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寺下属机构的发展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经营
2011-10-11施春丰林小美
施春丰,林小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体育经济学·
从少林寺下属机构的发展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经营
施春丰,林小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研、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对少林寺及下属机构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少林寺下属机构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创造性努力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用客观的视角关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借鉴少林寺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运营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
少林寺;下属机构;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经营
Abstract:The thesis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Shaolin Temple as well as its subordinate bodies,and analyzes the creative efforts made by its subordinate bod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ition as well as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by adopting several researching methods including fieldwork,the questionnaire survey,literature search.The thesis also concern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from an objective perspective.Referring to its market-oriented mode of development,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emerg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with some appropriate proposals 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thesis.
Key words:Shaolin Temple;subordinate bodies;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的历代僧人创造了以言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的少林武术,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武术不仅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嵩山少林武术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广开分寺,先后派出武僧到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地传授少林武功、讲经论法,广泛传播中国武术和禅武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与途径。同时,各种少林武术表演、培训、旅游开发,乃至少林题材影视作品拍摄,已逐步形成一个以少林武术为核心的产业链群,少林寺在其方丈释永信的带领下为少林武术及文化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努力,少林寺下设的一系列机构组织,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更多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1 少林寺下属机构市场化经营现状分析
1.1 少林武僧团市场化发展分析
自清代以来,随着海外移民增加,少林功夫逐渐被文学化、小说化、传奇化,加上现代影视媒体传播,特别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的武打电影深入人心,少林功夫从一家寺院的看家绝活,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目前少林寺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十几个类似的少林武术文化中心,30多个武僧常年驻在海外。1988年少林武僧团首次公开对外表演,现在武僧团的足迹已经遍及多个国家;1995年,少林武术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并进行了西欧巡回演出;1996年,少林武术在英国皇家剧院演出,是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惟一进入这一艺术殿堂的表演团体。此后,少林武术表演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项目。少林武术文化对海外周边国家与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国家体育、文化、武学、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前国务卿基辛格、俄国总统普京等世界名人政要曾先后到少林寺亲自体验少林武术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市场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市场深度开发得依照现代公司规范与流程,以现代公司企业作为运作载体。早在1987年,时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释永信就将自己亲手组建的少林寺武术队改组为武僧团,并请来国际上顶尖的作曲、舞美和导演,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自1988年1月在少林寺院内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始,少林寺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
少林武僧团的实践推动了少林功夫和舞台的结合,提高了少林在国内外的认知度,成功地将少林武术文化推向了世界。
1.2 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化发展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全球热播,让这座偏居中原山坳的千年古刹声名远播,少林寺自此打开了一道川流不息的大门。从1974年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人左右,1982年少林寺的游客达70多万人,而1984年便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林寺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保护少林文化为己任,主要从事文化产业领域中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游戏及舞台演出等媒体及传播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并在上述领域进行少林寺品牌的授权与管理。公司的设立与市场化运作,为少林武术、禅宗文化的传播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少林武术、禅宗本身的魅力及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是其深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市场化包装运作真正促成了其发展。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一部山地实景演出剧目,它以嵩山为背景舞台,把少林功夫表演与音乐结合起来展示少林禅宗文化,在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由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精心制作,最后由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着力宣传,让游客在只是一个由几座庙宇构成的建筑群内深刻地感受体会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拓展产业链的同时传播了文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至今已演出500余场,观众达50万人次,不仅成为产业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还带动了餐饮、住宿及武术表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少林武魂》是一台以展示少林功夫为主,融合了多种艺术表演元素的大型原创功夫舞台剧,由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出品,是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用市场化模式将少林文化传播给世界的另一产品,少林武术在国际上的认知程度本身不低,武术表演又是靠肢体语言来表达,容易被理解,结合功夫舞台剧这一舞台形式,最后成功地让少林功夫走向了世界。
