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抑制我国通货膨胀支招
2011-09-28阳前林
阳前林
一、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严峻。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就是社会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一般而言,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3%时,就预示着通货膨胀已经来临。而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3.3%,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2月份同比上涨4.9%,3月份同比上涨5.4%,4月份同比上涨5.3%,5月份同比上涨5.5%,6月份同比上涨6.4%,7月份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2009年和2010年两年我国银行发放了17万亿元贷款,旨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从实践效果看,我国经济是发展了,但造成流通性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动,既存在需求拉动诱因,又存在成本推动的特征。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内外夹击、长短期因素交织的多因素综合症,既有国内货币超发拉动需求上涨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作用;既有市场成本上升推动的影响,也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心理作用;既有灾害天气等自然因素对食品供给的影响,也有各类游资对各种农产品炒作的作用。此外,这几年房地产价格高居不下也对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抑制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来实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的一部分资金,以减少货币流通量,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达到抑制货币总需求的目的。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来以抑制投资需求,刺激储蓄增加,保证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继2011年年初以来第五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后,央行两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旨在放缓借贷,并减少资金在这个经济体中的过剩流动性。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还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要继续以稳定物价为首要任务,控制流通性过剩,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但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频繁或过度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滞涨”;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三是金融机构对那些产能落后、重复建设的企业不应支持,而应该支持那些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二、三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资贷款。
第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缓和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一是财政应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和养殖补贴,通过增加粮食和畜禽、水产品来平抑物价;二是各级财政要支持保障房建设,通过扩大公租房来平抑房价;三是适当提高城镇最低养老保障标准,扩大养老保障范围,适当增加对高通胀下城镇最低生活群体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四是通过减税让利、化税为薪或提薪让税等措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薪待遇,扩大企业成本消化的能力;五是减少财政性基础建设投资,避免赤字通胀;六是利用税收减免、价格补贴、科技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污染能源的需求,降低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缓解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七是坚持“少取多予”的方针,通过推行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税外费用征收、允许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和结构调整准备金并在税前列支等手段,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使企业转换产业结构。
第三,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要努力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由高能高耗向节能减排的转变。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流动性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流动,使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以出口和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式,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性的工作,还可以通过管理通胀预期、实行比较灵活的汇率、合理持有美国国债、在全球范围类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国家外汇储备等措施来实现。
(作者单位:湖北财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