚尖小心地把散落到路中间的消防石子一颗一颗踢回路边——在场的人只有他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也只有这个细心的动作,让人们确信他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但是,被人评价擅于制定和完成计划的彭小峰并没有想到,完成这个两年计划竟然这么艰难,甚至差点让赛维破产:过去两年,其负债率一直在75%上下徘徊,而同期上市的尚德、英利的负债率却仅有约60%和50%左右。“2009年3季度最危险的时候,赛维的负债率更一度高达85.2%,现金则仅剩下了6700万美元,财务上随时有破产的可能。”有分析师说,正常情况下的赛维至少有两三亿美元现金。
2009年初,彭小峰面临的局面看起来糟糕极了。“我的硅料建了一半,不建就是烂尾工程,”彭小峰复盘说:“而且价格降到这个水平(由400美元跌至40美元),国家还说过热。分析师的模型都显示2010年将跌到30美元/公斤。”
此前,彭小峰以两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和新能源首富,但2009年,首富交椅被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接替,硅片、硅料产能的“全球第一”规模也被逐渐超越。彭小峰面临的是一场严酷的阻击战。
彼时,英利已开始3000吨硅料项目前期工作;尚德的施正荣则已跟亚洲硅业接触;而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已宣告10亿美元的多晶硅项目投资——只是到了2008年初,高纪凡感觉到多晶硅供不应求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果断停止了1万吨的项目建设。同时施正荣也选择股权合作方式。彭小峰则选择了继续。
彭向外界解释了他的逻辑:他研究了过去20年全球多晶硅的价格,发现80%的时间都处于涨价状态,20%的时间跌下来,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这是一个奇妙的循环。多晶硅在过去20年里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半导体。通常情况下,这一市场遵循基本的供求定律——当市场价格高涨时吸引产能扩张,并最终产生过剩,价格出现下跌。但每当下游的半导体因技术重大进步出现价格大幅下降,应用大规模扩容时,其对上游的需求就会快速增加,而且可以不断承受更高的价格。此时,多晶硅价格会持续上涨。彭发现,上涨大概持续4-5年,然后就是短暂的1-2年的下跌,如此反复。
2005年,彭小峰选择硅片切入光伏行业时,硅料价格只有40美元。在彭小峰向全球最大硅片制造商进发的4年里,其一路飙升至近400美元。当赛维决定上马硅料时,赛维LDK总裁佟兴雪回忆,他们预判这个如日中天的行业会从紧缺走向过剩,继而是一个平衡。
基于这个判断,彭小峰为1.5万吨硅料项目设计了25美元/公斤的成本线。当时硅料成本即使是80美元也可以赚钱,但彭认为一定要做到25美元才可确保在随后的价格下跌过程中有竞争力。
事实上,即使在2009年二季度赛维硅片销售进入霜冻期时,彭小峰也显得很从容。他有更多时间待在工厂,还偶尔去看下员工的篮球赛。“看上去比生意好时还开心。”他身边人回忆说。
“那时压力很大,但我对市场看得很清楚。”彭小峰说。2009年10月底,赛维LDK账面上一度只有六七千万美元,但彭注意到组件供应开始紧张,价格有所上涨。他意识到赛维的苦日子将在未来半年内结束。因为据他观察,在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构成的光伏产业链上,价格在每个环节的传导期是三个月。
在当月去台湾参加光伏展时,彭小峰抛出了他的观点:“到3月份,硅片价格将上涨;再过3个月,硅料价格将摆脱金融危机颓势进入上涨期;2010年全球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不会是分析师普遍预测的8G瓦,而是至少10G瓦以上。”
在与会者都在悲观地预测冬天还将持续一两年时,彭小峰的发言让台下一片寂静,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彭的发言。“他们都笑话我。”彭小峰说。
但他说对了。
从去年3月份开始全球硅片开始供不应求。而此时彭小峰的原则是不给钱不交货。到6月份,硅料价格已悄然爬到50美元水平线上,并一路上升。
未来,硅料项目将是赛维最有可能分拆上市的业务。实际上,早在2007年决定硅料上马规模时,彭小峰就已为此埋下伏笔,“为什么要建1.5万吨?如果不是1.5万吨,我资本安排的可能性都没有。”
至此,彭小峰可以松一口气。“现在硅料二线投产后,赛维的成本下降,毛利润会上升;三线投产的话成本继续下降,毛利润会继续上升,明年电池和组件投产,收入和利润还会再提升。”
“赛维再没有大的用钱之处了。”彭小峰打比喻说,“这就像画一头牛,最重要的牛脑袋和身子都画完了,就只剩一条尾巴了。”
在去年第二季度,全球光伏行业的标杆企业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而以尚德、英利、赛维LDK、阿特斯为代表的中国军团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而赛维业务重心所在的硅料和硅片,正是这轮复苏中涨价幅度最高的。2010年第三季度,赛维营业收入同比大增139.7%,净利润大增217.7%。
在度过硅料危机后,随着电池和组件业务的布局,彭小峰把曾专注于硅片业务的赛维打造成为一家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公司。但在赛维内部,他们不愿将之称为“全产业链”,因为彭小峰还有更进一步的打算。
“赛维的目标是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各产业环节既相互支持,又都实现独立对外销售”,彭小峰表示。2011年赛维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达35 -37亿美元 (约259亿人民币),毛利率预测提升至23%-28%。
经历过风霜的赛维此时正在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先前不同的是,上游硅片领先已不是赛维的目标,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领先的一体化厂商。”2011年1月5日,赛维以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70%股份,以此拓展北美市场,进行产业链整合。
此外,赛维将在今年,完成业务分拆,硅料和化学品业务至香港上市。
为了顺利达成这一目标,1月7日,赛维获得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建银国际等三家金融机构的2.4亿美元投资。三家单位共获得赛维18.46%的股权,以支持赛维硅料及化学品业务的发展。同时,赛维赎回了此前对江西国际信托公司15%的硅料项目股权。
作为一个曾历过“光速”洗礼的人,这些目标在彭小峰眼里,似乎并不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