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山城”景观风貌特色现状调查研究
2011-10-09孙晓璐
孙晓璐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1 前 言
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重要体现,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市作为北方著名的塞外山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让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山城”景观风貌特色,避免走入“千城一面”的规划建设误区.
2 张家口市“山城”传统景观风貌特色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张家口市三面环山,清水河贯穿主城区,山地城市特色明显.历史上作为军事要塞,后发展为边贸经济为主的“塞外山城”,古长城、大境门、水母宫、赐儿山等历史古迹记录着“山城”的发展历史.
2.1 万里长城—大境门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其雄坐于东西太平山中间,居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咽喉,是长城著名边关隘口之一.门额之上有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所书“大好河山”四字,笔力苍劲,颇为壮观.
2.2 道教名山—赐儿山
赐儿山市区西部,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远望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若登山而上沿路铺设台阶路面,陡削路段则安装扶手栏杆,拾级而上即可达云泉寺.
2.3 张家口母亲河—清水河
清水河由南向北纵贯张家口市中心.自大境门东侧进入市中心,将市区分为桥东、桥西两部分,是张家口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宝贵资源.清水河作为张家口的母亲河,伴着张家口走过了风风雨雨,孕育了城市的文明.清水河由南向北贯穿张家口市区,但由于长期缺乏治理,平时是条干沙河,雨季成了臭水河.通过治理,今天的清水河波光粼粼,不仅促进了市区空气质量、总体环境的改善,也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 “山城”景观风貌特色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3.1 山城景观建设所面临问题
在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城市面貌趋同,传统特色尽失.张家口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建设的同时,也存在“建设性破坏”的问题:高楼林立而遮蔽了人们对周围环山的观察视线;交通线的建设切割山体严重而使往日的青山变得斑驳;采石采矿更令美丽的“山城”满目疮痍等等.
3.2 研究区域确定及简介
作为塞外山城,张家口市也正面临着城市化给特色景观风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选取北外环沿线,即古宏大街——西坝岗路——平门大街一线作为调研区域.
北外环线是通往坝上、内蒙的交通要道,南北两侧百米处分别为小白山和西太平山,其沿线景观风貌决定着游客对塞外山城的第一印象.
张家口市正在实施为山城“增绿添彩”绿化工程,且已建成西太平山公园、小白山景区,体现着城市优美的自然景观风貌;
西太平山上保留着在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遗址,气势恢宏;中国万里长城中的四大关隘之一——大境门也矗立在此.
古宏大街正处在旧城改造中,城市建设对特色景观风貌的影响具有代表性.
4 “山城”景观风貌特色现状分析
4.1 城市建设对山体的破坏
古宏大街北侧、西太平山公园山脚下建设中的香江名城国际小区,建设过程中无视山地地形特点,大肆垦山,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挖掘土方量,还破坏了山体植被,造成局部生态失衡,严重损坏了山体的自然景观风貌.调查中施工人员反映,雨天山体曾多次出现过滑坡现象,如图4.1所示.
对于山地城市,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适应山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保持山地城市自然形态和特色城市意象.山地城市在其规划中不能盲目沿袭平原地区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布局结构模式和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以致造成“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使山地城市原有的鲜明个性、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4.2 城市建设对明德北路历史街区破坏
明隆庆五年(公元1517年),来远堡的蒙汉市场鳞次栉比,店铺长达四、五里许.——《宣府镇志》
其中描述的“蒙汉市场”就是现在的明德北街,它是当年的张库商道的主要交易市场,历史上的繁荣,解放后的凋零,它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2004年8月,大境门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将其分为七个区进行开发,除对大境门进行恢复性修建外,其它大地块都用作了居住区用地.该街目前正在拆除中,如图4.2所示.
图4.1 对山体的破坏
图4.2 对历史街区的破坏
历史街区的开发是在保持原有历史街区的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的开发,而不是割断历史仅仅保护某一建筑的重建,开发必须坚持历史真实性原则、风貌完整性原则和生活延续性原则.
4.3 城市建设对特色景观风貌的间接性破坏
北外环沿线山地自然景观的现状,如图4.3所示.
图4.3 北外环沿线山地自然景观的现状
4.4 建筑物布局及体型体量对特色景观的影响
平门大街北侧的张家口教育学院紧靠西太平山,并以之为屏障,其建设考虑建筑物的布局与山地自然景观的关系,在学院入口与西太平山体之间留出空间,作视线通廊处理,沿通廊两侧布置建筑,依山势层层退台,充分利用了景观特色和地形特点.站在学院入口即可看见西太平山,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山上的明长城,拉近了人与景观的距离,把山地景观直接引入到城市中来,如图4.4所示.
与教育学院相毗邻的张家口财经学院则忽视建筑物布局与山地自然景观的关系,正对学院入口建造体型较大的教学楼,建筑物与山体无层次之分,造成视觉上的拥堵与凌乱,如图4.5所示.
图4.4 建筑对景观的影响
图4.5 建筑对视觉的影响
在城市特色景观区域,城市建设应注意建筑物与特色景观的关系;同时,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强对建筑物的体型体量及布局的引导与控制.
5 结 论
在城市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城市竞争越来越不是单纯的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在当今的全球化竞争中,没有特色内涵的城市将很难脱颖而出,而景观风貌又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现在各个城市正迫切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而进行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出谋划策.在此过程中,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建设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周波.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9:30~33
[2]王建国.城市风貌特色的维护、弘扬、完善和塑造.规划师,2007,23(08):5~9
[3]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2005
[4]梁慧平.北京建设宜居城市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