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1-10-11钱利安
钱利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8)
·学校体育学·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钱利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座谈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浙江省高职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就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人体体质健康的影响,参与体育教学的动机,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及影响因素等认知进行调查,同时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动量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体育教学满意程度等认知情况进行了研究,为更加合理科学地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保证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高职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调查;研究分析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urrent acknowledgement to the P.E.teaching 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tatistics,expertise,meetings and comparisons.It focuses on the acknowledgements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E.teaching,the influence to the physical health,the motivation for joining in the P.E.teaching,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researches the P.E.teachers’teaching content,methods,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exercising arrangement and the satisfactory level of P.E.teaching.It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 to the high-quality P.E.teaching and reform.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P.E.course;Acknowledgement Investigation;Research and Analysis
0 前 言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又一次在全国高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学生非常智力因素,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等,从不同角度开拓了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课内外结合等方面均进行了革新与探索。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而“教学相长”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作为体育教学的参与主体高职大学生,(她)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如何,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否真正促进了(她)他们“身、心、群”的和谐发展,也是检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开展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认知的现状调查,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利于我们针对性地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参阅了大量有关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论著和文献,内容设计到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采用的文献资料是通过检索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查询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2008年有关体育课程内容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还通过因特网检索了清华学术期刊网收录的2000年以来关于我国体育课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资料室里的相关资料,加上通过因特网检索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相关研究资料。
1.1.2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法,归纳和演绎得出结论。
1.1.3 问卷调查法。
1.1.4 数理统计法。依托SPSS13.0统计软件[1],分类整理问卷,计算各变量的频数、平均值和标准差,对结果作初步的描述与分析。
1.1.5 专家咨询法。向相关专家咨询本研究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1.1.6 师生座谈法。召集部分教师和同学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座谈、交流。
1.2 研究对象
抽样调查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1 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抽象调查,共回收问卷1 187份,有效问卷1 15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数理的要求,所获得的信息与数据是开展本研究材料的重要来源和依据。
2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认知的基本概念
认知的概念[2]: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受、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应用现代信息加工处理理论将人的认知看成是一个过程,包括:①接受和评估信息的过程;②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③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狭义的认知概念是指认识。本文所应用的认知概念是广义的,尤其是侧重认识过程中的观念或态度形成及其改变的策略。由于认知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理论密切相关的,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与认知的接受过程密切相关,智慧、思维、情感和性格等与认知的应对、处理和结果预测等过程相关,因此,广义的认知概念包括了传统心理学中的多种心理活动。
2.2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数理统计与进一步的卡方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类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整体认知情况,除了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不同类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不对其他类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而主要对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2.1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知的现状调查。
表1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知的统计情况
表2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知的统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58.37%的同学认为体育课比较重要和很重要,而认为体育课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仅占5.27%,总体上来看体育课程是受高职大学生欢迎与喜欢的,但从男女生两个群体来看,在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上存在着数据统计学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课,这基本符合社会大众所认可的“男动女静”的心理预期。
2.2.2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促进人体体质健康的认知调查。
表3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促进人体体质健康认知的统计情况
表4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程促进人体体质健康认知的统计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有57.09%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促进人体体质健康有很大帮助与有较大帮助,进一步的数理统计分析表明,男女生在体育课促进人体体质健康的认知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认为体育课对促进人体体质健康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知相一致。
2.2.3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
表5 高职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动机的统计情况(前三位累计数)
从统计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大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教学,主要是来增进自身的健康,增加自我的体质,有74.09%的同学选择了这一选项,可以说在“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体育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思想观念已较深刻地影响了当前的高职大学生,这是我国体育教学经过多年改革的一大成功,这也是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标。第二到第四选项分别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运动娱乐、调节丰富校园生活、学会体育锻炼方法,但总体占比均相对较小,一方面能反映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被高职大学生们所逐渐认识,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代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认知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2.2.4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现有体育实践课内容认知的调查。
2.2.4.1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实践课内容丰富程度的认知调查。
表6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现有体育实践课内容设置丰富程度的情况统计
表7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程度的统计情况
表6、表7的数理统计表明,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性的认可度仅40.76%,且男女高职大学生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丰富程度的认可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对当前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的认可度高于女生,这也是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体育的原因之一,或者说因为喜欢体育课了,也认可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现了“爱屋及乌”的心理现象。
2.2.4.2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希望增设体育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查。表8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希望增设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前五项分别是体育游戏、时尚体育项目、拓展训练、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保健养生,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兴趣、身心基础的不同,所选项的集中程度不高,但男女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表9来看女生对时尚体育、保健养生知识、生活休闲娱乐类体育活动的喜爱,而男生则较倾向于喜欢时尚、有对抗、有刺激的运动项目。
通过以上众多数据分析,男生要比女生更认可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而且男生也比女生更高地认可当前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对体育学习与锻炼能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的认可度男生也要比女生好,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与男女高职大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还与社会的角色期望有关,男生在生理上表现得更有力量、强悍,且又好动,敢于表现自我,而女生则相对喜静,表现得相对柔弱,且又有害羞心理,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体育动作。而从社会学层面来看,传统的社会角色是男性应是力量的象征,具有“阳刚之气”,以体现力量为主的体育课程,在这一点上是很适合男性的,而女性则是温柔贤惠具有“女人味”[3],活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生的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表9是男女生对希望增设体育课程内容的前五位的统计情况,从两者之间选择的排序上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反映了女生对时尚体育、保健养生知识、生活休闲娱乐类体育活动的喜爱,而男生则较倾向于喜欢时尚、有对抗、有刺激的运动项目。
