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沿海风口内侧沙质土壤地带几种树种造林保存率对比的研究
2011-10-15连春阳
连春阳
(福建省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福建 泉州362246)
1 引言
闽东南沿海风口内侧沙质土壤地带,由于立地环境比较恶劣,造林树种长期以栽植木麻黄为主,适应栽植的树种比较少,造成该种地带的树种结构单一,不能满足现代林业生态发展及沿海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飞沙、大风、干旱、沙质土壤不保水保肥等立地条件严重威胁着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及林木生长状况。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抗性,为了搞清楚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哪一个树种抗性最强,生长最好,于2010年在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靠海边风口内侧的沙质地上,将目前在当地及福建沿海附近常见的黄槿、南洋杉、天竺桂、台湾栾树和刺桐等5个树种规划设计栽植在同一块地上,对其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区概况
实验区选在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坑边工区1大班。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北纬24°38′,东经118°38′,泉州市十八景之一的深沪湾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最高温度35℃,最底温度1℃,年降水量1 100 mm,常年风大,蒸发旺盛,风速常年6.8m/s,10月至次年4月为东北风,最大风速可达34m/s;年平均蒸发量为1 300~1 400mm,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比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78%。土壤为沙土,沙层大于1m,土壤贫瘠,保水性差,pH值为7~8。
2.2 实验树种
进行对比实验的5个树种均选自实验区常见树种,分别是黄槿、南洋杉、天竺桂、台湾栾树和刺桐。实验树种栽植的苗木规格为H2mD6~8cm黄槿带土球苗、H80cm南洋杉袋苗、H150cmD2~3cm天竺桂带土球苗、H2mD3~5cm台湾栾树带土球苗、H2mD5~7cm刺桐裸根苗,苗木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来源于漳州市及本地苗圃。
2.3 实验设计
实验地选择靠海边风口内侧的河沟边,部分为河沟整治新增地,海拔高度约5~6m。实验采用行间混交、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4个小区,每个小区分5行,每行1个树种栽植25株,总共栽植500株。
该实验地于2010年2月进行全面整地除草,3月上旬开始挖穴,穴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60cm,3月12日栽植,栽植做到深栽、根舒和压实,栽植后浇足定根水。苗木栽植后由于风比较大,黄槿及刺桐苗用竹杆撑住,前期天气干旱经常浇水,并派专人管理并观察记录生长情况等。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于2010年8月中旬对实验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进行了调查,2011年4月下旬对其保存率及生长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树种参数
(1)各树种成活率。黄槿、南洋杉、天竺桂、台湾栾树和刺桐成活率分别为99%、98%、67%、75%、100%。
(2)各树种保存率。黄槿、南洋杉、天竺桂、台湾栾树和刺桐成活率分别为88%、92%、45%、56%、100%。
(3)各树种高生长量。黄槿大部分树干干枯,仅从树干中下部抽出新芽,平均新芽长15cm;南洋杉生长状况中等,高生长平均30cm;天竺桂和台湾栾树大部分树干干枯,有保存的基本上为树干基部抽出新芽,平均芽长10cm;刺桐树生长状况良好,高生长平均60cm。
5个树种的4个小区重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各树种的总体平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刺桐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刺桐、南洋杉和黄槿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与天竺桂、台湾栾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刺桐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与南洋杉、黄槿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比有显著差异。刺桐的生长量最大,刺桐、南洋杉的生长量与黄槿、天竺桂和台湾栾树的生长量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刺桐的生长量与南洋杉的生长量相比有显著差异。
4 结语
在闽东南沿海风口内侧沙质土壤地带栽植刺桐的成活率、保存率最佳,说明刺桐的抗风害、抗飞沙及抗旱性最强,宜大力推广。南洋杉和黄槿次之,天竺桂和台湾栾树最差。栽植一年后从新梢生长量来看,也是刺桐生长量最大,南洋杉次之。
[1]霍怀成,李小霞,杨永红.干旱河谷地带常见树种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对比[J].林业实用技术,2007(12):121~122.
[2]薛万华.沙质海岸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3):63~64.
[3]吕小平.提高莆田沿海木麻黄造林成活率的探讨[J].莆田学院学报,2008(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