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技术建设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2011-10-10刘建
■刘建
加快教育技术建设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刘建
2010年,重庆市为加快中小学建设,提出了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和“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的目标。“数字校园”建设是重庆市提出的5个校园建设之一,相比之下,也是5个校园建设中任务最重、花钱最多、周期最长,建成后在学校管理、学习、教学和科研上应用最广、使用最多、效益最好的建设工程。“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更是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学科教学的物质条件,开展素质教育的保证。
2010年,万州区将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装备标准化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拓创新,在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层层重视,思想认识到位
重庆市万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4所,学生31.5万。其中中小学274所,学生207 344人,是重庆市典型的教育大区。在教育发展上,区教委提出了万州教育要达到的“建设重庆市普通教育强区,渝东北及三峡库区教育高地,三峡库区职教和库区移民技能培训基地”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具体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按照统筹发展、推进均衡、规范管理、提升内涵的教育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全区教育更加科学、均衡、和谐、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30多年过程中,大的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已经过了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农村实验中心和小学自然实验室建设,二是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两基中的电化教育、实验室建设,三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小学计算机建设,四是2002年实施的农远工程。2010年开始实施的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和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相比前四个教育技术装备工程来说,规模更大、投入更多、技术更高、影响更远。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来说,“数字校园”和“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好与坏,成功与否,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到学校发展上档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迈向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更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万州区除城区学校条件稍好外,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很薄弱,少数学校甚至为零。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将教育信息化向全区学校全面推进,是我们时时在思考的问题。“数字校园”建设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数字校园”建设的东风,为万州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起到引领作用。同时“教育装备标准化”也奠定了我们对中小学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2010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数字校园”和“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民心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区级各部门和镇乡街道年度考核内容,不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由区政府牵头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解决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常态管理机制。区教委召开专题会议,逐项研究落实数字校园工作。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在“数字校园”建设实施过程中,摸清家底,按分类建设标准,编制了5年的建设规划,并对2010年进行数字校园建设的20所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时进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并在“建、配、管、用、研”五方面同时推进,使万州区的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得到了科学有序的发展。
统筹规划,形成建设机制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万州区在认真总结、巩固“十一五”期间万州教育技术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根据编制的万州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万州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校园”,并实现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使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库区领先,位居全市前列,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标准化的目标。
2010年,万州区全面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做了10个方面工作:一是召开“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会,成立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和万州区教育装备标准化专家指导组,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万州区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实施规划》;三是对全区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幼儿园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贯彻“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三种模式建设标准、规范和运用系统,统一了全区“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标准、模式和建设要求;四是设立教育技术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方筹集,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校制定了“数字校园”建设实施规划,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六是装备部门人员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建设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数字校园” 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七是把学校“数字校园” 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纳入每年度的学校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八是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纳入学校领导考核评估体系;九是建立学校教师教学应用考核机制;十是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落实经费,有序推进建设
“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为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万州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建设经费。区教委和区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20%,统筹用于中小学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在重庆市的40个区县中首创了经费保障的先例。全年全区总投资8 457.4万元(用于数字校园建设2 483.4万元,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投入5 974万元)。
全区数字校园建设投入公用经费550万,学校自筹670万,教师个人出资购买政府补贴笔记本电脑共计支出280万,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983.4万。全区有20所学校建成“数字校园”,占学校总数的13.9%。“校校通”已达到100%;建有校园网学校68所,占建制学校144所的47.22%,其余的76所学校也建有不同程度的学校局域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建有局域网;公办144所中小学安装视频监控镜头1 639个、报警系统213套,中心监控平台一套,所有公办学校建有视频安全监控平台;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有多媒体体教室368间;教师电子阅览室21间;中小学有计算机教室113间,计算机13 848台,生机比达到14∶1(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全面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一是建立中小学标准实验室81间;二是投资115余万元,按照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为全区初中学校配备了194个品种42万余件的生物教学仪器设备;三是投资600余万元,按照重庆市2010年中小学配备目录,集中采购了音、体、美、卫、图等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到全区初中和中心小学;四是投资220万元,为中小学校更新配置了课桌凳、黑板;五是投资39万元,建设完成1所学校的乡镇图书中心建设,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为学校、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六是投入5 000万建成26块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全区现有塑胶运动场48块,占单位总数的36.92%。
通过一年的努力,加上原来打下的基础,现实现了万州区教育四张网的平行稳定运行和应用。一是教育城域网(中国电信),二是学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中国移动),三是行政审批网(中国联通),四是农远工程天网(教育部)。
搭建了12个平台:教育OA办公平台;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平台;农远工程管理平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平台;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库管理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平台;《万州教育》网站平台;《万州教育技术》网站平台;教育城域网用户管理平台;教育人事、财务等内部FTP管理平台。
强化管理,狠抓培训科研
在“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强对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学校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督导。让教学设备在管理、学习、教学、培训中发挥其作用。
在管理中,我们按重庆市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应用考核、科研推广等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安排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教委把学校的“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纳入每年的教育督导评估检查。
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在管理方法、人员培训、应用操作等方面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完成区级培训工作。在区级培训中,一是举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二是举办“数字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培训会;三是举办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员操作培训;四是举办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培训;五是举办教育资源库建设平台程序开发培训,使开发小组的教师能采用统一代码、语言、技术规范等;六是对444个学校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平台的操作使用培训。并针对学校和教师的情况开展了学校视频监控设置使用、学校网站建设、校园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批次的个人指导培训。
加强应用,提高研究水平
一年来,在建设的同时,我们以“贴近教师、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为抓手,加强信息技术、农远资源和实验教学设施应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加强各学科的农远教资源应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组织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校积极参加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优秀成果征集遴选活动,提升了全区“农远工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校的应用研究。万州区现有3所市级、10所区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校,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实验学校定期对本教研片区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增添措施,达到“以研促管、以研促用、以研促学”的目的,促进了片区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积极组织全区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成果丰硕。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全国第七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重庆市2010年度教育技术征文活动、“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重庆市远程协作学习学生VCT作品评审活动多次获金奖、银奖及等级奖。并组织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杂志发表教育技术文章31篇。
积极开展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我们认真开展科研课题的组织与管理,对课题学校的研究进行了过程督导和中期检查评估,并组织教研员对部分课题学校进行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2010年,万州区共有42所学校开展了47个课题研究,部分已圆满结题,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