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和民谚

2011-09-29惠远飞

椰城 2011年4期
关键词:水缸谚语天气

□惠远飞

母亲和民谚

□惠远飞

外祖父是一个私塾先生,可她的女儿我的母亲却没有读过一天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既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的原因,也有外祖父教书只为谋生的经济因素。所以,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母亲就有了我这个嗜书如命的儿子。

和读完了小学二年级的父亲相比,不识字的母亲既不能像父亲那样给我们讲一些自己儿时经历的关于国民党保安团抓壮丁的陈年旧事,更不能像父亲那样绘声绘色地把“杨家将”、“说岳全传”讲得扣人心弦,但母亲脱口而出、层出不穷的民谚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还在读小学的我,就开始满世界从一些书刊搜集那些警言妙语,然后认真地把它们誊写在自己制作的笔记本上,何曾想,我的母亲却经常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乡下人谈论天气,总是免不了和耕作、农事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一段时间的干旱天气持续下来,地里的庄稼开始忍受不了,慢慢开始蔫巴了,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会下雨。

母亲偶尔会不紧不慢地说,快了,差不多就是今明两天。大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倒是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明明头顶似火的骄阳,没有任何要下雨的征兆,母亲为什么那么肯定呢?情急之下,就追问为什么。母亲随口就是一句“水缸穿裙,大雨来临”。“水缸穿裙”,我们农村人早前几年没有用上自来水,就用泥陶烧制的缸来蓄水,水缸的下半部分外围潮湿,就被形象地说成是“水缸穿裙”,这就预示着近期会有大雨降临吗?再追问,母亲笑而不答。但事实的确印证了母亲的预测和判断。现在想起来,我自然能够解释此类现象的原因,我想,母亲或许是不能够说清楚的。尽管这样,但这仍然丝毫不会影响母亲每次用民谚来预测一些现象的准确性。

预测天气的变化,母亲的谚语最多了,比如说“燕子低飞,细雨微微”等,至于一些关于农历节令的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些,我后来在一些书中也见到了不少,有时候,我开始无端地怀疑母亲是否真的没有读过书。

不过,母亲有时候的民谚真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一次,我听到大人们的谈话,也是关于天气的谈话,母亲和村里的姑嫂们抱怨天气干旱,母亲说“六月初一落一点,十匹荷叶九匹卷”,说的是农历六月初一如果下过小雨,哪怕是牛毛小雨,这个夏天将会干旱无比。我不知道这句谚语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有何科学的解释?我也没有想再去验证什么,因为我知道,母亲在这方面的预测和判断永远是正确的!

我曾经对母亲说,你能不能把这些谚语一下子都说出来,我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并整理出来,但母亲显得很为难的样子,似乎又说不出什么。看到这样,我也就没有再勉强,心想,以后,我有的是机会,但我绝不能让这些经历了很多代人累积的经验都莫名其妙地流失,这些可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可最为遗憾的是,等我真的长大了,离开了家乡,一去竟是近十载,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却是少之又少,整理母亲记忆中的谚语的计划一再搁浅,而我的母亲也愈发地老去,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岁月开始屈指可数了。

母亲口中的谚语,是人们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薪火相传的传统和文化。但时代到今天,有很多也开始不能够成为经验了,比如天气预测方面的谚语,随着全球污染的不断加重,气候变得越来越反常起来,人们又该总结新的经验,编制新的有关气候这方面的谚语了。但我仍然愿意,保留下那行将逝去的遗产,作为历史的纪念。

我也开始陷入一阵深思: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或许因为我没有学会父亲那种讲故事的能力;为什么我不能够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学者,或许因为我没有像母亲那样很好地继承、保存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水缸谚语天气
谁是天气之子
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
水缸
天气预报难题
水缸第几天会满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读一读,选词填空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