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10-16陈圣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集群成员

李 静,陈圣群

(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 静,陈圣群

(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产业集群中,知识分散在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当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作用,要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知识共享.本文从主体、客体、情境、手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主体;客体;影响因素

知识和知识资源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本源泉,知识共享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对于一个产业集群来说,知识和知识资源只有在产业集群中的大多数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获取和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因此知识共享对于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产业集群的概念来看,产业集群是由众多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组成的有机空间组织,产业集群的知识和知识资源就是产业集群各行为主体和各成员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和知识资源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各成员组织或机构之间通过生产协作或其它紧密联系把各自的知识或技术资源提供出来分享共有,自愿将各自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集群知识.新成员在加入产业集群时,新成员就会给产业集群带来自身的知识,将自身知识融合入集群中.新成员在与集群内其它组织合作联系中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合作伙伴的知识融合起来.合作伙伴获取自己所需而新成员拥有的知识,新成员获取与产业相关和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及某些技术经验、专利等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缺陷以快速融入产业集群和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可见,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不是集群内个人知识、企业知识、组织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集群内各成员组织自身以及组织之间利用各种手段途径交流分享集群中存在的各种类别知识的活动.集群内大量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对各种类型知识的需求、转移和扩散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即是产业集群中各行为主体(包括群内众多企业和其它支持性机构如研究机构、地方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通过各种手段传递、交流、分享集群中存在的各种类别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过程.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见图1):(1)知识共享主体:集群内各行为主体;(2)知识共享对象:集群内各成员拥有的知识;(3)知识共享情境:知识共享主体和客体所在的人文环境;(4)知识共享手段:有关知识共享的技术、方法、途径等.

图1

1 主体因素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主体即各个成员企业和支持机构,是集群内知识共享活动的承担者.包含在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主体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知识共享意识、知识共享利益和知识共享能力.

1.1 知识共享意识

在产业集群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相同或相似环节的企业通过掌握其他企业无法掌握的知识而获得竞争优势.有的企业担心知识被其他成员共享之后失去竞争优势,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而不愿意共享知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强势地位,群内某些成员在保守观念的支配下,会故意隐瞒自身已掌握的知识,或人为设置知识共享的障碍,从而无法实现知识共享.产业集群主要由大量企业集中而构成,而企业由企业家、员工个人组成.个人的各项行为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这种支配人各项行为的意识就是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

1.1.1 知识共享意愿.产业集群内知识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有知识共享的意愿才能促使知识共享的发生.如果集群内知识提供方或知识拥有者认识到通过知识共享可以达到共赢,它就会有意愿或乐于进行知识共享.反之,如果集群内知识提供方认为知识共享与其优势地位的丧失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就不会产生共享知识的意愿.同样,如果产业集群内知识需求方有意愿或乐于接受来自群内伙伴企业、上下游企业的知识,就有利于产业集群开展知识共享活动.反之,如果群内知识需求方因为惰性或排他情绪而不愿意接收外部的知识,也将阻碍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

1.1.2 知识共享动机.产业集群各成员组织的知识共享动机会对集群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很大影响.产业集群内各成员组织与集群外部环境中其他企业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形成了知识共享的广度;而产业集群内由于专业化分工集聚的各成员组织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形成知识共享的深度.集群成员组织的动机如果是从其他成员企业或组织中获取所需某一类型知识就会限制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是为了提高自身及集群整体核心竞争力从集群内其他企业或组织获取多方面知识资源,则可以扩展产业集群各行为主体知识共享的广度,提升集群各成员组织知识共享的深度,从而促进集群知识结构的优化,减小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机会主义发生的概率,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效率.

1.1.3 心理安全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是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①.心理安全感也是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知识共享意识的表现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集群各行为主体自身对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在心理上没有负担,则集群知识共享活动就会顺利进行;如果行为主体在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时没有心理安全感,则会阻碍知识共享活动的顺畅开展.产业集群内知识提供者与需求者在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时,如果知识提供者担心知识共享之后会使自身知识资源受到损失或担心失去优势知识资源,或者如果知识需求方担心受到鄙视或怀疑知识提供者提供知识的动机不纯等,这些都会对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产生很大影响.

