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裂缝》中的诗性智慧

2011-10-09陈慧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275

名作欣赏 2011年3期
关键词:维柯诗性裂缝

⊙陈慧[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275]

浅析《裂缝》中的诗性智慧

⊙陈慧[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275]

维柯的《新科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了民政世界的真理,提出了诗性智慧这一共同人性,揭示了人类原始智慧的诗性特征,强调了人的认知实践功能,为18世纪的美学增添了超前发展的一页。多丽丝·莱辛的《裂缝》展示的是一幅原始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画面,而这正是维柯对人类发展中神的时代做出的诠释。《裂缝》中人类的智慧是诗性的,人类的思维是感性的。人们认识世界,在使用语言和工具方面都充满了诗性智慧。这个时期属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儿童时期。

维柯诗性智慧《裂缝》

一、维柯及其美学思想

维柯(GiambattistaVico,1668-1744)是18世纪意大利重要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属于意大利甚至欧洲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当时的意大利受到文化经济衰退、外敌的入侵以及官政与宗教勾结压迫三座大山的挤压,学术气氛一片死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当中,维柯以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根源的深刻视角,向欧洲流行的笛卡尔理性主义发难,批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经典唯心主义,指出思考不可能是身体存在的原因。维柯认为真理即实践,事情只用通过行为才能明白其中的真相。他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出发,从大量的希腊罗马等史料当中总结出人是民政世界的创造者,所以应该由人类自己来解释自己创造的民政世界。维柯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重视语言学与哲学的结合,即历史与理性的结合,开启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人的共同性和社会的本质,后来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受其影响,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但是由于当时严重的宗教迫害,维柯的思想也不免存有局限性。他在《新科学》中肯定人实践观点的同时,一直小心翼翼地将基督教排除在其研究对象之外,谨小慎微地重复对诸异教民族的强调。维柯虽然对传统的基督教宗教局限提出挑战,但是本身未能完全解脱宗教思想的束缚,最终还是肯定了基督教中神的绝对真理,认为自然世界不可理解,而唯有神具有解释一切的特权。

虽然维柯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美学思想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同意埃及人对人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将人类的历史分成: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个时代螺旋上升发展。维柯喜欢用人的发育成长来形容这三个历史时期。神的时代是指史前的原始文化,属于儿童时期。英雄时代是当民政国家出现的时候,属于人的青年时期。而人的时代是当人发展到以理性为基础而建立民主正义社会的时候,属于人的成人时期。每个时代都有相对应的语言风格、社会形式、政治结构、法律规定、人性特点、风俗习惯等。而维柯认为在所有这些时期和要素当中,最主要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一个人的共同性①——诗性智慧。“诗性”一词在拉丁词源当中是创造的意思。诗性智慧也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维柯认为原始人只有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维,原始人的思考是一种直觉式的,基于肉体的思考。维柯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看作一组对立,当感性思维越强烈的时候,理性的成分就越羸弱。维柯归纳出感性思维运作的两条规律:一是以己度物,即将陌生的世界与自己的身体或感受做比较,用隐喻的方式来阐释世界。二是就近的类概念,即人的本性是喜欢一致性,人们倾向于将距离自己较近或用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命名陌生的事物。基于这两条原则,维柯耗时二十余载,通过大量史料的研究证明他的假设——诗性智慧。原始人都是通过诗性智慧来思考的,他们的语言充满隐喻,他们的思维虽然缺乏理性哲学的成分,但是感性想象和想象思考都异常丰富。

