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诅咒”学说的实证检验

2011-09-28蒲红霞刘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资源诅咒石油效应

蒲红霞 刘涛

1993年,Auty(1993)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发现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一概念之后,很多的经验研究文献在国家层面上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但由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合理性问题和指标衡量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外学者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持有不同见解。而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发端,而且较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一国内部城市层面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的研究以徐康宁、韩剑(2005)在《经济学家》上发表的《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异的另一种解释》为重要开端。其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对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重点考察,结果表明1978-2003年我国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慢于资源贫瘠地区。刘瑞明、白勇秀(2008)则从“分工”这一角度出发,内生化了“资源诅咒”假说,分析表明:丰裕的人均资源本身会提高分工的门槛,使得人们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结构,从而抑制经济增长。他们的研究均表明,“资源诅咒”在中国存在。而刘吕红(2008)则认为“资源诅咒”现象并非必然出现,只要能发挥制度作用和培育人力资本,充分整合资源,就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赵灵、张景华(2008)研究了自然资源阻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认为自然资源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有:“荷兰病”效应、人力资本不足、贸易条件论、制度弱化、生态环境恶化。张景华(2008)发展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来解释“资源诅咒”现象,即资源收入通过直接减少工作动力和间接导致较小的从事创新的劳动力比例两种方式阻碍经济增长。冯尧、张景华(2008)研究得出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质量的差异。

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一、基本模型。基于对Sachs和Warner(1995)所使用的经典截面数据模型的改进,本文建立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如下:

(1)

其中被解释变量 表示人均GDP增长率, 表示滞后一期的人均GDP自然对数,OP为石油资源开发强度, 为控制变量向量集, 对应于各个城市截面单位, 代表年份, 为常数项, 、 、 为系数向量, 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石油资源开发强度的度量指标为石油开采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表示为OP。

在z包含的各控制变量中,可反映“荷兰病”效应的最典型变量应为制造业投入水平,其度量指标为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表示为Mp。反映挤出效应的各控制变量因素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源投入水平 ,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科技事业投入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教育事业投入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作为其各自的度量指标,分别表示为 Inv、Rd和 Edu。而对于制度弱化效应的这一变量,本文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重这一指标进行度量,表示为Fdi。这样,包含所有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为:

(2)

本文将研究时间范围确定为1997-2009年,选取的典型石油城市为11座,分别是锡林浩特、大庆、盘锦、东营、濮阳、玉门、克拉玛依、库尔勒、松原、南阳、庆阳。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局网站。

三、实证结果。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法,通过运用Eviews5统计软件得出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回归结果

变量 1 2 3 4 5 6

-0.386(-0.104) -1.513

(-2.80)*** -1.484

(-2.45)** -1.442

(-2.20)** -1.725

(-2.67)*** -1.660

(-2.54)**

Op -0.060

(-0.38)*** -0.034

(-2.32)** -0.037

(-2.49)** -0.035

(-2.09)** -0.035

(-2.22)** -0.033

(-2.10)**

常数项 15.178

(4.61)*** 22.639

(4.70)*** 22.378

(4.16)*** 20.866

(3.57)*** 23.163

(4.00)*** 21.892

(3.68)***

参数联合检验 F=59.66

P>F=0.000 F=81.70

P>F=0.000 F=76.93

P>F=0.000 F=60.07

P>F=0.000 F=54.16

P>F=0.000 F=51.36

P>F=0.000

0.708 0.783 0.786 0.755 0.749 0.751

注:系数值下方括号中数值为系数的t检验值,*、**和***分别表示系数通过了10%、5%和1%的显著性检验,以下各表同此。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只给出了OP这一变量的结果。

第一,仅考虑石油资源开发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表1可知,石油开采强度的系数约为-0.06,并在1%水平上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并不足以说明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

第二,加入制造业投入水平之后的结果。由“荷兰病”效应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丰富的资源从初级产业部门中得来的巨额收入往往投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和奢侈品行业,更加剧了本地区制造业部门的资本匮乏,经济增长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表1第2列给出了将制造业投入水平变量引入模型后得到的结果,从中可知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正相关的,而石油开采强度的系数却依然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为负。

第三,再引入描述制度条件的外资投入水平变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的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无疑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由我们的分析结果就可以看出,当模型中引入描述制度条件后的外资投入水平变量后,由表1的结果表明,外资投入在10%的显著水平上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石油开采强度的系数仍然在5%的显著水平上呈负值。

第四,引入反映挤出效应的三个控制变量之后的结果。表1中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而石油开发强度系数还是为负。表中最后两列的结果显示,科技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前者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后者对经济的正向影响却并不显著,这说明在我国石油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在包含所有控制变量的分析结果中看出, 和 均小于零,即长期增长水平要低于无石油开采时的水平,石油开发明显阻碍了经济增长。石油开采强度每增加1%,可使石油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约下降0.033%,这充分证明我国石油型城市存在“资源诅咒”效应。

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有效制度。石油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同时,由于寻租和腐败的最终原因是产权的不明晰,因而需加大产权制度优化改革,明晰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减少利益集团寻租和腐败的机会。

二、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在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不力、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等问题,大力发展当地的第三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同时还应适当延长石油开采工业的产业链,使其同高附加值的产业相结合而带动石油城市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生态型产业,实现石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起以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指标为核心内容的综合评价和监控体系。政府应大力鼓励在石油开采行业中推行生态模式,减少环境污染,这样既可以积极吸引外资,也能够顺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潮流。同时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减少对石油产业的路径依赖,走技术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诅咒石油效应
石油石化展会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三江并流 “资源诅咒”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