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在竞赛失败情境下的归因风格、应对方式与其成就动机相关性的探讨

2011-10-10唐天龙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归因动机个体

唐天龙

(中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运动员在竞赛失败情境下的归因风格、应对方式与其成就动机相关性的探讨

唐天龙

(中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本研究依据麦克里兰的“情绪激发理论”、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以及梁宝勇等所归纳的“应激--抑郁的复杂关系”等理论为研究依据,讨论运动员在竞赛失败情况下的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同其成就动机强度的相关性,研究认为成就动机是影响运动员求胜欲望的最为主要的心理特征,而不同的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会对于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当运动员遭受竞赛失利后,在不违背事实情况下,应该引导他们采用以“努力”为归因和“情感求助”为应对相结合,或以“ 任务难度”为归因和“回避与幻想”为应对相结合来保护运动员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归因风格;应对方式;相关性

1.前言

运动员是当前所有职业人群中最容易、最频繁地经受来自于竞争压力的群体之一,成就动机对于运动员竞技心态的保持、竞赛水平的发挥以及竞赛成绩的创造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1]。当前的研究[2]越来越清晰地显示成就动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产物,而且主要依靠后天的激发。既然成就动机比较明显的受到后天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在训练中注重对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的培养。但是综观当前实践中对运动员的成就动机的训练模式,由于缺少本领域独到的研究成果,教练员们只能是生搬硬套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而缺乏具有本领域特色的指导。本研究认为应该积极探寻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提高的最佳时机、寻找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提高的相关人格因素,在训练中抓住这些关键点对运动员适时调控,才会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成就动机和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关系探讨

2.1 竞技中情绪体验是影响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墨里(Murry)。他是最早系统地提出“成就需要”这个概念的学者。他将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简称N-Ach)界定为“个体为完成困难的工作;为操纵、控制、组织、事物或人;为尽快独立的完成任务;为克服障碍而达到高的标准;为超越自己、为超越且胜过别人;以及为使得个人的才能透过成功的学习而增进自我尊重的一种欲望”。简单地说,墨里认为成就需要就是指个人想尽快的且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欲望或者倾向。这么做仅仅是想体现自我价值感(perception of self value),仅仅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使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并不需要争取地位,也不重视个人的名利,但当名利能表示事业的成功时,他们也会去追求。

默里认为成就动机是人类28种心理需求(严格区分于饥饿等生理需要)的一种。他对成就需要的上述论述对后人有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沿用这一定义来描绘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阿特金森从数学推导和实验研究两个角度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在竞争中会产生两种内在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而成就动机等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麦克里兰进一步认为造成个体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两个纬度高低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体在经历应激事件后的情绪感受所造成的,他在其“情绪激发理论”中指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成功的愉快体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的体验时,就能激发起个体的成就动机;同样的道理,个体记忆中存在着失败的不良情绪体验,当情境触发了这些不良情绪时,个体的成就动机就会遭到破坏。他的这个理论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模型[3]:

图1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形成原因

由该理论可以看到,成功后的体验对成就动机的后天激发起到良性作用,而失败所带来的应激感受则是导致成就动机低下的原因。但一个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是选择接受挑战还是选择逃避要经过一个内心比较的过程。由莱文(Lewin)的“合成效价”理论可知,个体在各种可能性的选择目标当中,效价合力是其中主要决定因素。个体在竞争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失败的痛苦,这些感受都会内化于个体的记忆中,先前的成功具有正效价,潜在的失败具有负效价。在面对未来的任务时,这些以往的经验就会促使他自主进行选择究竟是想接受挑战,努力去获取成功带来的愉悦,还是想避免可能的失败所造成的痛苦情感。比较的结果就会对不同个体的成就动机造成差异。

2.2 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是运动员调节情绪的主要方式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就要经受输赢的洗礼,不同个体在面临胜利或者是失败所引发的不同强度的应激感受是造成成就动机不同的影响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面对输赢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呢?贝克(Beck)创建的认知模型提出“黑箱理论”的假设,他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调节因素--认知成分,研究者们受到贝克的启发,纷纷对“黑箱”进行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梁宝勇等通过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如图2所示模型[4]:

图2 不良情绪发作中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

在本环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调节手段、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在应激和不良情绪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它们将促进或者延缓不良情绪的发生。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中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及原因的过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即原因知觉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它对情感反应、期望及行为反应有重要影响。

归因风格是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在经常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归因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个体归因倾向,即归因的个体风格。归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归因倾向性,关于归因风格的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教育领域,基于对归因理论不同侧面的考查,学者们也提出不同的理论,由此归纳出相应的不同归因风格类型。

