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赴朝慰问演出的感人故事

2011-10-17姚远

中华魂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三立梅兰芳志愿军

文/姚远

艺术家赴朝慰问演出的感人故事

文/姚远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了三届大规模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活动。慰问团带去了大量的慰问金、慰问品和慰问信,更直接地向亲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表达尊敬和热爱之情。每次赴朝慰问团都有随团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不辞辛苦,不避艰险,在敌机的经常袭扰下,为指战员们做精彩的表演。不少演员还深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演唱,把祖国的温暖送到战士的心坎上。有的还把一身热血倾洒在了那片土地。三届赴朝慰问,让在朝鲜战场上坚持战斗的广大志愿军将士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得到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同时也让全国各界赴朝慰问人员更多地了解了最可爱的人在前线生活和战斗的情形,他们回国后,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传达给国内的同胞。

前赴后继用相声送去慰问

1951年,中国人民派出了第一支宏大的赴朝慰问团,团长是中共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廖承志,副团长是陈沂和田汉。根据朝鲜战地情况,决定多动员曲艺界的著名演员赴朝参加慰问演出,成立一个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跟总团一起活动。各地一些曲艺演员纷纷表示参加赴朝演出。连阔如、侯宝林、曹宝禄、常宝堃、高元钧、魏喜奎、良小楼、关学曾等数十位曲艺界的著名演员都来到这个大队,阵容空前。大家情绪十分高涨。

同年3月的一天,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刚刚到达安东不几天,美国飞机就野蛮疯狂地轰炸了安东,曲艺服务大队驻地附近的民房被美机炸毁,群众也有伤亡。

侯宝林在大家面前突然抖了一个包袱,用廖承志同志的广东国语向大家问道:在美机轰炸时,有丢帽子的没有?丢帽子的请举手!

大家对这问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一人举手。

正在你瞧我,我看你之时,侯宝林摘下自己头上的帽子自问自答地说:你们看,这是我的帽子,美机轰炸时一直戴在头上,咱们在北京沈阳听说,美机厉害得可以飞下来抓走人头顶上的帽子,哪有那回事?

侯宝林还没说完,已引得全体同志哄堂大笑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侯宝林和他的黄金搭档郭启儒除表演一些他俩拿手的经典相声段子之外,还精心编排了《杜鲁门画像》、《狗腿子》等新相声段子,不辞劳苦地给志愿军将士表演了一场又一场。两人默契合作,相得益彰,捧哏演员郭启儒憨直朴实的表演风格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逗哏演员侯宝林机智幽默的艺术特色,赢得战士们一阵阵的热烈鼓掌声和开心欢笑声。

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期间,侯宝林目睹了美帝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志愿军为保家卫国付出的重大牺牲,聆听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亲历了战火的考验,他感受极深,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坚定了继续进行相声改革,把最好的相声艺术献给人民大众的决心。回国后,即随慰问团西北分团赴西北五省演出,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业绩。

常宝堃听说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要组织曲艺大队,就立即跑到天津市文化局去报名。本来慰问团并没有天津市的名额,可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他对局长阿英说:“我虽然不是拿枪的战士,但是我可以用相声去慰问我们最可爱的人啊!”当组织上批准他的请求时,他高兴地跳着、笑着,跑回家去。

常宝堃担任了慰问团曲艺大队的副队长,带领同志们高唱着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上路了。到了朝鲜前线后,常宝堃也穿上了军装,和大家一起深入前沿阵地为战士们演出。演出只能是在树林里,等到黄昏时才能进行。有时遇到敌机轰炸,部队首长让慰问团的演员们钻防空洞,而战士们却原地不动。常宝堃就问首长,为什么战士们不躲避,首长回答说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听到这话,常宝堃也不钻防空洞了。有一次敌机轰炸结束后,他的搭档赵佩茹找到了他,发现他正守着一堆乐器道具呢。常宝堃说,要是没有了这些,还拿什么演出呀?

常宝堃在演出的空隙,在行军的路上,默默坚持创作。他已经构思好了一段《揣骨相》,讽刺杜鲁门、麦克阿瑟、李承晚、蒋介石到底是什么骨头;他还准备创作以天津的建设为题材的新相声。

那天,在朝鲜某地的山谷中,曲艺大队进行了最后一场慰问演出。这是战士们盼望已久的来自祖国的声音。战士们一排排坐在地上,兴高采烈地倾听着、观看着。常宝堃和赵佩茹说了一段《新酒令》,引起了满堂笑声。

在回驻地的路上,常宝堃对赵佩茹说:“给战士们演出,我心里快乐。我多么想为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多演几场啊!”可谁又想到,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演出呢!

