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011-10-09潞安职业技术学院申林晶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申林晶
论山西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申林晶
继东部经济先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崛起”是我国又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身处中部地区的山西省,应该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改进经济布局,加速产业的转型。本文从山西省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瓶颈,分析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山西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
一、山西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
过分集中在煤、焦、冶、电等几个行业,结构过于单一。以临汾市为例,2007前11个月,临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实现利税115.08亿元,增长25%。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实现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1.2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39亿元,同比增长1.1倍;炼焦业5.59亿元,同比增长40.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9.94亿元,同比增长12.3%。这四个主要行业共占总额的83.5%。
2、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在支撑城市经济的几个主要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采掘原材料工业比重大,深加工比重小的问题。工业的初级化程度持续扩张,以矿产品为主体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出的2/3以上。这就导致了低价卖出初级资源产品,高价买进工业加工品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浪费了资源。
3、结构趋向同化现象严重
山西地区与地区之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趋同不利于各地区之间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上述种种问题反映了山西产业结构低级粗放、效益不高的弊端,严重延缓了山西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
二、山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1、重视人才战略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想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始终是人力资源。而山西在这方面却是最让人忧心忡忡的。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全省共流入高级专业人才247人,流出1011人,净流出764人,尤其是45岁以下拥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流失严重,其中工程类和教育类的人才流失最多。在没有人才的情况下,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的政府在引进人才的竞争中,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不改变重物不重人的“拜物观”,确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发展观,在人才培养,选拔、提升,激励机制中下功夫,除了优厚的物资条件,真真正正的为各类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
2、升级传统产业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适度限制初级的采掘工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条件,以煤、焦、冶、电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增加深加工的比重,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把传统的的产业从大做强,从粗做细,形成一个高、深、尖的产业链条。
(1)加快高新技术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以煤、焦、钢铁等大宗产品为主的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效率和营销能力,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减人增效,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强化低成本优势。
(2)加强新型产品的研发,针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技术—产品—资金—技术”的良性循环。
3、培育新兴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一定要敢想敢做,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总产出的比重,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山西人文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名人足迹星罗棋布,其中全国现存完好的宋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72%以上在山西境内,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全在山西境内,山西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地上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可移动文物有35000多处,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西有五座,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6处,省内文物古迹景点可成为全国之最的约有60多处,从文物的数量与价值来说,山西在全国是相当突出的,谓之文物大省当之无愧。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打造集旅游、娱乐、商品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益,无疑是一条好的出路。
[1]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2004
[2]穆满根.李秀杰.蔡永乐.焦希颖,试论山西资源城市转型新途径[期刊论文]-研究与探讨,2007;03
[3]刘亚莎.论山西经济环境与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5;11
[4]郭勇.山西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期刊论文]-区域经济,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