1.2 知识共享利益

产业集群内知识共享的主体由众多集聚的企业和相关产业支持机构组成,其中企业是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行为主体特别是集群内各个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利益.产业集群各主体进行知识共享活动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赢得更多利益.集群内各企业处于不同价值链环节,也有处于价值链同一环节或相似环节上,企业之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面对合作和竞争关系的变换,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只会开展有利于自己的知识活动.产业集群是多个产业价值链交互形成的网络组织,在各节点交互作用中,成员企业不管是作为知识提供者还是作为知识获取者,如果其利益受损或者不满意所获得的利益,则很可能逃避知识共享行为.如果各成员企业的利益目标不一致,集群的知识共享活动就难以进行.

1.3 知识共享能力

产业集群各行为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够使知识共享成功开展.这主要表现在,集群内成员企业需要有知识共享的能力.不管是知识提供者还是知识接收者,是否具有知识编码能力和解码能力以及知识的传递、吸收、理解应用能力会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频率和效率高低.如果产业集群各成员组织具备一定的知识存量和知识共享能力,则集群各成员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会比较顺畅.同时,产业集群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能力的高低和差异也会对集群知识共享产生影响.如果各成员都具备较高的知识共享能力和较丰富的知识存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效果就好.如果一个集群内同时存在知识共享能力较高和偏低的成员企业,成员企业知识共享能力的差异较大,则会造成集群知识共享效率的降低,不利于集群知识共享的有效实现.

2 客体因素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客体就是分布在集群内各行为主体、各层级不同类型的知识或知识资源,这是产业集群进行知识共享的基础.包含在知识共享客体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知识性质、知识距离和知识存量.

2.1 知识性质

产业集群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性质,这些性质对集群行为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性质:

2.1.1 可表达性.波兰尼把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②这种划分方法的依据是通过口头、文字、音像等形式把知识表达出来的程度不同,也就是可表达性.显性知识通常易于编码,可以很容易的通过书本、网络等手段获得和传递;而隐性知识通常是属于个体的蕴含于个人、企业、价值链、协作网络中难以编码、很难表达出来的隐含性经验类知识,难以共享和利用.在产业集群中同样存在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大部分是隐性知识.因此,集群知识共享的效果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受集群知识可表达性的影响.

2.1.2 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性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常用术语,其含义是指“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③.在产业集群知识共享领域同样存在知识的路径依赖.产业集群新知识是处于产业价值链不同位置的成员企业根据特定的集群人文环境及集群知识基础为解决问题而独有的技术能力.这种新知识的创造和产生离不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集群特定的发展路径.而一旦离开特定的集群环境和方向,知识无法或很难在产业集群成员企业间传递和共享.集群知识的这种特性影响了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活动.路径依赖性越大,集群知识越难被共享.

2.2 知识距离

产业集群内各行为主体在知识结构、知识类型上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主体之间存在知识距离.由于所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不同或者在集群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带来集群成员企业所拥有知识的类型、内容、领域、结构、性质等的差别.这种差别程度的大小就是知识距离的大小.正是由于企业间存在知识距离,为了调整知识结构和弥补知识缺口,产业集群内不同成员之间就要进行知识共享.但另一方面,知识距离使得产业集群各成员彼此间难以沟通交流,造成知识共享的障碍.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距离越大,知识共享难度就越大.因此,知识距离也是影响产业集群知识共享难易程度的因素之一.

2.3 知识存量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和机构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对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也有影响.集群内成员企业的知识存量大,则处于不同价值链节的成员企业或组织之间知识相关的几率就高,这样以来企业间知识距离就小,使得知识的共享更加容易;反之,知识存量小,会阻碍产业集群内行为主体间知识的共享.

3 情境因素

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需要在一定的人文社会环境中进行.集群中的众多企业与各种支撑机构在互相联系协作中形成一定的产业氛围.而这其中主要有关系资本、文化和政策三个因素对集群知识共享产生重要影响.

3.1 关系资本

关系资本在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人文环境中是首要的条件.这种关系资本是指存在于产业集群各层次上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友谊关系.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的集聚是以一定的联系为基础的.集群成员组织之间的关系资本是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中形成和积累的彼此依赖、彼此关联的信任关系.“企业间相互信任可以使对方感觉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将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与其他成员共享”④.集群成员间信任程度的高低即关系资本大小影响着集群的知识共享.产业集群中各成员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或不同价值链同一环节,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在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活动中,知识提供者与知识需求者之间的关系资本大小会影响两者知识共享的效果.如果知识提供者与知识需求者缺乏信任和尊重,缺少频繁交流和紧密联系,从而造成两者间关系的疏远和隔膜,从而知识提供者提供知识的意愿减弱,阻碍集群成员间知识共享.同时,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网络组织,集群成员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契约关系,因此成员的行为缺乏强制约束,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破坏成员间和谐关系,影响集群知识共享的稳定持续.

