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途径
2011-10-09延安市审计局呼冬梅
延安市审计局 呼冬梅
绩效审计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途径
延安市审计局 呼冬梅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评价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审计机关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绩效审计侧重于对某一项目或系统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侧重检查和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的合规性和效益型,重在平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对于正确评价选聘党政领导干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合理评价专项资金或资源的使用效益,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成本分析,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作出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政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审计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主要放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更多的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了对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上,审计的功能也仅仅是局限在审计的“监督”功能,忽视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绩效审计,没有发挥审计的效益评价功能。绩效审计主要侧重于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绩效审计不仅能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从经营管理等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依据。将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就是将绩效审计融入到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分析,评价绩效水平,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有助于保证党政领导干部按照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避免部分领导干部为了自身政绩的需要对社会、环境、资源造成损害。同时将党政领导干部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其任职地区的发展。
二、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1、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联系
审计是审计部门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审计可以分为三个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的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的监督、鉴定和评价活动。
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建立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有关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和数据,与既定目标相比较,评价其符合程度,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相关各方的一个系统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结果报告给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有利于进一步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积极整改,加强管理,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同时绩效审计不仅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存在的问题,还能从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分清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责任人的责任提供依据。二者相互促进。
2、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
绩效审计通过衡量资源或者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考察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资源的利用效益作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费使用上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审计,侧重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1)审计目标的区别:绩效审计是评价各项投入资源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并找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途径,既可以对整个单位的管理活动,也可以对特定的业务和专门项目。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情况。
(2)审计对象、范围:绩效审计对象既包括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活动,又包括其他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各项管理决策活动,主要是审计具体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是围绕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审计,包括资产、负债、损益及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的真实性、合法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3)审计方法、手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需要组织、纪检、检查、人事、财政等国家权力部门的协调,共同实施。绩效审计的专门方法还包括工程概算评价、成本效益分析等专业衍生方法,审计人员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那一种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针对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来反映问题,并分析落实经济责任人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对审计中发现的与经济责任无关的其他问题可以采用管理建议书等形式来反映。绩效审计报告主要是对被审计项目的立项程序是否规范、资金管理是否合规、成本核算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出评价。
三、绩效审计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途径
1、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中引入绩效审计目标
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中融合绩效审计目标,体现绩效审计的理念。探索将绩效审计目标引入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将揭示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效率低等问题,评价领导干部在职能履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绩效等方面的工作业绩,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和加强管理水平,绩效水平作为审计主要目标之一,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层次。
2、审计方式由政策评价向绩效评价转变
坚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被审计对象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财政经济政策执行的效果,内部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执行和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以及重点专项资金的效益性等方面的情况,以此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依据,将审计结果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加以反映。
3、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既能满足绩效审计目标又符合现阶段绩效审计发展实际的审计放个。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查阅账簿、审阅资料、实地查验、询问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还应该采用因素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网络图等图标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数学分析方法、项目评估和最优实例复合等对比评估方法。加强对传统的审计方法、技术和手段的变革和突破,合理进行经济测定、效率测定和效果测定及其评估,是审计方式更加科学化。
4、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合理反映绩效
在综合分析、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情况的同时,要突出“四个重点”,即围绕重大经济决策的全过程,突出决策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积极推动政策、决策的实施,通过及时反馈决策的执行与实施效果,促进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及时评价并调整相关政策,保证目标的实现,对决策绩效作评价。围绕资金流转过程,突出资金的核算、管理、使用,重点审计财政资金的效果性、公平性以及环保性上来,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作出评价。以内部管理状况为基础,突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正确评价其对绩效水平的影响。以被审计领导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经营发展和事业发展状况为基础,突出对总体绩效的评价,提高评价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等方面的审计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绩效审计必将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政府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要提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适当的扩大绩效审计的范围。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时刻体现绩效审计的理念,将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不能孤立的看审计对象某一方面是否达到某种程度,要综合性的评价被审计对象,共同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杨春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问题探析[J].新会计,2010,(7):47-50
[2]潘鸿华.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J].管理观察, 2010,(7):245-247
[3]陈佳.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现途径[J].审计月刊, 2010,(7):36-38
[4]刘廷峰,张兵.浅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理念[J].经济师2010,(6):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