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的中兽医辩证论治
2011-10-16
(浙江金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16)
猪高热病俗称“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特征为高热不退(体温40~42℃)、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多发于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发病率达50%以上,高者达80%~90%,死亡率为20%~100%,可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1-3]。
1 临床症状
1.1发病特征 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发红,后期可见结膜炎,部分病猪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多,多有泪斑。发病初期若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可见体温下降和症状缓解,但是数小时后又反弹,高热稽留,直至临死前体温下降。
1.2外表症状 病初皮肤发红,随病情发展,耳、臀、腹下等多处皮肤出现明显紫红色斑块或出血点,部分病猪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病程稍长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猪后肢无力、走路摇摆,甚至麻痹不能站立,临死前出现昏迷、角弓反张和划水样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死亡,死后部分猪口吐白沫呈败血症状。母猪高温用药后体温可短暂恢复正常,但出现厌食、便秘,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产后无乳、不发情、假发情和屡配不孕;患病公猪出现性欲降低、死精和无精等症状。
1.3呼吸变化 呼吸道症状明显。部分猪鼻塞,喷嚏和流涕,后期流脓涕,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出现咳嗽(犬坐姿势)和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鼻镜干燥,喜伏卧,精神高度沉郁。
1.4粪尿变化 粪便恶臭,部分病猪可见粪便干结呈球状,并附有白色黏液,部分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尿少而黄,颜色加深,呈茶褐色。
1.5病程变化 不同猪群病程长短不一,短者2~3 d内死亡,长者达10~20 d,甚至更长[3-5]。
2 病理变化
2.1总体变化 皮下有出血点,脂肪黄染;心包积液,心脏表面有出血点,部分猪冠状沟黄染,如伴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则心包被黄色被膜包裹,如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则出现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粘连;部分患猪出现多发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有纤维性渗出物;伴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剖检后可见脑膜充血、腔内积液。
2.2肺部变化 肺水肿,呈出血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间质水肿增宽,肺实质变硬、肿胀,呈不能收缩的橡皮肺,气管内充满泡沫或黏液,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明显。
2.3肝胆变化 肝肿胀,有出血斑点,质脆、黄染,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个别患猪肝脏与胸膈膜粘连;胆囊肿大或萎缩,胆汁呈渣状。
2.4胃肠变化 部分患猪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小肠黏膜出血,回盲口溃疡;部分病猪喉头出血。
2.5脾肾变化 部分患猪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硬死性病灶,质地变脆;病死猪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斑点,部分变形凹凸不平,被膜粘连不易撕开,切开皮质和髓质可见出血点。部分膀胱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2.6淋巴结变化 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3-5]。
3 病原检查
大量研究证实,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Ⅱ型(PCV-2)、伪狂犬(PR)阳性率较高,猪瘟(HC)免疫合格率抗体偏低,日粮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PRRS、PCV-2、PR、霉菌毒素均可引起免疫抑制,“高热综合征”发病机率增加。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检测病猪血清15份,结果PCV-2阳性100%、HC野毒抗体阳性35.7%、PR野毒抗体阳性13.3%[4]。
河南省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病原阳性率检测结果:PRRSV 40%、PCV-2 11%、HCV 7.9%、弓形体59%、附红细胞体18%,少数链球菌和细小病毒[5]。
据浙江余姚禽病研究所2006年3-8月统计,接诊病例中“高热综合征”占69.16%,检测25例。结果PCV-2占52%、PRRSV占60%;继发或并发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占24%;继发或并发猪丹毒、猪肺疫、葡萄球菌、弓形体占8%;另外还检测到大肠杆菌、密螺旋体、胸膜肺炎、李氏杆菌等[6]。
陈桂香等(2009)[7]于2008年曾对河南新乡、浑县和获嘉县等16个不同规模猪场调查猪群2000头,总发病率65.8%,死亡率70%。检测结果发现,80%以上病猪PRRS阳性,60%以上病猪PCV-2阳性,50%左右呈HC阳性,10%左右RV阳性;大部分猪场均分离到链球菌、巴氏杆菌、猪霉形体、副猪嗜血杆菌,部分猪场还检测到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
众多专家通过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血清学、ELISA、PCR等检查,发现“高热综合征”多为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狂犬病毒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以及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霉菌毒素以及应激等免疫抑制性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后混合/继发其它病毒(如猪瘟、狂犬病毒)、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及血液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感染是本病主要发病机制。
4 中兽医辩证论治
中兽医认为猪高热综合征属于温(疫)病范畴,常由暑热或外感病邪引起,温病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8-10]。
4.1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辩证方法。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外感温病发展过程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其病变发展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标志着温病发展的四个不同病理阶段(详见表1)。
表1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4.2三焦辩证 三焦辩证,其实质是三焦所属地带的脏腑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由于温病有自上而下的传变特点。因此,三焦辩证也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上焦主要是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多为温病初期阶段;中焦主要是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多为中期阶段;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末期阶段(详见表2)。
4.3统筹论治 卫气营血、三焦辩证为传统温热病的经典辩证方法。但是,对规模化养殖,尤其是高热综合征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快,且传变各阶段很难区分,没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更难界定。为此,以治疗温病之四大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凉血化瘀、扶正固本综合运用,实为上策。大量研究表明,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霉菌毒素、各种应激致使机体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正所谓“正气存在、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项目组已经完成的课题“抗猪Ⅱ型圆环病毒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的开发产品“P-特”即扶正固本(快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诱使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抗体)与清热解毒(一方面阻止病毒吸附、穿入、复制、转染;另一方面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加速吞噬细胞的成熟及增强其吞噬能力,提高血清IgG、IgA、IgM水平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在高热综合征的大部分证候,尤其是预防和前期治疗有显著防治效果。
表2 三焦辨证论治
本项目提出“群体辩证”与“统筹论治”相结合,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凉血化瘀、扶正固本兼顾,运用抗内毒素、解热等试验筛选全面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可达到预期效果。
[1]文利新.湘赣豫猪蓝耳病为主的呼吸道混合感染[J].中国兽药杂志,2008,(1):6.
[2]刘九生.2007年猪病回顾与2008年猪病流行预测[J].猪业科学,2006(9):24-29.
[3]陆则基等.我国猪“无名高热”病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9-71.
[4]何洪政,刘海燕.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进展[J].畜牧市场,2007(10):59-61.
[5]邓世华等.猪“无名高热”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7(2):25-26.
[6]任祖伊等.猪高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浙江畜牧兽医,2007(2):30-31.
[7]陈桂香等.猪高热综合症病因调查与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30-31.
[8]梅 绚.家畜常见温病的辩证论治体会[J].中兽医学杂志,2009增刊:413-423.
[9]冯学芝、许晓莉.猪高热病中兽医辩证论治与综合防治[J].动物科学,2007(15):167-169.
[10]李明道.以中兽医温病学及中西结合方法辩证猪高热病[J].中兽医学杂志,2008(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