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据少林寺1 500多年历史的丰厚文化积淀及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和海内外闻名的中国功夫发祥地的至高权威,以广泛的中国佛教界与传统文化界、影视界的广博资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禅宗文化和少林精神进行了市场化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少林武魂》是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具代表性的优秀产品。
1.3 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发展分析
为了依法开展对少林和少林寺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1998年7月,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至今已经注册了超过45个类别、近200项商标,向一些社会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
拥有少林寺法人身份的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少林寺市场化进程中对其他下属机构进行整合指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原先的经营少林素饼、少林禅茶到设立少林欢喜地,将商品、服务、体验这三大领域进行品牌化经营,少林淘宝网店的推出又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借助少林相关产品将少林文化、少林品牌、少林精神推向市场,旨在让更多人深刻了解少林。
作为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少林欢喜地是少林寺下属的文化品牌,于2008年5月12日在少林寺开设总店,是唯一的少林商品、服务、体验三大领域的品牌授权运营商,负责少林寺特许商品全球连锁运营的事业。目前有商品数百种,涵盖生活的行住坐卧,涉及运动、健康、休闲、家居、餐饮、素食等生活方式层面,聘请国内外的设计团队参与商品的研发。其商品从禅武本源开发禅修及武学需用商品,积极推广轻质、健康的欢喜生活;其素食提供健康的蔬食茶饮,调五行以养生,发慈悲以养心;其空间秉持少林慈善、智慧、和平的精神,让人们回归一个纯净、谦和、护法的境地。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少林寺正式提出把少林武术作为文化无形资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旨在通过保护,使人类共同拥有享受这一珍贵文化资源,利益众生。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进行了此次申遗工作,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少林武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标志着少林武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少林文化资源为底蕴的少林武术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少林寺进行的一系列市场化运作,不仅使少林寺更好地发展,成功走向了世界,也带动了整个登封甚至河南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超过60%的周边居民认为少林寺市场化经营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得到了的省市政府的支持,组织新修了道路,发展少林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对周边环境的修复保护使得近几年少林寺周边的居住环境较以前有所改善,家庭收入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少林寺的市场化发展。
图1 您认为您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图2 您认为少林寺近几年的发展对您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发展现状
2.1 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
西方体育长期占据着学校和社会的主要阵地,民族传统体育却被排斥和忽略。在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受到西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下,学校体育的恢复从一开始就是引进西方体育内容,这是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得不到很好开展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在“保存国粹”的呼声下,也只有武术开始进入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存在而游离于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之外。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内心的愉悦,内容活动多数是休闲性的民俗游戏。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心态,社会运行方式所孕育的西方体育,塑造了资本主义所需要的竞争、平等、拼搏、追求成功、冒险、挑战,依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现状等人格特点,具有追求形体美,追求快速,强调直观性,强调竞争的文化取向。因此,西方体育的不断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旧有的思想观念,同时改变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2.2 整合保护不力,传承与发展遇瓶颈
2005年1月30日,武汉晚报有一则题为《“龙阳高龙”、“竹马灯”等近七成民间绝技濒临失传》的报道,说武汉市永丰乡在春节期间的民俗大赛中,只能拿出5个项目参加比赛,而在过去的民俗大赛中永丰乡参加的项目是很多的。据资料显示,1984年在参加汉阳区民俗展示大会时永丰乡就有16个项目登台表演,有很多项目还曾拿过不同级别的大奖。永丰乡是汉阳区参加各级各类民俗表演和比赛的强队。而现在却有11个项目正面临因无人领衔,濒临失传而派不出参赛人员的窘境。这则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传承。
这则报道透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内容递减;二是传承断裂。由此联想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内容递减、传承断裂”。
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所展示出来的民俗传统文化项目,基本上都是传统体育文化的范畴,它从一个小区域的现状反映出了全国整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状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如果我们还不引起重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历史的记忆。这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和文化上都将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积极探索可行的发展之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3 落后单一的市场传播交流手段
体育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质、市场运作方式和产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特征,我国当代文化长期以来一贯奉行的事业型与产业型转化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将文化与现实经济联系在一起,文化大踏步地进入了经济领域,而经济性质也成了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民族传统体育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支持,却因固守单一落后的市场传播手段使其受制于交通、场地等因素而不能更好地发展。
3 少林寺下属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给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发展的启示
3.1 加强自身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在资源整合中实现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体验式设计)
