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与趋向分析
2011-10-09兰州石油化工国际事业公司李满洋
兰州石油化工国际事业公司 李满洋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与趋向分析
兰州石油化工国际事业公司 李满洋
国际贸易理论是随着经济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完善起来的,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本文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其发展趋向两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 发展 趋向
面对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不断出现了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形式,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适应和解释当前的贸易现象。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理论要随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及国际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起来,并且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向微观、内生及动态的趋向演变。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时期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包括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其中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典型代表,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系列传统假设上进行研究的,包括规模生产收益不变、充分就业、生产技术给定、完全竞争等。
1、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思路是基于分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报酬两方面展开的,主要内容是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并且各自在生产中都具有较高效率,也就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如果两国依靠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相互交换绝对优势产品就会双方都获益。这种“双赢”的理论仍然是当代各国贸易的宗旨,但是绝对理论只是片面地解释了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贸易获利,而无法解释国家的所有产品都存在绝对劣势的情况。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对各国贸易都有利。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2、新古典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初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从各国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贸易模式是一国应该出口本国较为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同时进口本国较为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样,都认为自由贸易对贸易参与国是有利的。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不仅考虑了劳动的生产要素,还揭示了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但是这个理论的成立仍然是建立在生产条件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基础上,沿袭了优势理论的发展思路。
(二)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学者瓦西里·里昂惕夫首次发现战后的贸易模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相符,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贸易新现象的研究,也促使了一系列重要国际理论的产生。面对着战后不断出现的新贸易现象,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大、产业内部贸易增长、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发展、区域集团的内部贸易增多、新型贸易方式的出现等新现象,诞生了包括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论、新要素贸易理论等新理论。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保罗·克鲁格曼从多种角度建立模型对产业内的贸易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在国际贸易从完全竞争转变为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在递增阶段,即使两国之间不存在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就产品的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而言也会促使国际贸易发展的结论。推翻了传统国家贸易理论中的假设,成功解释了战后贸易的新现象。之后,一些经济学家还直接从垄断企业的发展行为角度来分析国家贸易问题,提出了各国之间进行同质类产品的贸易的原因在于垄断企业的市场销售策略。这一时期的经济学者的研究理论吸取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了当时迅速发展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而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为国际贸易新现象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趋向分析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向微观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是随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及国际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相适应。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逐步壮大、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新的贸易形式出现,产生了跨国公司内贸易理论、一体化贸易理论及产品内贸易理论。这不难看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已经从新贸易理论的产业内贸易研究,逐步过渡到对某一贸易主体、贸易现象的微观研究。这些新的理论研究,不仅是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整合和补充,同时也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推向了更为细致的产品生产方面的研究。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向动态研究发展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之上的研究,具有静态研究的特征。新贸易理论已经逐步从静态研究转变为动态研究,推翻和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的假设,使理论更符合实际贸易现象。20世纪80年代,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构建内生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将交易费用、产权研究、新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演化经济学及信息经济学等整合为一个新的贸易理论框架。进入21世纪,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继续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理论框架下继续深入研究,综合考虑了历史的作用、运输成本、要素的变动及国内市场效应等多种动态因素,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了所创立的新经济地理学中。这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正向动态研究及微观研究的趋向发展。
[1]唐果.贺翔.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和演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01)
[2]池勇海.李德甫.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演变述评[J].商业时代.2010.(11)
[3]陈晓文.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J].国际商务.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