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体系建设的探讨
2011-09-28罗伟
罗伟
非营利组织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是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往往局限于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的年度计划,常常忽略了投入对产出的要求,预算拨款及资源配置难以与绩效挂钩。为了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资金和服务质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的必由之路。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的内涵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是一种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的硬约束,在整个绩效预算评价的过程中,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效率指标与效益指标、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结合了起来,通过实际绩效与预算绩效不断的对比,逐渐调整预算。合理的绩效预算可以解决资金浪费、资金分配不合理以及预算计划与实际开支脱节等问题,是非营利组织追求的管理目标。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过程和效率进行管理,还注重对结果和效益的客观公正评价。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一方面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组织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收入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组织产品和服务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其组织的满意度。非营利组织还可以将绩效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以此规范非营利组织成员的行为,并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组织的营运过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资金和资源按正常、有效的途径使用,使非营利组织更好的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构建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管理贯穿于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与决算、预算的监督等绩效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方法,促使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效果最优、运营效果达到最佳。
一、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的绩效预算体系建设关系到非营利组织整体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易操作性,该体系不仅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组织绩效实际水平的功能,其指标还要具备信度和效度,易于被评估的组织和个人接受。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要求,体现绩效评价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思路。
二、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上到最高权力机构,下到各个部门,通过对目标从上而下的层层分解,再到从下而上的反馈,最终确定绩效预算的总目标和各个部门的分目标,财务部门制定与总目标相适应的总预算,上报最高权力批准,然后下达给各个部门,对总目标实施分解,编制分预算。各部门都要认真履行主要职责,保障绩效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的执行与决算。预算执行要求财务部门根据绩效预算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投放和对预算额度进行拨付,并结合经费支出的性质,讲究相应的投放方法和时间。对日常支出类经费,可按月拨付,按月考核,而项目支出类的经费的操作则可按进度进行。非营利组织的绩效预算管理应具有较强的刚性,预算计划一旦确定,就不得轻易更改。只有在遇到特殊情况,才予以考虑追加预算。组织也应根据预算执行中的反馈信息及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调整绩效预算和资源配置。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也应与预算报告统一口径,使用相通的格式和内容,有利于进行财务对比和分析。
四、预算的监督。绩效预算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监督是保障绩效预算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除了实施内部有效地监督外,外部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和根据预算自身特点设置的预算管理自我监督,讲究责权明晰,并配备相应的奖惩制度。而外部监督按内容可分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外部监督要独立,例如非营利组织的审计部门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但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结果负有审计监督职责,是对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外部监督的主要部门。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管理要准确、科学、可行、全员参与、保持刚性,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总目标的层层下达,分解落实预算目标,使资源配置与任务相配比,预算拨款与绩效挂钩。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管理要有效地运行,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及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管理可克服非营利组织现有单纯的资金收支预算管理模式的缺陷,从而有利于实现非营利组织“绩效最优”的营运目标。因此,建立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体系对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收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