少林寺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承,自己的精神,少林武僧团、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下属机构将少林寺的文化、传承、精神加以搜集、挖掘、整理和开发,借由市场化通过体验式设计将其精华展现给世界,保护开发的同时做到积极推进发展。
少林寺的资源特色在其“禅”和“武”,围绕这两个主题,少林寺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参禅活动和武术活动,通过一系列体验性活动的开发设计让来访者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少林寺的禅和功夫。
3.1.1 少林武术。
3.1.1.1 少林功夫体验游。让来访者观看各种少林功夫表演,参观不同种类功夫的练习方法和过程,喜欢的可以学上一招半式。运用某些简单器械进行一些趣味比赛,如拿不同型号的尖桶来进行挑水比赛,体验少林武僧的生活和训练。
3.1.1.2 少林功夫禅。真正的“少林功夫”,是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而为了习练和竞技的需要,很多人将少林武术等同于少林功夫,使其精神文化内涵逐渐缺失,博大精深之处越来越淡化。居于嵩山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安排来访者,特别是一些浮躁气盛的人进行少林功夫禅的研究和学习,体验少林功夫禅的深厚意蕴,参悟人生真谛。
3.1.1.3 虚拟功夫。少林寺首次授权台湾中影公司电视动画影集《少林传奇》制作和玩酷科技关于少林题材的网络游戏《少林传奇》制作,第一次将少林文化融入这款以隋唐少林最为强盛时期为背景的3D网络游戏,游戏内容实际考查少林史料,并结合真实历史故事,运用先进的Motion Capture技术(动态捕捉)呈现逼真细腻的武术动作,尽情体验中国历史传奇故事之奇、之美、之妙,展现武术美学在科技与创意的精心结合下的无限可能。
3.1.2 少林禅法。作为少林文化核心内容的少林禅法,一方面可以指导练习少林功夫,加强心理修养;另一方面,超越物质的禅法会给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人们用良好心态去对待经济浪潮下的社会和人生。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少林寺禅意体验性设计的成功尝试。《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选址于嵩山待仙沟峡谷口少室山主峰与少室山东边诸峰的峡谷之间,是一个以自然山水风光为背景,彰显禅武魅力为特色,实现旅游产业化为目的的大型旅游演出项目。
该项目把嵩山厚重的文化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借助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影响力,推出实景演出,用世界相通的音乐和舞蹈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示、阐释了少林禅武文化,让“静”的“动”起来,“虚”的“实”起来。成功地诠释了禅意所在,使禅文化与功夫文化相得益彰,收到了自然与人文结合,演艺与推广合作,精品化与规模化和谐统一的综合效果。
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借鉴少林寺及其下属机构体验式设计这一发展模式,寻找一种平衡的方式,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本因素的基础上融入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因素,真正做到于保护中发展传承。
3.2 与经济全球化接轨,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现代传播手段齐动员)
经济和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文化把经济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经济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动力保证,已成为现阶段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体育全球化也悄然而至,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进。要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传播互动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种种现代化传播手段,把少林寺文化当做产业进行开发和营销是少林寺市场化过程所追求的目标。
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是运用最先进、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最早用纸,抄佛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也是最早运用铅字印刷的,因此少林寺认为,互联网作为一个世人了解少林寺历史、现状的平台,对传播少林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1996年,中国首家寺院网站在少林寺成立,www.shaolin.org.cn成了少林寺的官方网站,所有网站的维护者都是少林寺的武僧。如今,少林寺网站已成为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经常光临的网站,2004年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2003年,释永信把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到了少林寺古老大殿藏经阁,并独家授权网络游戏《少林传奇》。2006年,为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突破少林文化发展的瓶颈,少林寺将筹建英文网站,以更好地发扬光大少林文化。少林寺英文网站的建成成为少林寺连接世界的桥梁,通过英文网站这一桥梁,与国外友人在少林功夫、佛学、禅武合一等方面进行交流。
少林武僧团借助舞台形式至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少林武魂》的包装宣传,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少林寺申遗等一系列市场化活动,使少林寺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发展。
4 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东方文化优秀遗产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生动活泼地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的庞大机体中,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少林武僧团、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少林文化市场化经营,成功地将少林文化推向了世界。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市场化探索过程中应在提炼保持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运用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增加自身展示魅力,增强优秀文化推介交流功能,走出狭隘的发展困境,与经济全球化接轨,努力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 陶克祥,黄宝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四川体育科学,2009(9).
[2]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65-67.
[3] 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19.
[4]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11):54-61.
[5] 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6] 李蕾,李强,招法天.少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
[7] 张小林,孙玮,龙佩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3).
[8] 解培红.少林寺的体验性设计[J].产业经济,2008(8).
[9] 释永信.少林功夫[M].郑州:少林书局,2006:176.
[10] 黄俊杰.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功夫的江湖.新浪网 http://www.sina.com.cn2005/02/18.
[12] 三联生活周刊.少林寺的功夫以及被重新挑起的江湖.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5/02/18.
A study regarding the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bsidiaries attached to the Shaolin Temple
SHI Chun-feng,LIN Xiao-mei
(PE Department,Education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G80-05
A
1004-3624(2011)02-0068-04
2011-01-05
施春丰(1989-),女,浙江慈溪人,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