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原因知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归因理论。他认为成功和失败的结果都会激发人们寻找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尽管人们寻找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具有三个主要特性:即原因源、稳定性和控制性,且每个纬度与不同的后果相联系。原因源纬度与自我评价、自尊和自豪情感相联系,原因的稳定性纬度与对将来成功的期望相联系,原因的控制性纬度与责任知觉和愤怒、怜悯、感激、内疚等社会情绪相联系。所有这些归因的心理后果都将导致相应的行为后果,决定人们将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应对(Coping)一词由其动词形式“Cope”变化而来。“Cope”原义为: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但心理学家在使用中并未囿于词典的解释,而是不断地根据自己的解释赋予它新的内涵或变化它的外延。对于应对的定义心理学家们做了许多探讨,提出各自侧重点不同的定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才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应对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即应对包括认知评价和应对两个过程。认知评价过程是指对某物的性质加以判断;应对过程是指用行为或认知的方式或方法,努力处理环境和内部的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冲突。

比林格斯和莫斯(Billing s﹠Moos)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对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积极的认知应对,即指个体以一种有“能力”控制应激的乐观态度来评价应激事件,以便在心理上能更有效地应对应激;第二类,积极的行为应对,即指个体采取明显的行为,以行为解决问题;第三类,回避的应对,即指个体企图回避主动对抗或希望采取间接方式。

2.3 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制约着成就动机的高低

我们将梁宝勇所归纳的这种复杂关系融入到麦克里兰的“情绪激发理论”中,就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模型:

图3 心理调节因素作用示意图

由上图可见,正是这些心理调节手段通过多次的强化作用而最终导致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的不同。莫里认为成就动机是人的20种最基本需求之一,“人生而就有比较强的成就动机”[5],但是之所以有些人的成就动机比较低下,就是因为后天在遭遇失败后承受到过于强烈的不良情绪,而且这些不良情绪又没有得到恰当的调节所致。

2.4 运动员失败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培养尤其重要

运动员作为特殊职业者,在经历成功和失败的应激后,会经常性地承受由竞技结果所带来的刺激,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失败后所遭受的不良情绪应激会远远高于获胜时的情绪感受[6]。因此,我们更应该针对运动员在失败情境下的应激感受进行研究,并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情绪影响的调节手段上。同时还要考虑到,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除了对个体的情绪会产生调节以外,而且对于其后续从事竞争性活动的信心和意志力都会产生影响。

麦克里兰和温特(Wente)对人们的成就动机训练结果表明,通过某些途径可人的成就动机以在某些程度上得到改变,后来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和跟踪调查得到:“成就动机主要来自于后天教育的结果,其次是先天遗传”的科学论断。而且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培养黄金时期在人的少儿时期(八岁左右)。

目前,国内的学者就“情绪是否会影响成就动机水平”方面也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例如黄远翔[7]在对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竞赛中成就动机水平的考察中认为,导致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运动中不同的情感体验所致,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竞赛成功的向往要高于对可能面临的失败的惧怕,而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惧怕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体验要高于对成功所带来情感体验向往。隋光远[8]在对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形成机制的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3.结果探讨

基于对已有理论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的逻辑推导,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假设:

3.1 不同归因风格和不同成就动机具有相关性。在失败的情境下,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内控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风格(努力),成就动机水平低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内在的、持久的、整体的归因方式(能力)。

3.2 不同应对方式和成就动机具有相关性。在失败的情境下,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成就动机水平低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容忍与失助性反应。

3.3 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成就动机三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对成就动机产生影响。

总之,竞技体育属于高竞争、高成就和高应激的领域。对于从事任何一项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成就动机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欲望,它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和推动力量,具有成就动机是运动动机的升华和运动员自我完善过程的强势映射。

求胜的欲望的高低是决定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品质的主要品质,而成就动机是决定运动员求胜欲望的最为主要的心里特征,运动员人格特征中的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在长久的影响成就动机,因此,心理学者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采用实验探讨、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对于运动员的认知习惯进行修正,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徐培,漆昌柱.运动员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体育高教研究,1998,2.

[2] 张爱卿.动机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丁桂莲.当前国内外成就动机研究述论[J].前沿,1996,12.

[4] 梁宝勇,等.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2006.

[5]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 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王谦,译.压力与健康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 黄远翔.高校体育教育中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J].体育科技,2006,5.

[8] 隋光远. 中学生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 心理学报,2005,1.

G8

A

1008-7427(2011)03-0156-02

2011-01-09

猜你喜欢

归因动机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