3.2 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是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习惯等.文化也是影响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情境因素之一.Davenport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如价值观、规范以及行为等)是影响知识共享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⑤.在产业集群中成员企业的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文化特征.企业或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和特定环境下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集群内集聚的大量企业由于发展阶段和竞争环境不同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同的企业其文化特征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集群文化是集群各成员企业共有的,需要各成员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协同形成.而集群内成员企业文化特征的不同使集群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难度增加.如有的企业是开放性文化,鼓励本企业员工之间、本企业员工与其他企业员工之间进行交流.如果企业之间文化特征差异太大,企业相互之间不认同,则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就难以有效.

3.2.2 文化距离.产业集群各成员企业由于受自身特定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文化距离.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使得成员企业在业务内容、进入市场的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等方面有所区别.集群内成员企业之间的这种区别和差异,形成了企业之间的文化距离.产业集群成员组织之间文化距离越大,企业间价值观、信仰等分歧就增加,知识共享就越难有效实现.

3.3 政策因素

相关的政策环境与产业集群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否顺利进行密切相关.产业集群内集中大量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和各类支持性机构.支持性机构包括相关地方政府机关、中介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如果政府机构出台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能够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相适应,就有利于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如2007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自主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移等方面对国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对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活动也有指导意义.在有关产业集群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各项政策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一项重要政策.产业集群成员对于知识产权政策的利用程度将影响集群的知识共享.如集群成员对知识过度保护,造成知识难以在产业集群各主体间流动和共享.

4 手段因素

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需要凭借一定的技术、渠道,也就是要依赖于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的应用对集群知识共享活动也会产生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因素:

4.1 技术平台

知识共享技术是集群知识共享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如知识推送和代理技术、知识仓库与知识挖掘技术、群件技术等等.产业集群各成员知识共享技术的高低差异对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有很大影响.“由于集群内各成员企业在知识存储方式、传播形式和手段上存在差异,要实现产业集群成员间知识共享,需要拥有一整套的知识共享工具如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群件等为知识共享提供技术支持,需要统一的平台作为各企业、机构知识交流、协作的基础”⑥.产业集群内如果没有相关技术平台,或者技术设施薄弱,技术人员缺乏,就会降低集群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效率,形成知识共享的技术壁垒.

4.2 交流渠道

产业集群中成员组织的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对知识共享产生一定影响.产业集群具有社会网络化特征.在产业集群中包括各种企业与企业、企业和支撑机构之间正式的网络关系和非正式的网络关系.因此,产业集群中存在各种制度化的正式交流渠道和各种非正式交流渠道.正式的交流渠道主要有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项目例会等,非正式的交流渠道有网络聊天、茶话会、联谊会等.这些交流渠道的采用对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效果有影响.如果集群内企业间交流渠道单一,集群内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交流少,知识共享效果就不好.

注 释:

①曹南燕.认知学习理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22-35.

②Wooldridge M,Jennings R.Methodology for Agen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In AAAI,1999:45-69.

③杨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18):67-70.

④Kim W C,Mauborgne R A.Procedural Justice,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4):86-105.

⑤Davenport TH,Prusak L.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121-200.

⑥万幼清,邓明然.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及促进策略[J].企业经济,2006(10):59-61.

〔1〕林健,曹静.论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与知识共享[J].统计与决策,2007(14):56-57.

〔2〕金镭,沈玉志,周平.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06):34-35.

〔3〕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4〕刘春芝,张洋.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5(11):12-13.

〔5〕万幼清,王战平.基于知识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2):132-134.

〔6〕张林.国外产业集群研究新趋势——基于知识生产与管理角度[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5-8.

〔7〕吴洁,刘思峰,施琴芬.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J].企业经济,2007(03):33-35.

〔8〕葛昌跃,顾新建.面向企业集群的知识共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1):38-41.

〔9〕林健,曹静.集群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4):161-164.

〔10〕郭韧,曾国祥.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市场,2007(40):102-103.

〔11〕杨蕙馨,李贞.集群内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4):12-17.

〔12〕罗亚非,张勇.基于知识链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8):94-98.

〔13〕万幼清,邓明然.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及促进策略[J].企业经济,2006(10):59-61.

F270

A

1673-260X(2011)03-0071-04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集群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财政违法行为及监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