二、《裂缝》简介

《裂缝》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2007年的作品。《格拉斯哥先驱报》指出这本小说寓意深刻,主题严肃,有可能会被认为是莱辛最好的作品之一。莱辛写下《裂缝》的机缘是她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人类先有女性后有男性。这一提法引发了莱辛对宇宙的再思考,引起了她对人原始状态的好奇探索。《裂缝》通过一个罗马图书资料管理员的叙述和研究,描述了人类从只有女性的裂缝族发展出男性即喷射族到最后男女结合才能产生后代的过程。人类最原始的时候只有裂缝族。她们生活在海滨裂缝山的旁边,随着月亮的盈缺而怀孕生育。但是有一天某个裂缝人生出了一个长着管子和肿块的怪物。裂缝人觉得这怪物异样的部分极丑,不知所措。她们将这些怪物叫做喷射族。后来又有更多的怪物出生,她们将这些怪物扔到夺命石上去,任老鹰啄食。老鹰并没有杀死所有的怪物,有些怪物还受老鹰的呵护而在低谷地区成长。他们大多通过喝鹿奶而生存下来,而老鹰则成了他们的盟友不断地为他们送来男婴。就这样喷射族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群体,而与此同时裂缝族却逐渐发现自己失去了怀孕生子的能力。她们当中有一些先锋人物从胸鱼交配的身上得到启示,便尝试寻找喷射族进行模仿。此后,虽然裂缝族中的顽固派试图毁灭所有的喷射族,但是历史的发展不可逆转,裂缝族便与喷射族结合,繁衍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性。《裂缝》充满了对原始人类社会的种种假设和揣测,寓言意味十足,从中可以窥见原始人类的诗性智慧。

三、《裂缝》:神时代中的诗性智慧

《裂缝》描写的原始时期属于维柯时代划分中的神的时代。裂缝族和后来产生的喷射族是一种家族同盟的关系,并没有出现英雄时代贵族统治和民政国家,更没有人的时代以理性为基础的共和民主政治。裂缝族和喷射族这个时代的人们形象思维十分丰富,而抽象思维却非常贫乏,缺乏哲学理性思考的痕迹,属于文明发展的儿童阶段。他们的语言是诗性智慧的最好代表,表现出以己度物和就近类概念的认知原则。神的时代的语言是一种无声或稍微发声的符号语言。整个自然界便是神说话的内容。各种神谕其实就是不同的自然符号或动作仪式的表达,其中充满隐喻。虽然《裂缝》里很多的原始资料记载了裂缝族和喷射族说话的内容,但是罗马资料管理员时常提醒读者记录这些珍贵资料的历史学家不太可能知道原始人在想什么,更不可能了解他们说话的内容。他指出这些只不过是历史学家加入了现代人的猜测和想象,并不能真实反映原始人的语言状况。但是从其他史料中可以窥见原始人类在认识世界、使用语言和工具上所体现的神时代的诗性智慧。

在认识世界方面,裂缝族将裂缝山视为孕育自己的宝地。她们将山的形状与自己的身体做类比,并将之称为裂缝山。山上裂缝处生有红花,经过碾压便会流出红色的浆液,裂缝族将其想成是月经的暗示,而又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跟她们的怀孕繁殖期相关,她们将残月想象成月亮的另外一部分充盈了她们的子宫,延续她们的种族发展。月亮便是她们当中的自然神。由于她们生长在海滨,水性极好,身材肥硕,甚至在水中游泳比在陆地行动更灵活,她们爱水,甚至把自己想成是大海和鱼的后代。以至于到后来发现没有喷射族无法怀孕生育时,她们曾孤注一掷跳入海中期望海水能充盈她们空洞的子宫。偶然的机会,一个裂缝人看到了胸鱼交配的情景,看到了它们透明身体里面液体从一条鱼的管子进入另一条鱼而产生了许多鱼卵。她便联想到喷射族也有管子,她回忆起之前将喷射族关压起来当宠物一样养育的时候有过玩弄管子而变硬喷射液体的事情。于是由于人对于一致性的喜好,根据就近类概念联想到或许裂缝族也可以这样跟喷射族结合而繁殖后代。这样便出现了裂缝族的先锋人物麦儿。