1951年4月23日,赴朝慰问团已经胜利完成了任务,在返回祖国的途中,住宿在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上午,常宝堃在山坡上又给赵佩茹念了新创作的《揣骨相》,两人对了对词儿,准备一回到天津就演。中午,忽然有4架美国飞机从南方飞来,斜着两翼,一直朝村子扎下来。

见有人往出跑,常宝堃急忙站起来:“不要出去,别暴露目标!”喊声未尽,敌机就“哗哗”地扫射起来,接着,炸弹也落了下来,“轰轰——轰轰”,房子里充满了浓烟和焦臭,屋顶上的茅草也“噼噼啪啪”地烧起来……

当赵佩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浓烟已经消散,只见屋顶上着火的茅草,一团团掉下来,他不顾自己胳膊上的伤痛,一边爬着一边喊:“宝堃!宝堃!你在哪儿?”他喊着,爬着,找到了常宝堃,只见常宝堃的后脑上中了机枪子弹,已经停止了呼吸,同时牺牲的还有另一位演员琴师程树棠。噩耗传来,举国震惊!

5月12日,常宝堃和程树棠两位烈士的灵柩被护送到天津。5月15日,在马场道第一公墓殡仪馆举行了公祭。前来参加祭悼的群众有3万多人。5月18日,天津市各界1万5千人,为两位烈士送殡,浩浩荡荡的队伍成了抗美援朝的一次大示威游行,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朝鲜前线的战士们和全国人民,都会为烈士们复仇。这一年,常宝堃29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卫国保家,死得光荣!随后,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宝堃“人民艺术家”、“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艺人殉国,国家厚葬,对大家是个思想上的洗礼。这对经常和常宝堃同台演出的时年40多岁、闻名遐迩的骆玉笙(后来以一曲振聋发聩的《重振河山待后生》享誉海内外)震动很大,她也要求去朝鲜前线参加慰问演出。1953年4月,骆玉笙等一批艺人和接替哥哥生前曲艺队队长职务的常宝华前往朝鲜前线。

在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期间,只要一来飞机,常宝华就一定要赶快抱住骆玉笙,他生怕有点儿闪失。令他最受感动的,就是有一次敌机飞得太低了,当时那些领导都有点儿担心,是不是要投弹啊,因为敌机来了一次,它是一种观察,第二次非投弹不可,这时候,敌机擦着人头“哗——”地就飞过去了。当时常宝华眼疾手快地抱着骆玉笙以作保护,可他没想到他的身后还有人抱着他,后来他一了解才知是一位身为老红军的工程兵司令员。

在朝鲜战场耳闻目睹到类似以上的感人事情以后,骆玉笙确实深受感动,感觉到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原来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人,就是不为名不为利。

骆玉笙被这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和事所感动着。应该说,受到激烈战争洗礼的她,深深爱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更深地理解了新中国的含义。从此骆玉笙就开始演唱新节目,而且节目是一个接着一个,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运动中去。

骆玉笙一改过去喜爱演唱悲情曲调的表演风格,变得明朗流畅,《主峰红旗》、《邱少云》等成为她创作上的新高峰,也在京韵大鼓众多流派中树立起了鲜明的一杆大旗。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彻底走出江湖的骆玉笙已经从一个旧式的江湖艺人转变成了人民艺术家。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1953年,继常宝堃烈士之后马三立踊跃报名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这是解放初期令他最难忘而又最可纪念的一段经历。

马三立闻听常宝堃和琴师程树棠为抗美援朝正义斗争而献身于朝鲜战场上的事迹后,他抹干了眼泪,鼓起勇气,向抗美援朝天津分会提出继宝堃之后到朝鲜前线作慰问演出的请求。

当时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的曲艺界人士很多。经领导批准,马三立被纳入慰问团第六分团演出队,队长是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刘鹏,马三立担任副队长,全队共有演员32人。

渡过鸭绿江之后,马三立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服,感到很荣耀。经龟城,过球厂到平壤,内心不由得非常紧张,因为有生以来,马三立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炮火连天的场面,炮声隆隆真比年三十晚上还热闹,他有点怕了。

可是部队首长、战士们却泰然自若,热情欢快地接待马三立一行,为他们安排活动,为他们的安全作周密、细致的布置。志愿军的炊事员,做出美味细点招待他们。

在炮火纷飞的战斗前沿,马三立为志愿军将士演出了150多场。

从朝鲜前线演出归来,马三立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曲艺团演出。不久这个广播曲艺团改组为天津市曲艺团,马三立荣任副团长。

