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政党趋同现状与原因分析

2011-10-13杨绪盟孙俐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政党

杨绪盟,孙俐俐

(1,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政党趋同现状与原因分析

杨绪盟1,孙俐俐2

(1,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政党趋同,包括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党趋同和中国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党趋同。这种趋同,在中国各政党的社会基础、指导思想、组织发展和功能发挥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中国政党趋同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具有不可避免性。中国政党趋同不利于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的发展。中国政党趋同关系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设计,应引起特别关注。

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趋同;现状;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直在改革和完善中不断前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难题,需要不断研究和破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伟大实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最近十多年才凸显的政党趋同现象,也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中国政党趋同的含义

趋同原是一个生物学名词,意思是由于生活习性或环境相似,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获得形态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特征的演化现象。20世纪 40年代,西方学者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美国的索罗金在 1949年撰写的《俄国与美国》一书中,首先使用这一概念。到了 20世纪 6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趋同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最终发展成为同一类型的社会。虽然“趋同论”从本质上说是错误的,抹杀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它很好地“符合”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出现的某些表面现象而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趋同”一词也因此逐渐被社会科学所接受,出现了诸如“政党趋同”等词汇。

所谓政党趋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政党在自身发展和行为表现当中,基于社会基础、指导思想、组织发展、政治追求、活动方式等方面而出现的一个或者若干相类似的特征。如果两个政党之间相类似的特征越多,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两个政党具有越高程度的趋同。有学者使用“政党趋同化”或者“政党趋同论”等不同表述方法,应该是指同样的含义。其实,政党趋同现象在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存在,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结构日趋“扁平化”而出现的,到了 20世纪的后 30年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政治现象[1]。还有学者认为,当代政党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竞争,对同一财政关系和选举体制作出回应,因而所有的政党都变得越来越相像[2]。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共九个政党。发生在我国的政党趋同现象,概括来说,包括两个层面上的趋同:一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党趋同;二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党趋同。从趋同程度来看,由于中国政治发展格局的规定性,发生在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更为明显;从趋同发生的时间来看,中国政党趋同的发生发展追根溯源是改革开放,但作为一种政治现象被关注,则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所表现出的“趋同”,其目的主要是把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当作吸引选民的主要政策取向。例如,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欧洲传统的右翼保守党和左翼社民党在理论政策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其价值取向中间化,各自吸取对方优点,注重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政策主张尽量迎合选民要求,“趋同”倾向表现得相当明显。特别是在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主要政党常常就一系列重大国内外政策达成共识,出现了“共识政治”[3],并持续成为战后英国政治生活的准则。在美国,有研究发现,从 20世纪 60年代至今,美国的执政党派别在国家生活中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两党的政策取向及其实施效果呈现出趋同的态势[4]。其原因比较复杂,冷战后各国政党体制的多元化,使得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适应多党制竞争的需要,同时,各政党也为了争取日益壮大的中间阶层队伍,不断淡化自身的意识形态色彩,重新审视传统的激进或极端政策与纲领,向社会中间力量靠拢,力求在国家政策的选择中寻找一种平衡,从而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和加强政治影响力。

中国的政党趋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趋同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意识形态与政策是否具有一致性。尽管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趋向[5],但是,各政党主要是依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意识形态来决定政策的取向,其实质就是按实用主义态度来解决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和达到拉拢选民的目的。而发生在中国的政党趋同,是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出来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上越来越趋于一致,各民主党派之间在社会基础、成员构成、政治取向、参政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差别也越来越小[6]。所以,中国政党趋同的发生发展具有意识形态基础,这是中国各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趋同,主要是策略意义上的,是为了达到争取选民的短期目的而呈现出来的。正如利普塞特所言:“美国的政客们尤其是保守的政客们,总是避免过分地强调政党之间的真正差异,即他们是以不同的阶级、种族群体及宗教为基础并代表他们的利益的。公开承认而且强调这些差异,看来就会失去选票。每个政党都希望得到属于另一派有联系的群体的那些人的选票。”[7]

二、中国政党趋同的现状

第一,关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趋同。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是在社会基础、政治纲领、组织形式,还是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具有极大差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成员结构、政治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党员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凤毛麟角;而当时的民主党派则是人才济济,有许多大师级的知识分子。目前,我们国家大概有 80%以上的中高级知识分子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在新的社会阶层领域,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可以发展党员,社会基础出现了叠加[8]。

第二,关于中国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演进中,本已各自形成许多鲜明的政治组织特点,主要体现在政治代表性、利益代表性、界别代表性和人物代表性等方面。例如,在联系对象和活动范围方面就有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主党派根据自己长期形成的社会联系和历史联系特点而协商确定的:民革主要发展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民盟的发展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民建主要是经济界人士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进是以从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和文化出版工作为主的知识分子群体;农工党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和有海外联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台盟是由在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组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最近有的民主党派在对其基层组织发展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些基层组织 30%的成员是按照确定的范围和对象发展的,70%的成员是从其他范围和对象中发展的,结果形成了“倒三七”。这种状况,造成了各民主党派成员构成交叉重叠,组织发展类似,成员构成趋同,界别特色逐渐模糊[9]。