她翻过裂缝山,经过夺命石抵达喷射族居住的低谷。起先喷射族的人对麦儿充满恐惧,因为她正是曾经虐待他们的那一族群,让他们受尽苦难和折磨。但是他们都被一种莫名的冲动支配着。这种冲动正是一种强烈的共同性欲驱使他们与裂缝人麦儿接近。他们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一种欲望,不知道这浑身的精力和活力与他们的管子和肿块有关。他们也顾不得恐惧,单凭身体的肉欲指示行动。他们进行了群体的交配。他们在麦儿离开之后,极其渴望再次见到麦儿,期待她的到来。喷射族意识到他们无法繁育后代,而只有裂缝族有这一能力,她们的胸部一直都充满了乳汁,可以喂养婴儿。也正因为他们也尝过裂缝族的乳汁,他们后来才想到可以用鹿奶来做替代品哺育婴儿。当养育他们的老母鹿离开以后,更增添了他们对裂缝族的期盼。他们似乎已经将裂缝族的特殊能力视为神力,期盼着与裂缝族这一神族的接近和繁育,便有了之后的裂缝族与喷射族的共生共衍。

人类的历史继续前进。当电闪雷鸣产生的火花燃烧了森林,这时候的裂缝族和喷射族保存了火苗。他们尝到了烧过的动物尸体逐渐懂得动物经过火烧后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味道这一类概念。于是有了进食前的烧煮过程。当时的地球环境或许在经历着一些气候的变化,刮起了大风,人们将风比喻作“噪音”,“噪音”让婴儿哭泣不停,“噪音”让人们搭建了草屋披上了各种外套。

自然的变化让人们开始迁徙,从最原始的海滨迁入河边低谷,再进入森林。裂缝族原本不愿离开她们的发源地,只有少数的裂缝人跟随了好动的喷射族到远离海滨裂缝山的地方去。喷射族厌倦了性游戏之后,他们嫌裂缝族抱怨太多,怀孕生育过于麻烦拖沓,总想离开裂缝族。即便裂缝族想方设法挽留小喷射人,不让他们跟随成年喷射人离去,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小喷射族会明白自己是属于哪一方的。就近的类概念再次起作用,让小孩子认识自己与他人。喷射族开始跨越自身环境的界限去想象海对岸的状况,思考着或许从一点出发不停地按着一个的方向走会回到原地。于是便有了男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他们要用身体去体验这个未知的世界,要身体力行地参与自然当中,以肉体感受一切。当他们在旅途中受了挫折,当他们意识到是该造婴儿的时候而他们远在他方,于是赶紧启程又回到裂缝族的身边。这时候他们看到裂缝族,感觉她们充满温暖和宽慰的情愫。此时,在喷射族眼里,不是具体某个裂缝人是自己的母亲,而是任何一个裂缝人都像母亲一样,有一种母亲般的温暖和关爱。人类逐渐产生了感情,不但对外部世界有认识,同时也更多地发掘内在的感受。

在语言使用方面,裂缝族和喷射族也呈现出诗性智慧。裂缝族将栖息的山地跟自己的躯体特征比较,将之命名为裂缝山。对于生出来的怪物,她们根据管子和肿块的特点而将他们称作喷射族。当裂缝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跑到喷射族的地盘时,喷射族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儿童的语言,声音尖利,比如发出一些惊骇的声音等。因为他们大多从婴儿时期就被送到低谷,而裂缝人的语言则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语言。于是喷射族开始向裂缝人学习语言。裂缝族和喷射族都喜欢将人的名字与星际联系起来。如麦儿的名字就是月亮的意思。喷射族觉得麦儿有神奇的魅力,将之视为女神。神时代的记载是口头传说性的流传,歌曲方便传唱,也便于记忆。罗马图书资料管理员整理的资料里也发现了原始人类的歌。“我们的人是多么少,我们的生命是多么容易消逝”,“我们是鹰之子,你是我们的父”,以及在喷射族探险途中传下来的几首讽刺性的歌,讲述勇士们不得不停下来照看孩子的事。

在使用工具方面,原始人类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由于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工具的使用当中可以看出浓厚的隐喻色彩。比如裂缝人用鱼骨当梳子来梳理长长的头发;喷射族用芦苇造草屋,用大贝壳当容器,用小贝壳当刀子;裂缝人用海草做绳子而喷射族则用树皮的里层做绳子等。

