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名无社会养老保障人员脂肪肝评价与分析
2011-10-16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100067白红梅高淑静禹润玲张颖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100067)白红梅 高淑静 禹润玲 张颖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含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1],是当今发病率不断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脂肪肝的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不加干预和治疗,大约1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2],而且常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脂肪肝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不仅可能阻止其进一步恶化,而且有逆转的可能。笔者对2010年8月23~31日北京市通州城区266名无社会养老保障人员(年龄大于60周岁的城镇老人,无子女,无工作)进行了免费体检,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通州城区无社会养老保障人员266名,男64名,女202名。男女比例1∶3.2,年龄57~89岁,生活均能自理。
1.2 方法 让体检者填写统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烟酒史等,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功(空腹12h以上)、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超声检查为肝胆B超(空腹12h以上),以及心电图、胸透等检查。
1.2.1 血生化指标 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试剂采用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的诊断试剂盒。异常标准:总胆固醇(TC)≥5.68mmol/L;甘油三酯(TG) ≥1.71mmol/L;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 D L-C)≥3.36mmol/L;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HDL-C)<1.09mmol/L。
1.2.2 B 超检查 超声诊断采用美国LOGIQα50 B超机,检测标准分为脂肪肝和非脂肪肝。
1.2.3 空腹血糖 血糖检测采用德国(上海)罗氏ACCU-CHEK®performa检测仪及配套试纸,受检人员均需空腹12h受检。异常标准:空腹血糖(FPG)>6.1mmol/L。
1.2.4 肥胖程度判断 采用体重指数(BMI)=体重 (kg)/[身长(m)]²,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BMI≥28为肥胖。
2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在266名体检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1名,占38%;其中,男25名,女76名。非脂肪肝患者165名,其中,男39名,女126名。见附表1。
3.2 肥胖与非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比较肥胖患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3.3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血脂、血糖异常结果比较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各项(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3。
4 讨论
4.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升高。脂肪肝是指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组织学与肝实质脂肪化超过30%~50%。脂肪肝的病因较多,长期饮酒、血脂异常、肥胖及多种疾病均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以肥胖兼有血脂增高者患病率显著增加。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本次体检大部分为老年人,体检资料表明,老年肥胖或肥胖伴高脂血症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是明显偏高的,符合上述理论。肥胖易患脂肪肝的基础原因是肥胖患者的体内脂肪酸向肝内转移的结果。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当体内脂肪含量过多,输入肝脏的脂肪及脂肪酸和肝脏中合成甘油三酯的速度超过了肝脏运输代谢能力,便会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形成脂肪肝。
4.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血脂异常与高血糖、脂肪肝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动量减少,糖利用较差;体内贮存脂肪量较多,而肌肉等贮糖组织减少,有胰岛素抵抗倾向;胰岛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弱。多数研究表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键是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刺激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饮食摄入增加超过热量消耗导致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效用不足,脂肪酸流向肝脏增多,脂肪组织的脂解速度加快,肝合成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清除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速度降低,引起脂蛋白代谢紊乱,使脂肪在肝内堆积增加,形成脂肪肝;机体对胰岛素介导的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能力受损,血糖利用减少,发生高血糖。高血糖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在血中的暴露时间延长,使血小板易于黏附和聚集,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产生减少、活性降低;加上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使糖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下,加重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表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糖升高,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3]。因此,对血脂异常、脂肪肝患者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附表1 一般资料统计
附表2 肥胖与非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比较
附表3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血脂、血糖异常情况比较(mmol/L)
4.3 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发现,部分体检者已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如果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冠心病的发生。应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户外运动,重视血脂、血糖、肝胆B超的监测,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