笔者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中国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状况分别作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 2010年 4月至 2010年 6月,调查对象是在北京参加培训的中共党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最终确定中共党员 200名、民主党派成员 200名,共 400个有效样本。由于他们是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学员中按照一定要求随机选取的,其年龄、出身、学历、级别、岗位等各有不同,因此,样本量虽然不大,却具有比较大的代表性。

表一: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趋同现状的总体判断比较

表二: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组织发展趋同现状的判断比较

表三: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功能发挥趋同现状的判断比较

表四: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之间趋同现状的总体判断比较

表五: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之间组织发展趋同现状的判断比较

表六: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之间功能发挥趋同现状的判断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和调查,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政党趋同状况已经比较严重,其中,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程度远大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趋同程度;第二,对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趋同状况,中共党员所认为的趋同程度远低于民主党派成员所认为的趋同程度;第三,对于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状况,中共党员所认为的趋同程度高于民主党派成员所认为的趋同程度;第四,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都认为,民主党派在功能发挥方面的趋同高于在组织发展方面的趋同。

三、中国政党趋同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趋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10]。通常,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实现手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也不例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原则和重大方针上达成共识,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应当说,正是这种政党之间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趋同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共同政治理念的指导下,在团结合作的行动中,各政党遵守“十六字”方针,坚持同舟共济、协力共进。这既为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又为中国政党趋同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第二,执政党和参政党的阶级 (阶层)基础正在发生叠加性变化。《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是指所有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依靠自身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者阶级。适应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为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进一步确定和强调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制定了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的新政策。而知识分子历来是各民主党派的主体发展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一开始就成为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点领域。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允许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11]。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阶级 (阶层)基础发生了重叠。

第三,民主党派积极追求先进性。应该说,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不同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也不同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性。不过,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民主党派在政党建设问题上提出“以党为师”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指导党派工作的思想理念。这意味着在指导思想上,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了与时俱进的同步性,意义重大而深远[12]。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互动关系中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课题组对浙江省八个民主党派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各民主党派皆以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己任,这个比例高达 68.6%,远远高于本党派所联系的群众的利益 (18%)和党派成员的利益 (2.2%)。这样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混淆、模糊了各民主党派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必然导致各民主党派对本党派所联系的群众利益的忽视[13]。民主党派这种积极追求先进性的行为和表现,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趋同。

表七: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共与民主党派趋同主要原因的判断比较

中国民主党派趋同的原因,归纳起来也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党派在历史发展、指导思想、政党功能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类似。从历史来看,各民主党派都是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以及在国内外的仁人志士掀起的救国救亡运动和争取民主、争取和平的运动中诞生的,并长期共同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一起致力于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指导思想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共同目标。从政党功能来看,无论对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作何种表述,一般都是把八个民主党派作为统一的整体。例如,有学者认为,“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协调稳定是民主党派的基本功能”[14],就是把民主党派看作一个整体。还有,在民主党派实际的参政议政活动中,甚至是中国共产党在召集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时,也往往把八个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整体。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的界别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主党派只有一万多成员,现已达到 80万左右,其中,90%以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社会阶层迅速发生分化,人员流动明显加快,新的社会阶层逐渐成为社会主力阶层。民主党派的界别基础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了新变化,有的党派原来的发展对象实际上已经出现萎缩,再按照《199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组织发展若干问题的座谈纪要》中“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的要求来发展成员已经比较困难;同时,新的对象如海外归国留学人员、非公有制代表人士等大量涌现,各民主党派则竞相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各民主党派成员构成交叉重叠,其趋同现象不可避免。

第三,当前某些具体政策的影响。一是从目前的统战政策来看,大部分文件都是把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例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从民主党派自身的行为来看,基本上是围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因此,在很多行为上与中国共产党出现雷同。

表八: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对各民主党派趋同主要原因的判断对比

[1]王军.从民社党走向看德国政党间趋同现象[J].德国研究,2001,(1).

[2]Ruud Koole.The Vulernability of theModem Cadre Party in the Netherlands[A].R.S.Katz and Mair(eds).How Parties Organize:Change and Adaption in Party and Organization in Western Democracies[C].London:Sage,1994.

[3]林勋健.布莱尔与“共识政治”[N].人民日报,1999-08-06,(7).

[4]王孝松,谢申祥,高乐咏.趋同还是趋异:执政党派别与美国社会经济形势评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9,(6).

[5]姜跃.“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成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7).

[6]张献生.“趋同论”刍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7]马丁·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46.

[8]张瑞琨.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9]甄小英.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 实现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4).

[10]张献生.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实基础[J].安徽统一战线,2001,(2).

[11]韩忠.怎样理解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系列谈 (19)[N].人民日报,2001-09-16,(1).

[12]张峰.论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J].民主,2009,(7).

[13]顾金喜,林奇凯.民主党派利益代表机制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14]杨爱珍.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

责任编辑:王 珊

D665

A

1002-0519(2011)01-0016-06

2010-11-29

杨绪盟,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孙俐俐,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博士后。

猜你喜欢

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一对中共党员夫妇飘零苏联25年的故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