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铁”的“新引擎”—“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内容解读
2011-09-29天星
□ 文/本刊记者 天星
“能源高铁”的“新引擎”—“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内容解读
□ 文/本刊记者 天星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开宗明义的概语。《规划纲要》,为我国绘制的是未来五年宏伟发展蓝图。
全文16篇、62章、5万余字的《规划纲要》,能源或与能源相关的内容占据了一定比重。通读整部《规划纲要》,仔细研读其中的能源或与能源领域紧密相关的内容,深感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转变方式 能源发展之纲
《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主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能源工业持续发展,是时代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容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而能源领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是转变的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而与能源领域直接相关的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此外,还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其中,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的目标,新能源发展是重点之一。对此,科技部已经明确在智能电网、煤基清洁燃料、风电、太阳能四个专项上,对新能源产业给予大力度的支持。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在这个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等政策要求后,进一步指出,“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型升级 重在结构优化
兆金/供图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规划纲要》中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能源项目较多,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需要抓住这一机遇,搞好自主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与建设,形成自身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进入新兴产业阵营。
在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规划纲要》把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主要方面确定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能源生产将是立足国内、多元发展,鼓励扩大和深化国际间的合作,并调整优化能源生产结构。而能源利用就是节约优先、保护环境,既要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又要达到减少污染、清洁环境的目的。
能源的多元发展、清洁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对于“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规划纲要》分项而具体地做了安排部署,发展方向明确,重点内容清晰。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是一个非常现实、十分紧迫、又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联动的问题。《规划纲要》的安排是,“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目前,我国的几大能源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已经或正在形成雏形,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提高建设水平。而核电的发展,由于需要借鉴日本因地震造成核泄漏的教训,会更加稳妥、审慎地推进。如果核电建设放缓,势必会增加煤炭、天然气、新能源等其他能源用于发电的数量,以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这“四大油气通道”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能源输送通道建设的重点,也是核心内容。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情况下,加快海陆并举的油气通道建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具体规划是,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降耗减排 绿色发展之基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李晓晨(2000)认为在学习动物学时要记住两个原则:一是生物体与环境统一的原则,二是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则。因此,有内在联系的动物和动物所发出的行为动作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等词汇,常会同时出现在动物学英语篇章中。此时通过使用搭配的词汇衔接手段,使相关词项在英语篇章中形成语义场,加强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可以达到使篇章连贯的效果。
《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措施和实现目标是,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
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和勘查开发布局优化。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推进规模化开采。发展绿色矿业,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是“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六是“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
改革攻坚 任务依然艰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被列为了这一篇的重点章节。具体规划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继续推进电信、石油、民航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煤、电、油等几大能源企业都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能源企业应该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搞好各项改革,为企业乃至行业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增添动力。
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方面,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在“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积极推进电价改革,推行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和竞价上网试点,完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积极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按照价、税、费、租联动机制,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完善计征方式,将重要资源产品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在“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矿业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规范发展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规范排污权交易价格行为,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对外开放 提高能力水平
“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按照《规划纲要》,无论是深化沿海开放,还是扩大内陆开放,以及加快沿边开放,都与石油石化、乃至能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沿海新区、资源产业、装备制造基地、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等,都包含着石油石化工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国际合作项目,是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良好机遇,都大有用武之地。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开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已是我国推行多年的既定政策。在《规划纲要》中,对此又进行了重点强调,并明确提出了“安全高效”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丰富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有效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完善外债管理。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支持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投资合作,鼓励制造业优势企业有效对外投资,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加快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商签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多(双)边协定。健全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这几年,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大型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跨国经营”的能力迅速提高,随着收购油气资源、海外工程作业项目的日益增多,风险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稳健、规范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责任编辑 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