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帧时隙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2011-10-17张玉茹陈德龙李彬彬
张玉茹,陈德龙,李彬彬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28)
防碰撞算法是解决标签碰撞问题(在读写器的作用范围之内有多个标签同时向读写器发送数据,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导致读写器无法正确的识别出标签)的核心方法[1-2].
随机标签防碰撞算法具有识别标签速度快,受系统中标签数目影响小等优点[3-5].本文通过对随机标签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分析,对动态帧时隙算法进行了分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1 随机标签防碰撞算法的分析
1)ALOHA算法
在ALOHA算法中,标签周期性的发送数据给读卡器,直到所有标签都完成发送数据给读卡器后,整个重复周期才停止.缺点是数据发送过程中碰撞发生的概率很大.
2)时隙ALOHA算法
时隙ALOHA是在ALOHA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该算法的吞吐量是ALOHA的2倍.在该算法中,标签只能在每个时隙的开始发送数据给读卡器,时隙的多少和起始时间由读卡器所控制.因此,碰撞发生的时间间隔只有ALOHA的1/2.缺点是需同步时钟,标签可计算时隙.
3)帧时隙ALOHA算法(FSA)
帧时隙ALOHA算法是在时隙ALOHA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的,该算法将通信信道被分为若干个帧,每帧又分割为若干时隙.标签在一个数据帧之内只能选择一个时隙进行数据的传输,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标签平均读写时间.缺点是帧长度固定,实际应用中难以取得较理想的吞吐率.
4)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FSA)
该算法与FSA算法相似,惟一不同之处在于:该算法中,帧长度并不固定,而是会随标签个数动态改变.FSA与DFSA的仿真图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识别相同数量的标签,DFSA所需要的时隙数远远小于FSA算法所需要的时隙数.
通过对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帧时隙ALOHA算法以及DFSA算法相比较,可以看出算法的性能正在逐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性能,对动态帧时隙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分集改进方法.
2 算法的改进
分集改进方法中每个标签都增加一个计数器flag,flag值为0或1,表示分集编号.当阅读器发送识别命令时,发送包含参数F、Flag两个参数(F为帧长,Flag为选择分集编号).当标签获得到的Flag值与标签本身计数器Flag值相等时,进入识别状态,而不相等的标签则等待下次的查询.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1)初始化参数:
2)阅读器发送读取命令:标签收到阅读器识别命令后,符合条件flag=Flag的标签进入识别状态,进入识别状态的标签随机选择一个时隙进行发送.
3)阅读器接到的回复可能被判断为以下3种情形.
①识别:识别计数加1,nr++;
②碰撞:碰撞计数加1,nc++;
③无信号:空计数加1,nk++;
任意情况下,阅读器时隙计数减1,即Slot--.
4)判断Slot的值是否为零:
①是:继续判断nc是否为零
a是:结束本次识别周期.
b否:调用帧长调整子程序,估计未识别标签数目,重新设定帧长.
②否:继续下一时隙的检测与识别.
分别动态帧时隙法和改进后的动态帧时隙法进行Matlab仿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2、3所示,其中D代表这动态帧时隙算法,G代表改进后的算法.
表1 帧长为4时改进算法与FSA对比
表2 帧长为8时改进算法与DFSA对比
表3 帧长为8时改进算法与DFSA对比
表1、2分别显示了在标签从1增加到50时,得到所需要的时隙数目的平均值(共采集7次),且初始化帧长分别为4和8.表3是标签数从1增加到100时所得到时隙的平均值,帧长为16.从表中数据可得到,n代表标签数量.当帧长为4,11<n<18时;当帧长为8,18<n<34时;当帧长为16,40<n<70时,改进的算法比动态帧时隙算法所用的时隙数要少,而在范围外,则比动态帧时隙算法所用的时隙数要多.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标签的数量范围在3f0~4f0之间时(即标签估算数量,3f0<Fw<4f0),则采用分集改进方法,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改进算法流程图
3 算法仿真分析
当帧长为8时,标签数量从1增加50,动态帧时隙算法和改进后算法所需的时隙数量如图4、5所示.
通过图4、5对比可以看到,当标签数量在24~32,改进算法要比动态帧时隙算法要少很多.
4 结语
本文对经典随机标签防碰撞算法进行分析,在动态帧时隙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帧时隙算法的分集的改进方法,并进行了大量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性能有所提高,识别相同数量的标签所需的时隙数量减少.
[1]孙 明.RFID中防碰撞算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2]曾纪刚.浅谈RFID中的防碰撞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9(5):5173-5175.
[3]陶云聪.RFID系统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汪盛虎.射频识别技术中防碰撞算法及认证协议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5]王朝艳,胡 文.一种多标签移动环境下的RFID防碰撞算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686-68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