《裂缝》描述的是一个神的时代人的生活场景。那时候的人们充满诗性的智慧,用身体感觉来认识世界,语言是诗性的隐喻的,那时的法律其实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比如裂缝族根据月亮的周期而怀孕繁殖。人性是蒙昧的,残酷和野蛮的。社会的变化是由于神的各种行为,即自然的变化而让人不得不遵循。逐渐地,人们从一个分散的族群产生家长制,他们仍然崇拜自然,但是自我意识和各种情感也逐渐产生,人们渐渐向英雄时代发展。

四、结语

维柯提出的诗性智慧对美学研究至今具有重大意义。原始人的智慧是诗性的,人们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贫乏,这都是一种人的共同性。多丽丝·莱辛的《裂缝》以一个罗马图书资料员的视角,整理出原始人类的历史画面,与维柯的诗性智慧产生强烈的共鸣。裂缝族和喷射族在认识世界、使用语言和工具等方面都体现了史前原始人类的诗性智慧。

①共同性在维柯的研究中具有根基性的地位。因为维柯将其研究定在一个共同人性论的假设下,他认为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在语言方面就体现在“心头词典”。正因为这“心头词典”的存在才可能对语言的不同发音做出解释以理解其共同的意思。

[1]贝奈戴托·克罗齐.维柯的哲学[M].R.G.格林伍德,陶秀,王立志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多丽丝·莱辛.裂缝[M].朱丽田,吴兰香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韩震.西方维柯研究简介[J].哲学动态,1991,(01):41-44.

[4]黄力之.从维柯到康德:前马克思时期的文化哲学[J].社会科学,2007,(11):122-134.

[5]姜建强.论维柯诗性语言学研究方法及意义[J].学习与探索,1992,(04):18-23.

[6]雷武锋.论维柯的诗性创造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87-91.

[7]雷武锋.维柯的想象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93-97.

[8]刘开会.人造社会——也谈维柯和马克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05):27-34.

[9]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维柯与古今之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0]刘渊,邱紫华.维柯“诗性思维”的美学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86-92.

[11]马克·里拉.维柯:反现代性的创生[M].张小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12]孟慧英.维柯的英雄史诗论[J].民族文学研究,1997,(02):81-90,96.

[13]邱紫华.维柯《新科学》中的诗学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2,(01):143-148.

[14]申小龙.维柯:人类语言文化视界的开启者——论维柯的符号学-文化语言学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4):52-57.

[15]田祥斌,张颂.《裂缝》的象征意义和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J].当代外国文学研究,2010,(01):89-94.

[16]田晓文.维柯历史哲学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1992,(04):103-109.

[17]涂波.刘勰与维柯:中西艺术想象论的比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29-132.

[18]维柯.新科学(上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9]吴晓明.维柯的历史原则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92,(02):52-60.

[20]徐国利,黄蕾.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J].学术研究,2010,(02):122-128.

[21]曾清媛.维柯《新科学》的历史哲学思想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硕士论文,2007.

[22]张广智.“天才的闪光”——维柯史学思想述论[J].史学史研究,1987,(04):3-14.

[23]张文良.维柯与日本当代哲学——以中村雄二郎的“场所哲学”为中心[J].哲学动态,2009,(07):34-40.

[2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25]朱光潜.关于维柯《新科学》:《全书的结论》的说明和译文[J].文艺理论研究,1983,(04):61-67.

[26]朱光潜.略谈维柯对美学界的影响[J].文艺研究,1983,(05):75-78.

[27]朱光潜.维柯的《新科学》简介[J].国外文学,1981,(04):11-14.

[28]朱光潜.维柯的美学思想[J].学术月刊,1962,(11):31-39.

[29]朱海刚.诗与哲学——从维柯、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观点看诗与哲学的关系[J].新美术,2002,(04):35-39.

作者:陈慧,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编辑:魏思思E-mail:sxmzxs3@163.com

猜你喜欢

维柯诗性裂缝
照亮历史,点燃未来——南京依维柯发展历史回顾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依维柯欧胜2021款
地球的裂缝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依维柯见证中国轻客发展30年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