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风水的科学性

2011-10-09张晓云田秋月刘晓慧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风水学风水科学

张晓云 李 宝 武 欣 田秋月 刘晓慧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风水一词,从古至今,几千年来直至现在都繁复的出现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他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还是说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那风水是什么呢?涉及到建筑的哪些领域中呢?

风水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鼎盛于明清阶段.历史上最早提出“风水”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提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只是这一学科的称谓,并不只是单纯的风与水.风水又称“堪舆”,许慎在《说文》中解释:“堪,天道;舆,地道.”堪,为天,代表高处;舆,为地,为下处,有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总体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所以后世把看风水的人亦称之为“堪舆家”.此外,又有称风水为青囊、青乌、相宅、阴阳、地理等.

从字面我们即可看出风水与天文、地理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堪为天,舆为地,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其中人类的生存运作,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运用到建筑中,则是古代在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体概括.

那么他是科学么?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接触:

1 建筑单体的选址——民居的“相宅卜地”

“背山面水”是极佳的风水宝地

在风水学中,择宅最基本的常识是:背山、面水.虽然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是其中缺蕴含着非常重要的、非常必须的多个方面综合的以人为本的科学考虑.

我国自古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总体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向,这样的气候环境使得“背山面水”形成非常好的人居环境.

1.“背山”——首先,在冬季山体可以阻挡西北向来的寒风,从外在环境上就解决了居所的保温、防风需求,在夏季,处于背山位置的建筑,则可以享受西南方向的水汽,这在对于改善建筑周边环境的小气候来说是很必要的.其次,山上的树木资源可以解决生存的房屋建材和冬季的取暖资源,且山上的动植物也是食物、医药的重要供给;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面水”——可以解决生活生产的水源需求,同时起到了避免水涝灾害的功用,是天然的排洪设施,保证了长久的居住条件.所以,虽然只有仅仅的四个字,但是其中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地理、生态等等的科学道理.

2 城市规划的布局(古代都城、封邑等的选址和宫殿、宗庙的布置)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唯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即为“堪舆”.

交通便利,用水充足,背山面水,空气清新而流通,朝向尽量避阴向阳等,均为建国都、兴属地的首选地理条件,其中包含着很多方面的科学考虑,并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理地貌是“堪舆”的直接对象.山川水体是保障一国安全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是良好的防御依托,是弱小军队战胜强大军队的有利条件.在国内的政权交替和经济发展上,历史上地理环境对一国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则不胜枚举.且“面水”首先可以满足一城的生活用水问题,解决了居住者得生存需求;其次在满足生产、生活、防止洪涝的需求之外,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以漕运的方式解决了陆路运输的诸多不便,并和其他地区予以交融,带动地区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对于都城的选址历朝都非常重视,会派遣大臣“相土尝水”,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长安从登上政治舞台以致历代发展,成为我国古都之首,其地理位置、周边地貌环境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东有崤山,南有秦岭,西有陇山,而北濒黄河,易守难攻,秦末政治时期,新君统一需要更为顾虑的不是周边各族或小部落的侵扰,而是关东诸侯的难于统治,尤其是农民起义的严重威胁.若在长安建都,“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定都长安,就是具体的例证.

所以建筑风水的“堪舆”,乃是对都城位置从客观需要到政治统治科学辩证下的选址,而非纯粹“迷信”的卜吉问凶.

3 建筑空间的方位布局——“坎宅巽门”

在民居的四合院的布局中讲究“坎宅巽门”的方位布置——“坎宅”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巽门”是指在东南方开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之中,可避火灾;“巽”为东南方向,在“五行”中主风,进出顺利,财源不竭,金钱流畅;且官属火,“巽”在“五行”中为木,木能生火,门开在东南边,会官运亨通——这是风水中对“坎宅巽门”的说法.

但是我们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其中的科学依据.

首先,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房屋坐北朝南的才能满足房间的日照,满足人体的需求.万物的生存都依赖于太阳,阳光对于人类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并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尤其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等等.

其次,建筑坐北朝南及大门设在东南方位,不仅可以满足房间的采光,同时还可以阻挡冬季西北向的寒风,使得建筑仅在空间的布局上就能达到对自然环境及能源的有效利用,趋利避害,满足建筑对保温防风的要求,例如在冬季,南房(坐南朝北)比北房的温度平均低1-2摄氏度.可以说“坎宅巽门”是古代建筑在建筑节能上的有效做法.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蕴含在建筑风水的科学性,是对建筑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心理生理以至国家的生存、安定等各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是一门学问.但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以下的种种原因,使得我们丢失的本来的科学依据,成为迷信的“代言人”.

1.我国的教育体制乃为师傅传授,早期教育形式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范围亦不类国外的普及,每人的领会及反馈能力不同,不能把最原始的文化精髓传承.传话的游戏是我们所熟识的,从第一人到第三人只是中间加了一个人的传话和解释,便使意思有可能成为完全相反的一面,以致于其中越来越缺乏原始的真实性,使得“风水学”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状态,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

2.我国“传道”有许多传诸如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规矩.以及个人对“传道”的不同认知,有不愿将其流传发扬或者有“留一手”的不同方面的困惑,使得风水本义失传.

3.部分由于政治的原因,象“焚书坑儒”等类似的政治事件,使得我国各个方面的精髓遗产越来越不完整,以致只剩下了说法,而丢失了最原本的根源、解释,科学关联许多,却以极为简短的字数来表达,使得我们不能非常明了的看出其中真正的含义.

4.另有居心不良之徒,知道了些皮毛之象,未深究其根源就敢以风水学家的身份自居,追求名利,或因为巩固统治的需求对部分现象的大肆宣扬,而把“风水学”带入了迷信的深渊.

5.加上我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外的差别,发展到后来又成为了典型的官式教育,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在朝代的更替中使得人们的生活淹没在世代相传的光耀门楣的官本位心理下,自然没有旁余关注其他,没有对自然科学加以相当的重视,所以几乎遇到事情,便是以前所传下来的方法来对待,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原因,仅仅是怎样说便怎么样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只是归咎于天命,而未知何为“天命”、不知“天命”本然,给了欺世盗名之流发挥的空间,导致了现下“风水学”的本源流失,而近乎成为了“迷信”的代名词.

所以说建筑风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只是我们没有看透“风水”的面貌,明白其本质.风水学虽为中国独创,现在已影响至世界范围,而且国外比我国更为重视对“风水学”的研究,不仅在建筑领域,在国外其他不同的领域中,也得到了专家的相当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国外尚且如此,我们也就更应该正视本土所传承下来的东西,正视我国的文化,应正视建筑风水的科学性,追本溯源,探寻背后真正的科学释义,使其能在现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人类生存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我对建筑风水的一些看法,我相信他蕴含着广阔的科学,是一门需要我们去去芜取精、去伪存真、还以本原的学术,是一门需要注以长时间研究的学问.路途肯定曲折难寻,但是依然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研究并应用于实践.

[1]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

[2]余易.建筑风水十三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3]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4]程建军.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猜你喜欢

风水学风水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风水学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传统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家居风水学研究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