不畏寒风大雨演出京剧

深受人们喜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是赴朝慰问团的一个成员。他在战士们提供的住处,第一眼就看见了床边贴着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合影,还有他在抗日战争时照的留着胡须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的照片。四面还有他表演的《醉酒》、《奇双会》等彩色剧照。战士们的深情,打动了梅兰芳大师!他所在的第二队,还有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全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他们结束一处演出,立刻上车到另一处去,在寒冷的气候里,甚至在风雨里表演。有一次演出是在安东浪头四道沟志愿军空军司政机关大楼的广场上进行的。梅兰芳从侧幕的空隙往外看,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直挤到了舞台前沿。主持人告诉他,今晚统计到的人数是12000人左右,附近的部队和居民闻讯赶来,加到一起有两万人以上!大家席地而坐,秩序井然。空军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首长也坐在舞台下面,静静地等着梅兰芳、马连良大师出场。志愿军后勤文工团舞美队的孔繁有当场激动地拍摄了很多梅兰芳慰问志愿军演出的照片,至今保存完好,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天晚会的最后是梅兰芳和马连良合演的《打渔杀家》。可天公不作美,阴云密布,刮起大风,天气骤然变冷了。年已60的梅兰芳大师要在这样的露天里为部队演出,对他的身体尤其对他的嗓子是很不利的。他把自己的歌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梅先生登台四十多年来从来没在露天演出过,他的歌喉经不得寒风的侵袭,可这次为了慰问“最可爱的人”,他全然不顾这些了。

即将开幕之时,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而且越下越大。大家都抱怨老天不该在这时下雨。要知道,对于在场的上万观众来说,恐怕很多人一辈子只有这样一次机会看梅兰芳演出,所以,尽管被雨淋着,全场竟没有一个挪动地方的。这时,梅兰芳、马连良两位大师早已和参演的演员们化好装了,穿着单薄的戏装,坐在用芦席搭的后台棚子里候场呢。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将军等首长们坐不住了。他们怀着同样热切的心情盼望看到梅兰芳、马连良先生的精彩演出,但这个时候,他们觉得更重要的是保护祖国人民派来的慰问团的亲人们的健康,尤其是保护两位艺术大师的身体健康,他们是祖国的财富和骄傲!首长们得到气象处的报告:雨将越下越大,立即决定“停止演出”。

聂司令员等首长走进后台向两位大师说明天气情况,请他们辍演。梅先生坚持道:“那怎么好呢,我们来慰问大家,同志们老远地赶来,我们怎么能不演呢?别说是下点儿小雨,就是下锥子我们也要演的!”

梅兰芳对在《女起解》中扮演苏三的、自己的儿子梅葆玖嘱咐:“你赶快出去,站在幕后,等候出场。虽然雨下得这么大,但是不能让两万志愿军同志坐在雨里等你一个人!”梅葆玖正要往外走,两位志愿军干部拦住了他,今天雨太大了,不演了。也向部队说明了,但全场的战士硬是守在雨中不肯走,他们要求见梅先生一面,对他们讲几句话。梅兰芳说:“只讲几句话,太对不住志愿军同志们了。况且他们有从二三百里外赶来的。”

聂司令员看着穿着单薄戏装在寒风中候场的60高龄的梅兰芳,心里非常感动,他风趣地开玩笑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到了我们的部队,就得听我们的了,这是命令!”

梅先生无可奈何地笑了,可是觉得很对不起在场的一两万指战员,便提出要求说:“为了不负大家的盛情,我们给大家清唱几段吧!”

首长们难却梅先生一片赤诚的心意,便答应了,但要求他们一定脱去戏装,穿上足够御寒的衣服,以免着凉。这样,梅先生和马连良先生立即换装,上台和大家见面。大家一见两位大师连袂出场,立即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两位大师冒着寒风冷雨唱了《打渔杀家》中的几段对唱,表达了他们代表祖国人民前来慰问的一片心意。

梅兰芳和马连良冒雨清唱,志愿军的衣服都湿透了。他们端坐在疾风暴雨中聚精会神地欣赏名家的表演,每唱一句,或是过门的音乐,热烈的掌声是那样的感人。雨和泪流满了梅兰芳的脸颊。

当梅兰芳听说负责接待的同志们没有时间看戏时,竟约了周信芳、马连良、山东快书说唱家高元钧一起去给这几位同志表演。他们听到两位炊事员在拉胡琴,梅兰芳竟让他们为自己伴奏,连随同他们一块慰问的著名作家老舍也给战士们演唱了一段《钓金龟》。

