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交易:低碳经济的加速器

2011-10-14周一珉

浙江经济 2011年1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浙江交易

文/周一珉

碳交易:低碳经济的加速器

文/周一珉

低碳经济深入人心,碳交易作为实现低碳经济重要的杠杆工具和制度保障开始为公众所熟知

在浙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强化。今年浙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限制高耗能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浙江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基本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但也必须看到,当前浙江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远未建立,个别地区通过行政性的限电、限产行为突击完成减排目标,绝非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微观主体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实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深入人心,碳交易作为实现低碳经济重要的杠杆工具和制度保障开始见诸报端,为公众所熟知。“十二五”期间,浙江将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探索建立符合浙江特点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发展的现实基础也在逐渐成熟。

——碳排放交易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前不久闭幕的坎昆会议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份重要决议,这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里路线图》等文件签订之后,全球碳减排工作又一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表明了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和前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确立了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许可证发放和跨区域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已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近年来,作为全球碳排放交易的两大中心,伦敦金融城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权交易量和成交金额稳步提升也从实践上证明了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可行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信号逐渐明确。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单位GDP碳排放强度40%至45%。目前,杭州等八个城市已被确定为低碳试点城市,而随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杭州产权交易中心、嘉兴排污权交易中心等的相继成立,浙江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将极大程度上激发各微观主体参与热情。浙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立,将使投资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企业从碳排放指标转让中获益,从而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在控制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通过购买碳排放权维持生产经营稳定。

“中流击水争朝夕,乘势而上谋发展”。虽然当前浙江发展碳排放交易体系面临排放总量确定难度较大、碳排放权交易基础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浙江仍应加强研究,积极部署,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引导社会资源向低碳产业聚集。为此建议: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为碳交易提供规范有序的交易平台和交易环境。借鉴国际市场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培育交易主体,建立完善市场监管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所等网络体系。在碳交易市场发展初期,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创新市场交易品种,加快碳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在特定行业和区域碳交易市场建设,如森林碳汇交易等,分阶段分行业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改变按照行政区域分解碳排放指标的减排模式,扎实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供稿: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浙江交易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权威回应你关注的6个问题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大宗交易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