2.2.4.3 高职大学生认为制约增设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8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希望增设的主要体育教学内容情况统计(前三位累计数)
表9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对增设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统计(前五位)
表10 高职大学生认为制约增设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影响因素的情况统计(累计数)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认为制约体育实践课教学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缺少相应的体育经费投入,体育课时的限制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虽然在因素的排名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趋于一致。师资力量和体育场地器材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得到了跳跃式发展,浙江高职院校从1998年开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有独立高职院校47所,占浙江省高校总数的64.5%,在校人数超过了20万人[4],许多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数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体育教学班学生人数很多都超过《指导纲要》规定的35人左右的数量,调查统计的数据有67%的班级人数在41个学生以上,而考虑教学成本等因素,体育教师的增加并没有相应跟上,导致许多体育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训练任务繁重,再加上体育科研工作任务的压力,使得体育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要开设新课程既无时间,更无精力对付;另外新项目的开设肯定需要建新场地,需要有许多新器材、设施,这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新的体育实践课教学项目建设与开发。
2.2.5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认知调查。
表11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认知情况统计
表12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认知情况统计
数理统计与分析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很合理和比较合理的占比为62.27%,且男女生之间对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内容决定形式,体育教学成功是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安排,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从现有的调研数据来看,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与研究的必要性。
2.2.6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科学性的认知调查。
表13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认知情况统计
表14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认知情况统计
数理统计与分析表明,大学生对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性认知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比达54.41%,且男女生之间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认知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认可度明显好于女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更能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表14的数据反映男女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尤其对女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和细致。
2.2.7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运动量安排合理性的认知调查。
表16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教师运动量安排合理性的认知情况统计
数理统计与分析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很科学和比较合理的占比为47.15%,且男女生之间对教师运动量安排合理性的认知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认可度要比女生更高一些。以“健康第一”为教学基本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课程运动量的安排,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空间,使体育课的运动量更加合理则更加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以增强学生体质。
2.2.8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认知调查。
表17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统计情况
表18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统计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为46.64%,男女生之间的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女生,男生满意度为53.38%,而女生则为41.87%,从总体上来看,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须从体育教学的多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
3 结 论
3.1 有58.3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体育课比较重要和很重要,有57.09%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促进人体体质健康有很大帮助与有较大帮助,且男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认为体育课的重要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均要比女生强。
3.2 高职大学生前五位的学习动机分别是增进健康、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运动娱乐、调节丰富校园生活、学会体育锻炼方法。
3.3 有40.76%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很丰富和比较丰富,有44.77%的男生认为很丰富和比较丰富,而女生这占比只有37.44%,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4 高职大学生希望增设的教学内容前五位是体育游戏、时尚体育项目、拓展训练、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保健养生知识,而男生希望增设的前五位是体育游戏、拓展训练、武术类、职业实用体育内容、时尚体育项目,女生希望增设的前五位是时尚体育项目、体育游戏、保健养生知识、拓展训练、职业实用体育内容。
3.5 影响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体育师资力量的不足,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制约,体育课时的限制,缺少相应的体育经费投入,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3.6 有62.2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很合理和比较合理,且男女生之间对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7 有54.4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好和比较好,而47.15%的大学生则认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很合理和比较合理,且男女生对两项的认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认可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运动量的安排。
3.8 高职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为46.64%,且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满意度高于女生,但总体满意度不足。
4 建 议
4.1 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还比较认可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认为体育课能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但从所占比率来看还不十分理想(均不到60%),需要加强理论宣传外,更应加强对学生健身养生知识、原理及体育锻炼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
4.2 高职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多元化,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时代和小康社会的来临,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已趋向多元化,个体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时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健身功能,而是要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提炼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体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4.3 从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不够,由于高校体育承担着先进体育文化的功能,从现有情况来看这个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另撰文章[5])调查统计表明体育教学项目设置在16个以上的仅一所学校(共调查23所),多数学校开设项目一般在10个左右,除了大多数传统、经典的项目外,时尚、符合社会潮流的体育项目设置率极低,而中学体育教学由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很多学校进行了改革创新,并紧紧跟随社会体育文化潮流,开设多种时尚及前卫的体育课程,而且部分高中已较完善地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很多高中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已非常全面,能力也较强[6],因此面对新的高中体育教学的形势,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我们要研究,更要采取对策,既要加强理论研究,更要在体育实践教学中体现出高等性,这就要我们高校高度重视传播体育的先进文化,要求教师不能安于现状,要接受学习新兴体育项目,并把它引进体育课堂,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4.4 随着体育教学功能的多元化,男女生希望新增的项目虽有区别但基本上趋于一致,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体育教学资源,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为己任,以相应的经费作保障,优化师资力量和保证充足的器材,增设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同时也可充分利用高教园区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进行共享。
4.5 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及教学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的科学制定,均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对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程度,更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及锻炼习惯的养成,作为高校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及运动量的制定上体现出高等性,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思考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制定合理运动量的研究,都是高校体育教师持之以恒的研究课题,需要付出我们高职体育工作者更多的研究时间和精力,以期取得更高的大学生体育教学满意度。
[1] 张文彤.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2] http://www.med66.com/new/462a463aa2009/20091031 liuhon17236.shtml.
[3] 钱利安.浙江省金融系统职业参与休闲体育现状及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D].浙江大学,2004.
[4] 王向东,冯军.浙江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研究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11-12.
[5] 钱利安.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实践课教学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39-43.
[6] 于可红.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专题报告,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年会,201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cknowledgment to P.E.T eaching
Qian Li-an
(Zhejiang Financial Profession College Sports Office,Hangzhou 310018,China)
G807.4
A
1004-3624(2011)02-0078-07
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Y200804172)
2011-01-06
钱利安(1970-),男,浙江慈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