义演捐机并冒险上前线辗转巡演

1951年夏,在西安召开的一次抗美援朝的群众动员大会上,作为西安私立香玉剧社社长的常香玉,事先未经领导批准,就直接上台讲话了。她摩拳擦掌、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个演员,我要以我的演出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敌人轰炸我们,我们难道就不能把歌声变成炸弹去轰炸敌人?”她的倡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为圆满实现目标,常香玉向剧社的所有人员宣布,在义演期间她和担任剧社编剧的丈夫陈宪章都不拿工资。与此同时,她还拿出自家多年的积蓄,卖掉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卡车及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中共中央西北局负责人对常香玉的爱国举动表示热烈支持,在专门接见她时给予高度赞扬。回到剧社后,常香玉对同仁们说:“领导说我们这是爱国主义行动,爱国主义行动也得有爱国主义剧目。”心领神会的陈宪章遂耗时4天,与人合作写出了新编剧本《花木兰》。继之,在导演排练该剧的过程中,陈宪章又根据舞台实践不断修改剧本。戏排好了,首先在西安进行“实验演出”。在获得观众一致认可之后,香玉剧社便于8月5日在西北文艺界的热烈欢送下启程进行全国巡演了。时年28岁的常香玉把3个年幼的孩子往幼儿园一送,就率领这支队伍出发了,其足迹遍及开封、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历时逾半年、行程上万里,共演出180多场。所到之处,各族群众深为常香玉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纷纷踊跃捐款捐物。而在此期间,常香玉总是和演职人员一道坐火车硬席、睡舞台,最终使捐献金额达到15.27亿元(旧币),超额完成了购买一架战斗机的筹款任务。国家用这笔巨款购买的“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很快就翱翔在朝鲜上空,有力地痛击了美国侵略者。1952年2月,当常香玉率领剧社凯旋归来时,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行了庆祝大会,并隆重授予她金光闪闪的荣誉奖状。《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爱国艺人常香玉》的长篇通讯,详细报道了常香玉的爱国壮举。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专门接见了常香玉,并高兴地对她说:“香玉同志,你很了不起!你为抗美援朝做了件大好事,全国人民感谢你!”

义演捐机之后,浴血奋战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依然让常香玉牵挂不已,于是她请求到抗美援朝第一线去慰问演出。

1953年4月1日,她带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率领豫剧队跨过鸭绿江大桥,开始了又一次爱国壮举。

豫剧队的慰问演出常常与敌机的轰炸相伴,因而常香玉及其演职员们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有一次,豫剧队正在一个战地医院演出,敌机突然飞来,投下了多枚炸弹,使整个医院瞬间被炸为平地。尽管有防空坑道可以躲避,但年仅17岁的女演员赵玉环却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还有一次,一颗炸弹竟落在了常香玉和大家居住的坑道顶上,差点将坑道炸穿。有的演员甚至从睡觉的戏箱子上被炸弹震落到了地上,坑道口也被炸塌的碎石封住了。面对困难和危险,常香玉毫不畏惧,总是挺身而出,鼓励大家说:“志愿军同志们在这里流血流汗,我们要给他们鼓劲加油,就是要和美国鬼子对着干,天天演,天天唱!”

在朝鲜慰问的5个多月里,常香玉带领豫剧队下坑道、上前沿,巡回辗转在各个部队之间。她甚至还曾独自到只有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哨所慰问演唱了18次。当时,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她们经常在夜间演出。有一天抵达第六十三军驻地时,常香玉因患重感冒而发起高烧。军长傅崇碧和政委龙道权闻讯后,特地来看望她,并带来医生为她做了详细诊断。常香玉却认为如此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

首长们却十分关切地对她说:“感冒是歌唱家的大敌,它容易使咽喉发炎,引起声带嘶哑。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你演不成戏,我们也看不成戏,那该多急人啊!”

当常香玉被医生告知病情有些重,需要休息调养时,她急切地说:“今天晚上我就演出,不能让首长和战士们空等!”

首长们温和地规劝她说:“今天晚上是绝对不能演的,明天晚上能不能演,还要看你身体恢复的情况。”说着,龙政委从怀里掏出一个白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两个鸡蛋。政委指着鸡蛋说:“在前方,搞到两个鸡蛋很不容易。这两个鸡蛋是朝鲜老乡送来的,大家都不愿意吃,说要送给爱国艺人常香玉。来,把它冲成蛋花,加点白糖,清嗓子败火。”

看着满眼血丝、疲惫不堪的部队首长们,常香玉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地说:“还是你们吃吧。”

“给你吃,这是我们全体指战员的心愿。”

盛情难却,常香玉只得接过鸡蛋,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豫剧队以180多场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在一次演出结束后,有位将军发自肺腑、无比动情地对常香玉说:“祖国人民把我们称作最可爱的人,我们志愿军把你称作最亲的人,你的演唱就是对我们的最好关心、最大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的希望,坚决打败美国侵略者。”

猜你喜欢

马三立梅兰芳志愿军
梅兰芳评传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一封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
马三立的哏儿
马三立的“哏儿”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不抽别人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