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
2011-09-28许忠敏
许忠敏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有纪律的战斗部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每个成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要建设这样一支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团结紧、素质高的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任务,是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要求党员自觉实行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党的工作和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对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
然而,近些年来,一股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其影响,把这种不良风气带到了了工作和生活中,顶不住庸俗关系的腐蚀,患上了“软骨病”。有的见到金钱就手软,见到佳肴就嘴软,出入常与大款为伴,甚至重要会议可以不参加,但有钱人的宴会却不能缺席。有的见到上级就卑躬屈漆、唯唯诺诺,对待下级和人民群众却口大气粗、颐指气使。有的染上了不良嗜好,迎合低级趣味,热衷于赌博,沉溺于美色。有的心思不放在为群众谋福利上,而是一心想捞政绩,往上爬,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等。
什么叫做党性呢?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它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这一性质以及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性的直接体现者。我们党是由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是否坚强有力,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否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的具体言论和行动能否充分体现党性原则。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只是一种宣言,必须通过全体党员的具体言行体现出来。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的党性,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才能够真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坚强党性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就是要始终按照党章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干部有坚强党性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利剑,也是新形势下做个好干部、拒腐防变、永葆先进性的金盾。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坚强的党性视为精神脊梁。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坚强党性的领导干部?其一,要以坚定地信仰永葆党性。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里的“精神”就是指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斗志。信仰是思想灵魂,是精神支柱,是指路明灯,是动力源泉。说到底,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其二,要以优良传统涵养党性。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有骨气的人是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的,所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儿女,他们中有的“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慷慨就义,有的“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对敌人的种种利诱丝毫不为所动。今天的领导干部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以此作为涵养党性的丰润土壤。其三,要以丰富的实践锤炼党性。党员坚强来自于自我刻苦锻炼,而这种锻炼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要到广阔天地参加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勇于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发现问题,到困难最集中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了解民情民意,通过长期丰富的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党性,检验自己的党性。其四,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党性。领导干部要成为坚强党性的人,就必须塑造高尚的人格,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应当在符合政策、有利发展的前提下,敢闯敢试,敢为先;应当宠辱不惊,处乱能静、处困能进、处惑能镇;应当宽容忍让,以自己宽大的胸怀与境界,赢得理解和支持。其五,要以良好的品德提升党性。品德高尚的人,秉公用权,方可为民治国,爱民利民。铸造良好的品德要做到“内不愧心,外不富俗,交不为利,仁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屈”,以实际行动无愧于党、无愧于民,做一个终生被人民群众称颂的“好官”。为此,就要秉公用权取信于民;要立身做人拒绝“三俗”;要坚守革命气节,克服价值取向“功利化”。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