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的思考
2011-10-09开滦集团有限有限公司社会保险处王晖
开滦集团有限有限公司社会保险处 王晖
所谓异地就医,就是指参保人在其参保统筹地区以外发生的就医行为。目前,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将达到90%以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民医保时代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方面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政策的属地原则,医疗保险实行以县或市为统筹单位,参保人原则上只能在工作地或居住地参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日益加剧,异地就医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我国异地就医住院人数约占参保住院总人数的5%左右,在异地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已占医疗总费用的12%左右,虽然看起来比例不高,但就庞大的基数而言,已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看病难、报销难、负担重”的矛盾在异地就医人群中显得异常尖锐。完善异地就医管理不仅是医保内部的艰巨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重大课题。
一、异地就医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异地就医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加快推动了异地就医的进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就业、生活的选择性越来越广泛。流动性的加快,使异地就业的现象大量出现,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这些都促使了异地就医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同使异地就医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参保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地长进。他们为了保证较难病症的治愈率,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患病时特别希望到自己满意的医疗机构就诊。于是,多数参保患者不幸患较重疾病之后,都要求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有关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医疗技术原因到较好医院就医的。目前,由于转诊而产生的异地就医。已成为异地就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异地就医人数显著增加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加剧,社会存不断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面对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是现在普遍采取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使得老年人更加依靠子女,从而需要在子女生活所在地居住,加之老年人义是易生病群体,就使得异地就医的人数的增加。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 6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到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人Cl将突破4亿。老年人旅游、探亲、投靠子女等事宜,必然涉及异地就医问题。这是老龄化社会的客观现实。
二、异地医疗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异地就医患者个人垫付医药负担太重
异地不能结算问题是目前医疗保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它给异地就医患者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经济压力。特别是那些重症患者。医疗费用较高,而且异地就医报销不及时,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有些病人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垫付医疗费从而影响到病情的及时治疗。即使因工作关系在异地就医的轻症患者,由于地域的限制,也不可能经常回参保所在地进行核算报销药费,多数人工资又不高。因此,长期积压药费问题也给异地就医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另外,回原地报销往返奔波的交通费用和误工损失也从另一个角度加大了异地就医人员的经济困难。
(二)医疗监管难度大成本高
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异地就医人员、异地医院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监管和制约机制,既不能实现对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实时监控,又很难对异地医院、异地就医人群进行监管,导致异地就医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难以保障广大异地就医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给个别异地就医人员甚至医疗机构骗取医保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异地就医监管的成本较高、取证困难,违规处理也难以落实。一些地区受经费限制,一年也难以组织几次检查:尤其是一些退休异地安置人员居住范围广泛,即使在审核中一些报销单据明显存在疑问,也无法进行调查核实。医疗监管手段的单一,管理原始。对外地违规医院缺乏地区问的协查合作机制,只能对实施欺诈的参保人进行相应处理,对违规医院无计可施,无疑助长了一些医院对异地患者的违规行为。
(三)异地医疗保险管理缺少统一的政策、制度规定
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统一性是异地医疗保险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作为民生工程,公民在医疗保险待遇上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地区的差异使参加异地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无法从政策、制度、管理机构上对异地医疗保险进行规定、统一,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异地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三、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的对策
异地就医不可逆转,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要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异地就医难问题,必须逐步建立全国医疗统筹机制,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摒弃地域差异。但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有序进行。
(一)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异地转移的政策法规
目前.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关系转移办法是当务之急。由于涉及到地方利益.单纯依靠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是不足够的,必须从立法层次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规范与标准.并要求各统筹地区严格遵照执行.以此保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问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参保人员跨制度、跨地区医保关系的顺畅转移。
此外,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费用报销范围,统一各地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以及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制定各级医保定点医院统一的最低起付标准、门诊或住院报销比例、封顶线、结算方式等。
(二)加强医疗保险异地转移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
搭建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是解决医疗保险异地转移问题的技术保证。为此,必须研究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标准。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数据库,改善统筹地区问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使得异地就医信息流动顺畅。尽管目前不具备快速提升医保统筹层次的条件,但提升统筹层次是彻底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科学、规范的政策标准,加速实现市级、甚至是省级医保统筹,以解决政策对接上的障碍性问题。在统筹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实行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医疗待遇、统一信息网络、统一管理基金,减少机构间的矛盾。另外,健全经办流程、开展异地就医最现实的措施和办法就是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建议采取先行试点,再全面推开的方式进行。异地就医是与本地就医并行的概念,异地就医同样涉及到费用结算、费用审核、费用拨付等与本地就医相同的工作流程,而且异地就医涉及面大,社会影响深远,只有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审核等流程中的经验,才能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
完善异地医疗保险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是规范是异地医疗保险的必要手段,加大异地医疗保险的核查与惩罚力度,建立从巾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定期派专业人员对异地医疗保险情况进行调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加大监管力度。
同时。还可以进行异地委托、区域协作,在点对点联网与支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异地医疗保险机构之间协商委托互查、检查结果互认的办法,或者一定区域内,比如省内各统筹地区之问的区域协作、委托代管的办法。异地就医人员由其居住地点或就医地点医疗保险机构代管,委托监管、审核,由参保地医保机构根据委托审核结果核算待遇。由居住地医保机构代为支付,医保机构之间定期完成基金结算、划拨。
(四)针对异地就医不同原因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
即根据门诊和住院、短期和长期、工作和旅游以及退休异地安置等不同情况。参考卫生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异地就医实行分类管理。动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应该探索放开异地定点,联合管理;重点城市周围地区由于地理原因或者医疗卫生资源差距原因所导致的异地就医,应该在就医环节上加以疏导管理,建立统一的异地就医计划系统,有效分流并适当调控。同时,区分长期还是短期,门诊还是住院,工作原因还是非工作原因,主动还是被动选择异地就医等不同情况,在管理和待遇上有所区别,以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与合理。
[1]王伟建,区域协作平台便利参保患者异地就医,《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4月
[2]胡芬,浅谈现行医保异地报销的难点与对策,《湘潮》,2007年第6期
[3]焦卫平,医疗保险异地安置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中国医院》,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