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制气方法的改进二则

2011-10-13张冯保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期
关键词:烧瓶氯气氨气

张冯保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44

实验室制气方法的改进二则

张冯保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44

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准备中,需要多次制备较大量的气体。实际使用的气体制备方法与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时会有所不同,即会对教材上的方法加以改进。在改进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效率、操作的方便性、制气量的大小、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操作流程的长短、事后废物及装置处理的难易等。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这方面的问题也作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以下是两则实例。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改进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列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有多处需要制备较大量的氨气。教材介绍的氨气实验室制备方法(反应方程式:装置如图1所示)制气效率很低,不能满足氨气实验时的需要。同时,此法装置复杂、可重复性差、多次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员伤害情况比较严重。

图1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制法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药品:氢氧化钠和氯化铵;

仪器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操作方法介绍:取一个圆底烧瓶,找一个与其大体配套的单孔塞(单孔塞上带一根长玻璃管,伸入制气圆底烧瓶中的一端露出塞子约半厘米,而要伸入到集气用圆底烧瓶中的玻璃管要长一些),按照一次需要制取的氨气量大体计算需要的药品质量。先称取适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圆底烧瓶中,再称取适当质量的氯化铵,加入烧瓶中(氢氧化钠要过量一些,以保证所制得气体的干燥度)。

按照图示套入集气烧瓶后,摇动下部的制气烧瓶,使下部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相互混合接触。在棉花外用湿红色石蕊试纸验满。

优点:

1.大大地提高了制气效率;

2.装置简单;

3.可重复性非常好;

4.污染情况降到最低;

5.缓解了实验的制气工作压力。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改进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高中化学阶段的教学中,有多处需要制备氯气。

1.教材介绍的氯气制备方法及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此法有以下的缺点:

(1)操作过程要加热,并会导致仪器灼烫;胶皮管易氧化变脆,需要频繁更换;

(2)装置复杂,接口众多,有时密封不好;

(3)药品用量较多,形成浪费;

(4)反应物的量不好控制,多余的反应物药品及多余生成气体处置的任务较重;

(5)反应后仪器的处置,清洁程序较多;

(6)可重复性差;

(7)环境污染严重。

2.对教材制备方法的改进

一些资料中建议对之进行如下的改进,即省略了加热,更换了药品,如图4所示:

图4

此改进有几个明显的好处,即:

(1)装置得到一定的简化;

(2)反应物的量容易控制,只需要控制活塞中浓盐酸的加入,即可控制氯气的生成;

(3)可重复性增强。

3.笔者制备氯气的方法

上述改进依然不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浪费及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为此,笔者对之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5,仅用一个集气瓶和一个旋塞滴瓶(或滴瓶)即可。

图5

介绍:采用一个集气瓶,直接将一药匙氯酸钾加入其中,用旋塞瓶或滴瓶的胶头滴管滴加浓盐酸。肉眼控制生成的氯气,待达到瓶口时停止,即可快速制得一瓶氯气,用大塞子塞紧,待用。反应的原理同上。

用此法制备实验用氯气的优点非常明显,几乎解决了前面所述的各项问题:

(1)装置非常简单;

(2)不存在浪费;

(3)可重复性非常好,随用随制,简单快捷;

(4)污染降到最小;

(5)所带来的效益达到最大。

五、运用起点还原法,迁移实验原理,培养思维的综合性

所谓起点还原法,是先想到某一原理或现象所提示的本质问题,即找到问题的起点,然后从这一起点出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运用起点还原法,迁移运用实验原理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从实验原理中找到知识的本质,进而以此为起点,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实验,在此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实验完成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利用此实验的原理,还能进行其他的探究实验吗?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提出利用这一实验原理“鉴定不同植物细胞液的浓度”“鉴定不同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鉴别蔗糖溶液与硝酸钾溶液”等。课后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某一小组在“鉴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实验中,制备了一组低于30%的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用来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快,不易观察变化过程,且不易复原,浓度越接近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速度越缓慢,现象越不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原理更加理解,并将实验原理进行了迁移和运用。

可见,在实验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固定和刻板的模式,充分挖掘实验中开放性的因素,运用创造学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嘉曾.创造性思维[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胡继飞,郑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唐加富.谈生物学实验中生物材料的选择[J].生物学教学,2009,9

[5]肖兵.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J].生物学教学,2009,11

2010-09-01

张冯保,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烧瓶氯气氨气
氯气的制备实验探究
渔船密闭舱室内氨气泄漏数值模拟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神奇的“魔术”实验
低浓度氯气综合利用的探讨
优化氯处理工艺,提高氯气质量
藏在玻璃瓶中的机遇
烧瓶中的“神奇”之水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